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传统城市景观中的色彩元素探析
2020-11-09王晓玲
摘 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新疆传统建筑景观在造型样式及视觉审美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色彩元素在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先导作用,它与自然地理环境紧密契合,促进了环境艺术的发展,体现出了独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新疆;城市景观;自然环境;色彩元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新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美术研究中心”重点项目“草原丝绸之路动物造型艺术研究”(XJEDU040815B03)、2017年度新疆师范大学“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招标项目“新疆哈萨克族金属装饰艺术及其文化研究”(17SDKD0301)、北京六艺联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横向项目“草原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及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研究成果。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关键地段,自古以来都是东西方经济往来的主干道,也是进行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创新的大动脉。城市景观是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人们审美思想的物化形态,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城市景观的色彩元素是自然环境的延伸,自然物象与城市景观的色彩造型之间联系紧密,这也是整个城市景观体系相互佐证的必然关系。
新疆传统城市景观中的色彩元素离不开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该地区独特的地容地貌造就了色彩元素的运用特色,这表现为纯色、补色在建筑中的大量应用。色彩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城市建设美学的角度来判断,新疆城市景观中的色彩元素特征与新疆自然环境密切联系。城市景观的整体色调以及人们观看时的审美感受,在现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仅是一种造型手段,它可以起到影响人们的情绪感受,引导人们审美心理的作用。
一、新疆传统城市景观中的色彩元素与自然环境
城市景观的色彩配置是一个多向開放的环境艺术体系,它在引导人们视觉审美的同时,也从题材观念、造型手法和营造方式等各个方面影响着现代城市景观的形成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城市建设面貌。
色彩的产生与环境息息相关,也会形成为地域性特点,这是在艺术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如果脱离了对环境的考察,也就无法对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作出相应的解释,就不可能理解和解读文化形态的任何一种特质[1]。对于新疆传统城市景观的色彩元素而言,环境的影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对于新疆传统城市景观色彩元素的考释溯源研究,即是将特定地理环境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以实证的方式解读其源流。从艺术文化学角度进行阐释就会发现,任何系统都具有开放性且与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具有关联性。将新疆传统城市景观色彩元素在生态、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特点置于一个整体框架中认知,必须综合大量有关气候、历史和地理方面的资料,方能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当前随着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新疆传统城市景观色彩元素在促进环境整体发展,体现时代人文思想方面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在新疆“三山夹两盆”的自然地貌环境中,人们习惯上以天山为界将南北区域称为南疆、北疆。南疆干燥少雨,多风沙浮尘,北疆降水适中,四季分明。南疆地理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北疆则以山地草原为主,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建筑景观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新疆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6%,盆地面积占44%,农、林、牧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7.9%,沙漠戈壁、绿洲、草原构成了新疆的基本地理地貌。这种地理环境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主要运用绿、黄、赭红、白等几种颜色作为色彩基调使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在以暖色调为主体的营造体系中,也适当使用灰冷色调,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谱系。
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人们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色彩观念,直接影响着当地城市景观的色彩元素。法国学者丹纳将文化生态环境归纳为“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和“精神气候”(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环境与气候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造型图式和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为物质与精神相依共生的独特样式[2]。新疆传统城市景观的色彩元素,即是一种自然地理环境下造型样式的生动诠释。新疆地区的崇山峻岭、沙漠戈壁、草原牧场和绿洲平原构成城市景观审美的源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沙漠性气候的交织使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色彩,激发了人们对事物色彩和姿态的审美敏感。有学者指出:“沙漠地方的人,日日面对大自然,目无所障;烈日当空,则脑髓如焚;明月悠悠,则心花怒放;星光灿烂,则心旷神怡;狂风袭来,则所当立摧。人们在这样强烈的、美丽的、残酷的大自然之下生活,心性未有不驰思于仁慈的造物、化育的主宰。”[3]在这样的环境下,黄沙、冰川、溪流、绿洲这些自然事物折射出的色彩,均作为色彩元素体现于城市景观的营造之中。长期的审美观念延伸形成为一种特质,传统景观倾向于使用色彩纯度高的元素,这也是当地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在一个色彩艳丽、补色效果突出的自然环境中,人的生理本能和视觉反应需要的视觉色彩平衡,与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种生存环境中产生的艺术样式往往即是环境的真实写照。
二、新疆传统城市景观中的色彩元素的价值内涵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要素,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近年来,人们也逐渐把色彩学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各个领域,使它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景观营造,发挥着独特作用。色彩比形状更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关注,且容易调动起人们内在的情绪感受。作为景观的“霓裳”,色彩观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它对于识别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在色彩的运用上,既不能人为改变,也不宜过分夸张,而是要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使城市景观的功能与色彩定位相符,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景观的主色调,彰显出城市景观的特有风格。
新疆传统城市景观中的建筑景观的色彩有外延与内涵之分,色彩自身涵义与事物之间有着固定的联系,传递一种感性的信息。而在建筑景观文脉中则会表现出色彩与事物之间的潜在关系,即由色彩形象诠释出建筑景观的内涵,这也是其物化形态的展现。色彩在建筑景观中的含义,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浅表感觉、形象象征和社会文脉的深层表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内容,也构成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景观。
在新疆传统建筑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社会历史文脉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时代背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营造原则既遵从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及民俗传统,又把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材料、技术等因素结合起来,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吐鲁番火洲水韵广场的营建就是典型例子,主体建筑使用钢结构和玻璃营造而成,形体挺拔,空间开敞,两排大理石立柱则雕刻成传统柱式形式,端庄大方,上有柱头下有柱础,柱头雕刻成传统花篮形状,花篮中雕刻满花朵又从边缘垂下串串葡萄。吐鲁番是新疆富有特色的绿洲,其最著名的物产莫过于葡萄,因此,用葡萄作为装饰能够契合主题,符合当地的社会文脉,恰好渲染了主题,突出了建筑景观的地域性和时代感。该建筑景观的色彩搭配则以纯色系、补色系为主,以红、白、黄、绿为主要色调,既符合人们的传统审美又突出重点,将色彩融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疆传统景观设计在色彩倾向上避免使用极端色彩,强调借鉴自然环境固有色作为背景色调使用,主色调则加强补色与中间色调的使用,从而形成景观造型与色彩风格上的丰富性。城市景观不仅是建筑空间,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活空間、经济体和文化载体。随着当代城市化的发展,景观设计的功能与空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遵循不同色系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景观的设计营造,可以展现丰富的审美需求,体现出建筑景观的文化品性与价值内涵。
色彩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就要注重景观同周边环境的和谐,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普适性原则,并兼顾城市景观的定位与功能。人类在自然光色的感知作用下,可以充分认识色彩的功能,并衍生出人对自然色彩的模仿,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人与自然色彩全面交流的方式。西方艺术就是在模仿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体系,这也是两千多年来西方艺术的主旨。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解释:“建筑师、画家和其他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他们模仿的三种对象即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约定俗成或人们内心深处秉为传统的事物。”[4]由此可以看出,不论任何时代,模仿对于人类而言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也是辩证唯物论中的指导性原则,物质决定意识,新疆传统建筑景观对环境色彩的模仿,也是同样的道理。基于这种对环境的模仿,传统建筑景观的色彩谱系再现着新疆的风土地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感,丰富着丝绸之路上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形态。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也从“缺乏个性,文脉割裂,千城一面”的设计手法,过渡到追求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思路上来,注重乡土味、自然化的回归。应当说,新疆传统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色彩配置已经形成独特风貌,体现着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景观色彩也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成为改造自然的基础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疆传统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色彩配置体系有更深切的认识,充分发挥视觉心理的基础性作用,将鲜明的色彩元素与科学有序的营造手法紧密结合,形成建筑营构与艺术审美双重的价值判断体系。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注重文化内涵的延续,从而可以营造出可观、宜居的城镇景观新风貌。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的文化学通观[J].中国工艺美术,1988(3):55.
[2]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69.
[3]艾敏.世界文化史[M].朱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3-214.
[4]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87.
作者简介:
王晓玲,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丝绸之路造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