APP下载

中国古建筑之美

2020-11-09沈伟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韵律古建筑意境

沈伟新

摘 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朝代更迭,受到战火的洗礼,但中式建筑自从诞生起就像一颗恒星一样璀璨惊艳了几千年,吸引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出发展开研究。文章从形式美、韵律美、意境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建筑之美。

关键词:古建筑;木质结构;韵律;意境

放眼世界没有一个文明能如同中华文明般集延续性、独特性以及多样性于一体。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五千多年,造就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奇迹,在很多领域创造出卓越的成就,尤其在建筑领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各式亭台楼阁,飞檐青瓦,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精致雅韵又不失大气磅礴。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对于这样一种美如仙境、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古典建筑,文章尝试从形式、旋律、意境三个角度来分析和欣赏它独特的美。

一、形式美

中国古典建筑和欧美建筑有一点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多样,变化丰富,有皇家宫苑、院落民居、园林别院、书院书斋、楼阁亭榭、庙宇楼堂等等,多元化的样式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相对于欧美相对单一的建筑功能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上的多样化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也同时对周边国家造成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中国有着辽阔国土,不同的生态气候以及众多的民族构成造就了不同地域特点的建筑,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比如晋派建筑的大气、古朴、深沉,徽派建筑的错落有致、趣味天成,闽派建筑的气势宏大、形态各异等等。多样性和多重文化特性是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特点。本文从以下两点再深入分析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美:

(一)独有的木质结构

外部的形式都是由内部的结构决定的,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以木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分为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尤其以抬梁式运用最为广泛,主要作为殿堂或者厅堂而存在。

常规的中式古建筑分为三部分,由台基、柱梁以及最具有特点的屋顶构成。由于中式古建筑的墙体并不承力,结构力主要是由梁柱来承受的,所以经常看到很多的古建筑即使墙体倒了,建筑主体依然屹立不倒。

中式建筑的屋顶设计在整个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被称为第五立面,其类型可以分为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多样且富含变化。屋顶正脊两端常常设立鸱吻(鸱吻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鱼,甩尾能掀起千尺巨浪),它左右对称,既起到装饰作用,又有避雷作用。由于中式古代建筑都是木质结构的,利用鸱吻这种吉祥獸暗喻防火、安康的美好愿望。在正脊的下方是垂脊,垂脊的末端常常会安放一些装饰件,它的数量越多代表着建筑的社会等级越高,如果数量达到九个则说明这是最高等级,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中国古建筑里的歇山顶类型中还有种脊叫戗脊,它跟垂脊成45度角,对垂脊起到一定支撑稳定作用。有时也把重檐屋顶的下层檐(如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的檐角屋脊称为戗脊,在上面放置一些有寓意的吉祥兽。

由于中式古建的屋檐是向外挑出的,在现有记录中,挑出的最远距离甚至达到四米多。聪慧的古人发明了一种木质结构,它上承屋顶,下接立柱,它结构的复杂与简单、数量的多与寡,常常也是身份的象征。它惊艳了千年,它能让开中国古建筑研究保存之先河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之倾倒,它就是既实用又同时具备很强的装饰感的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部件,它在横梁和立柱的交接处,从立柱顶部一层层挑出的弓形木块称之为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称之为斗,简单的结构如此反复。正因为斗拱的存在,才让屋顶出檐深远,斗拱的起承转合不仅具备非常强的抗震功能,也使得挑出的檐具有非常强的形式感。唐代的建筑出檐比较深远,斗拱雄大疏朗,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宋代补间铺作加多,形制趋于复杂,斗拱尺度变小,这说明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弱而装饰作用加强。

正因为斗拱的存在才有了中式古建的飞檐,才有了如此优美的曲线。当然除了斗拱以外,檐下还有额枋、雀替等构件,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是古代工匠进行装饰的主要部分,因此木雕应运而生,像徽派建筑甚至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徽州人在把木刻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在石雕、砖雕上也同时达到非常高的艺术高度。

于中国古建筑中起到重要点缀装饰作用的雕刻,历史悠久,在古建筑中随处可见,它与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建筑气韵生动,形式美更强。

(二)建筑平面布局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组建筑、一个村镇甚至一个城市的形制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是非常具有自己特点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有一条中轴线,所有建筑围绕这个中轴线对称展开。这种建筑布局严谨大气,比方说大型府宅进入大门后常常设置影壁或者牌楼,然后是前殿,两侧是侧殿,通过前殿之后又是一座院落,中轴线正中间的是大殿,大殿是建筑组群的主体,依着横轴线以两座体形较小的朵殿相陪衬。这样布局的好处是院落相对封闭,符合古人注重隐私、注重身份尊卑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往往一个家族都生活在由一个庞大的院落体系组成的环境中,长幼有序,等级分明。建筑布局形式其实就是社会形态的真实反映,它体现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布局美感,还有背后深沉的人文精神。

另外一种就是因地制宜式的布局,不需要严格按照对称中轴的方式进行布局,依山傍水地展开,亭台楼榭走向布局都是顺势而为,追求的形态是自然,借风、借雨、借景是几种常用手法,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南京的芥子园等都是这样的格局。

二、韵律美

黑格尔说过:音乐和建筑最为类似,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旋律和结构上。“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应了这个道理。

建筑外形、布局以及体量关系等元素的有序安排会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建筑构建的核心还是空间,它的展开以及铺陈也同样遵循着一些节奏的规律,或虚实相间,或高低错落,或进退蜿蜒,这些无不体现着建筑与旋律、韵律之间的契合。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建筑,大多数都是以单体建筑为主,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等等,虽然也有部分陪衬建筑,但不像我们中式建筑有着独有的组群结构。例如,皖南的村落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形式上鳞次栉比,色彩上白墙黛瓦,就像跳动的音符,与自然融为一体,让建筑更加有层次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建筑从入院门开始,设有影壁、回廊以及进式的院落,建筑布局构成对称而均衡,在统一中亦有变化,层层推进,体量上也是按照功能需要加以区分。这种建筑布局手法,变化丰富且节奏分明。

云南的土楼也是极具特点的民居建筑,或是圆形,或是方形、八角形、回字形等等,它们星罗棋布地坐落在山间,或三五个成集群,或单个拔地而出。永定土楼就是典型的代表,上下四百多间,规模宏大,厚重,粗犷,雄伟。江南的园林建筑俊秀,紧凑且优美,移步即是景,内外无处不是凝固的音乐韵律。

三、意境美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古人很早就强调,多余的装饰、造型以及色彩反倒让建筑的纯粹感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也是这个道理,中国人能把纯粹的艺术语言用到极致。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可以融合的整体,人与自然不是完全对立存在的,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人文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建筑或者村落的選址往往都按照依山傍水的原则来进行。江南的很多园林中常有模拟真山的假山,装饰在木棂上的木雕,门柱、院墙上的石雕等都是自然形态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或者动物,移步换景,宛如一幅水墨画。错落的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偶尔升起的袅袅炊烟,似动还静。如果恰逢雨季,淡淡的雨水浣洗着青色屋檐,略显得斑驳的马头墙,能把朦胧美诠释到最佳。

北方由于四季冷暖、干湿分明且更加开阔,所以造就了体量更大的建筑群落,比较著名的有晋派建筑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晋地建筑可以说是北方建筑的缩影,但北方建筑还有个更具有自身特点的地方,即用色大胆,这主要表现在北方皇家建筑中,红色的朱漆大门和院墙,黄色的琉璃瓦,色彩的纯度很高。到了下雪的季节,枯枝穿插在墙内外,皑皑白雪轻柔地拥着琉璃瓦,别有韵味。

南方由于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地域气候特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如以造林为代表的苏派建筑和以建筑群落为特点的徽派建筑。其实任何形式的意境美都是其内在的美在外在形式的展现,苏派建筑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追求意境美了,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饲鸟养鱼,叠石造景。造园技术的成熟当然是经济发展的写照,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从形式、韵律以及意境的塑造上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在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中,古人真正在诸多方面做到了极致,也形成了典型的东方风格,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的国家。这些优秀的内容我们更应该保存并研究,同时融入现代的建筑艺术的发展中,让中国的建筑艺术能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彰显中华文明的璀璨和优秀。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3]朱钧珍.中国近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韵律古建筑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