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城市视角下武汉市街道更新策略研究

2020-11-09蒋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蒋芳

摘 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对城市公共健康的高度关注,武汉作为重灾区,更应把公共健康嵌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文章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现实和对策三重纬度探索健康城市和共享空间理念下精细化、多样化、有活力、有共享话语和行为聚集地的街道更新路径,力图提炼其普适性原则与策略,将武汉市健康街道建设从理论转化为实践。

关键词:健康城市;共享街道;慢行优先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般课题(WHSKL202001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8YJCZH067)研究成果。

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缺乏文化底蕴以及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导致的生态破坏等城市疾病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我们正在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建设人本城市和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间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是交通、公共生活和空间边界的基础设施,也是具有人文历史内涵的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的卫生服务功能,健康规划是城市街道更新的重要方向。武汉是长江中游产业带的核心城市,四通八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既是一场灾难,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发展模式,作为重灾区,武汉应该将公共健康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一、国内外街道空间设计与理论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社会模式”中,城市物理空间被视为第四层级,反映出城市公共空间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的共享街道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仍处于不断推进的阶段。目前世界各地有许多成功的非正式居住或商业型共享街道。例如美国纽约百老汇大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空间重置+升级街道设施”“优化交叉口设计+机非隔离”,统一规划公交线路和自行车道,把街道建设成高质量、安全、连续和有活力的共享街道;美国波特兰西南第12大街已经从一个超现代化的城市街区转变为波特兰迄今为止最具创新性、安全、健康和宜居的城市绿色街道之一;丹麦哥本哈根的诺雷布罗街,將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整合,突出友好性,建立绿波通道,成为集散步、自行车骑行和休憩的健康的慢行天堂;《2018伦敦市长交通战略》以“健康街道战略”为核心目标,是世界上率先以“健康街道”为核心的交通规划战略,并提出健康街道与市民、优质公共交通体验、新住所和就业三大策略,计划2041年将伦敦打造成一个“街道有活力、交通有效率、空间有魅力”的城市。随着世界各国一系列街道设计指导方针的不断推动和实践,“慢行优先”的街道空间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基于健康街道的理论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健康街道和公共健康实践方面存在规划有余、设计不足,宏观有余、微观不足等现象。

(二)国内研究进展

香港的空中步行系统采用以地铁站和轮渡码头为起点和终点的TOD模式,连接国际金融中心和环球大厦的主要建筑和公共空间,通过三维空间交通的转换,形成完整的步行网络系统,在满足市民安全健康出行需要的同时,成功推动了中环旧区的经济重建。

2035年武汉将全面复兴,目标是建设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全球化城市,一个多元化且具有包容性的大都市。近年来,武汉地铁和路桥区域的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拥有较好的慢行交通路网基础,武汉道路系统改善的主要趋势是道路权利的再分配,即道路系统由增值转变为存量,街道由“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提倡健康安全、慢行优先、绿色智慧等设计理念,然而,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街道设计理论和实践相对较少。

二、武汉市街道空间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武汉逐渐掀起了街道复兴热潮,街道空间改造遵循慢行优先,崇尚步行,向精细化方向转变,但街道活动需求与城市发展仍存在矛盾。

(一)交通堵塞和健康问题

长期以来,城市化进程和交通机械化的发展给武汉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人车矛盾等,使人成为街道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造成工作压力大、社会冷漠、缺乏运动等问题。

(二)街道功能不完善

城市街道设计缺乏街道市政设施、沿街建筑物和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和有机整合,导致公共空间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差,缺乏街道设施、庇荫场所等,功能混合和空间界面的连续性不合理,界面透明度不高等。

(三)活力不佳

武汉市大部分街道为日常生活用地,其次是商业空间,景观和休闲空间较少。大多数街道是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忽略了使用者对慢行空间的感受和体验等。

(四)缺失历史风貌特色

调查显示,武汉市民认为街道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街道体验感和环境差、管理不善,公众认为武汉街道整治应从武汉的特色风貌、生态智慧等方面入手。

三、武汉市健康街道更新策略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计划,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提到,当前武汉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建设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活跃的街道生活和特有的历史孕育了武汉独特的街道文化,本文基于健康城市,以“人本优先”的理念为导向,对武汉城市街道空间更新展开研究。

慢行系统是街道空间绿色交通的重要载体。“以人为本”的城市健康街道设计理念需要从满足单纯的通行需求逐步转化为满足生活方式的交汇、文化的融合、可持续发展等需求。当前,安全健康的交通模式对街道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促进居民健康的角度,研究共享街道设计的概念、方法、流程,积极倡导“慢行优先”的绿色低碳交通模式,构建适合武汉市发展、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健康有序的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以提升街道空间品质。以下为具体的更新策略:

(一)构建安全健康的交通网络

重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完善武汉街道网络建设标准,构建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慢行交通体系,从“小汽车优先”向“人本优先”转变,优先保障人和非机动车的权益,转变空间资源配置中的“车本位”思想。确保行人的安全,减少对汽车的过度依赖,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疾病的发生,鼓励绿色交通以实现零碳排放目标,从市民心理角度营造愉快的体验,增加安全感。

(二)创造多元有活力的复合空间

健康街道构建目标是构建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促进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提升社会参与度,提高街道的包容性,因此健康街道的具体设计也应从加强社会交流、宣传健康科普、增强社区凝聚力、缓解情绪压力、营造健康生态等方面入手。

(三)“慢行优先”的共享街道

为了提高街道舒适度,首先要通过局部到整体的更新来保证慢行路权和慢行空间,其次,运用“针灸式”方法探索功能多样化、有活力、有共享话语和行为聚集地的建设策略,建立公共交通走廊系统,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行交通系统,使城市生活和城市文脉等方面融合与共享。

(四)优质特色的休闲体系

从武汉市民的诉求和期望角度出发,运用调查研究法和数据收集法,将武汉传统城市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结合武汉城市街道的历史发展,分析武汉街道的功能、人文、尺度、生态和肌理等,通过“适度修复”和“差异化街道定制”等方式传承与更新武汉街道文化特色风貌。

四、结语

本文力图从武汉街道安全与健康、活力重塑、文脉修复等方面探讨共享街道更新策略,形成体现武漢市民共同意志的更新策略和方案,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综合环境整治与改造工作,把武汉街道建设成为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优质特色空间,以街道空间为载体,针对城市健康的多维内涵,将健康意识融入共享街道设计,重视街道设施的健康服务功能,加强街道空间管理,形成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使共享街道朝着人性化、活力化、绿色化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颖,张晓文.艺术设计增加城市街道趣味,城市现场沙龙在汉举行[N/OL].楚天都市报,2019-04-22[2020-08-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519628287250837&wfr=spider&for=pc.

[2]完整街道设计的重点和方法有哪些?交通综合治理又应该如何进行?[EB/OL].(2019-04-01)[2020-08-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592140691903837&wfr=spider&for=pc.

[3]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N/OL].长江日报,2019-01-09[2020-08-05].http://www.cjrbapp.cjn.cn/p/69890.html.

[4]张娅薇,李军.低碳出行导向的城市街道空间模式[J].现代城市研究,2016(4).

[5]陈雪柠.《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发布 从“以车优先”转变为“以人优先”[EB/OL].(2020-07-20)[2020-08-05].http://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007/t20200720_1951859.html.

[6]邓雪湲,江丽虹,曾若岚,等.人车共享的街道设计:陆家嘴中央商务区街道设计工作坊笔记[J].规划师,2015(S1).

[7]许悦,张玉春,李锡麟.英国家园地带:开放式街区“窄马路”改造与设计[J].中国园林,2017(12).

[8]张永和,尹舜.城市蔓延和中国[J].建筑学报,2017(8).

[9]邵健伟,潘长学,杨祥祥.通向共融、共享:从“共融设计”和“共享空间”反思街道界限设计方向[J].装饰,2016(6).

[10]AUTTAPONE K,DOUGLAS J W,ROGER D.城市环境中共享(街道)空间概念演变综述[J].城市交通,2015(3).

[11]宋桐庆,朱喜钢.失落的城市街道空间[J].现代城市研究,2011(2).

[12]葛岩,沈璇,蔡纯婷.健康街道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20(4).

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