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写作教学情境
2020-11-09陈秋彤
陈秋彤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经第十四个年头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我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学生為中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方法和广阔的写作空间。
下面以“高考作文如何写得深刻”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的教学实施程序如下图所示: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模式必须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为了让学生乐于作文,应该营造写作的氛围,力求不露痕迹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去接受作文话题。
在“高考作文如何写得深刻”这堂课上,因为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面对高考作文的压力很大,所以我在导入的时候,就从高考作文的要求谈起。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有一个要求就是“深刻”,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时,同学们沉静下来,进入思考的情境。
随后,我引出本课的话题:对于议论文写作,如何才能做到深刻呢?因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我顺势明确了这节课探究的方法:从深入分析材料,研读、写作微评论切入,学生的眼睛里闪耀出了探究的光芒。
二、关注社会,引导思考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阅读和思辨的材料往往来自社会现实,借助这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感知规律,通过思考、讨论探究方法。
新高考强调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可以引领学生思想道德上的提升,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因果、缘事析理,将表达引向深刻。
在这堂课上,我给学生提供的案例是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这则案例学生并不陌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悲剧究竟是谁之过?安静的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同学们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表达任务:请剖析事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写一则微评论,说出你的个人见解并阐明理由。作为高二的学生,虽然他们平时写过读书笔记之类的小练笔,但是针对社会时事的微评论还没有尝试过。不少学生眉头微蹙,面露难色。
三、阅读思辨,探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尊重思维训练的规律,先带领学生阅读、思辨,再学习借鉴、摸索方法,然后尝试表达。
在学生急于学习借鉴的时候,我给他们展示了一则针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案的微评论。引导他们梳理探究: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则微评论,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做到深刻的?它剖析了事件的哪些方面?请大家思考、讨论并交流。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讨论交流得更投入、热烈。经过讨论,我们发现这则微评论从“挖根源”和“思应对”的角度来剖析事件、进行了评论。
那么,还有哪些剖析事件、进行评论的角度呢?学生对展示的微评论非常感兴趣,我顺势又向学生展示了另外两则微评论,要求学生仿照分析第一则的方法来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很自然地就熟悉了“说危害”和“思应对”的剖析方法。
在阅读思辨和思考交流中,学生明晰了“析理”的路径和说理遵循的原则,熟悉了将议论表达逐层深入的思维模式。
那么,让自己的议论文深刻的方法还有哪些呢?同学们回顾自己的写作经验,交流了很多技巧。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引用相关经典名言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名言可以运用到我们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案的微评论中呢?学生再次陷入了思考。经过讨论,我发现学生的储备很有限,这时开阔他们眼界的时机到了。我及时地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经典名言。
历史将会记录,在我们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美国 社会活动家 马丁·路德·金)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但实际上,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波兰 诗人 斯坦尼斯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英国诗人 约翰·多恩)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刻着一首法国新教神父马丁·尼莫拉留下的悔恨之诗:起初他们(纳粹)追杀共产党员,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然后他们迫害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当他们奔我而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请牢记马丁·尼莫拉的忏悔:“如果我们不去维护正义和公平,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
通过拓展积累、开阔视野,学生们更坚定了将读书笔记长期坚持下去的决心。
研读至此,我们来一起讨论、总结使作文写得深刻的方法。同样是设置情境来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我们找到了哪些使高考作文写得深刻的方法?
经过前面的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大家很开心地讨论交流,一起总结归纳出具体方法:
挖根源(果—因、表—里):由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案的结果来反思原因,由不良的社会表象探究背后深层的根源。
说影响(横向、纵向):由个体到群体,再拓展到整个社会,从如何改变结局,呼唤更美好的社会写起,思考每一个社会个体需要采取的相应策略。
推未来(发展趋势):由眼前推到将来,展望不同的行为带来的不同社会影响。
思应对(感性-理性):从教训惨重让人不敢直视,到不得不叩问,直至一步步深入剖析根源、分析危害、思考應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引名言(添韵味、说服力):引用相关经典名言,可以增添韵味、说服力。
至此,在研读、分析材料中,学生愉快地讨论交流,发展了推理、发现的能力,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了理性思维水平。
四、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提高写作能力,关键的一步是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前一阶段的学习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架,指点了深刻表达的大体路径。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中,我们一起来小试牛刀。根据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我展示了贺建奎教授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材料。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一事件之中,权衡利弊,设置问题:你对此事有何思考?“基因编辑婴儿”究竟是科学的进步还是倒退?
“基因编辑婴儿”这一话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刻地思考科学与伦理的辩证关系。情境一出,学生思维的火焰被点燃了。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进入高潮,每个同学都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在此时,老师则成为面带微笑的倾听者。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倡导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以实现教学相长。
待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后,我们的实战演练拉开帷幕:请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写一则微评论,要求90字左右。给学生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配着舒缓的音乐,他们都投入到自主表达中。
当大多数学生放下笔、抬起头时,教师带着期待和鼓励问大家:“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微评论?”部分勇敢而自信的学生举起了手,我选择了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来分享他的微评论。老师和同学们都微笑着充满善意地注视着她。
倾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哪位同学可以评析一下前面这位同学的微评论?他运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哪些使分析深刻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之中。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我遵循着新高考提倡的“尊重差异,注重过程”的原则,让不同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我是一个专注的倾听者,学生之间适时地进行交流评价。发言结束后,对于教学效果,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深刻地思辨表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投入的,而我是轻松的、愉悦的。
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而我的这堂作文课挖掘了学生在一方面的潜力。同时,在这堂课上,情境的设置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了人本主义理论和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堂作文课中,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地学习,积极实施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的变革,力求以最优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这一节作文课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钱梦龙老师在《导读的艺术》中指出:“目标明确,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这堂课的目标明确:通过深入分析材料,研读、写作微评论,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思考、表达的欲望,点拨学生自主作文,并使作文内容走向深刻。教师的“导”是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个性引向一个良性的、成熟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写作、互评中,全情投入到点燃思维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困惑,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真正成为一个能够深刻思考和表达的人。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需要新课改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具体怎么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决不仅仅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情境这样一个突破口,它有赖于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新,反复论证。只要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我们都要大胆尝试,唯其如此,才能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通联:湖北黄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