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在ESD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1-09车小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内镜黏膜研究组

车小梅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干预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ESD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ESD治疗并给予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内营养支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在ESD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and it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Method: A total of 74 patients treated with ESD and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other 74 patients treated with ESD and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FMEA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getting out of bed, recovery time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 form (WHOQOL-BERF)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FMEA in ESD treatment is relatively ideal, i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lleviat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 Maoming 525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0.02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属于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创伤较小、切除精准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复发风险较低的特点,已成为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首选方案[1]。随着近年来ESD技术的日臻完善,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黏膜下病变,适应证显著增加[2]。然而,ESD毕竟属于有创性操作之一,患者术后易发生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继而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接受ESD治疗患者而言,实施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重点关注的热点。其中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近年来临床上所开展的一种可前瞻性評估高风险的医疗护理流程,可明确并纠正危险因子,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3-4]。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在内镜ESD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寻找最佳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内镜ESD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内镜ESD治疗并给予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对象均拟行ESD治疗;(2)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既往有消化道肿瘤病史者;(2)入院前接受过放疗、化疗以及姑息治疗者;(3)交流沟通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4)正接受其他研究者。已获得纳入对象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研究组给予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1)FMEA干预小组建立:主要成员包括护士长以及工作经验≥6年护理人员,通过定期开展工作会议的形式总结针对ESD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完善风险评估,针对合并上述相关因素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2)心理护理: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于ESD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ESD治疗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疑惑予以正确解答,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手术顺利完成以及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3)护理措施改进:尽量保证操作的轻柔,通过无痛穿刺技术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在操作前征求患者的意见后,完善术后体位管理。针对术后出现喉部不适的患者实施镇咳排痰处理;针对留置胃管者,在完善导管管理的基础上,需进行鼻部管理以及口腔管理。(4)重视吞咽功能障碍、喉保护敏感性减退、胃返流等高危因素,进行巡视以及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静脉用药,鼓励并支持患者尽早恢复肠内营养支持。(5)要求患者家属予以患者足够的陪伴,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亦可采用阅读、游戏等方式转移注意力。(6)完善责任制管理:综合评价转科、出院条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专科交接流程,针对出院患者落实系统性出院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日间管理,定时每天8:00进行床边评估,明确肠道准备、应激状态以及禁饮禁食情况。午间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营养支持情况。由责任护士完成督导,日间进行现场督导,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立即处理,次日晨会时进行反馈,并督促改进。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内营养支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孔出血、消化道并发症、感染及其他。(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5],SAS与SDS各自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4)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生理、环境及独立性4个领域,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42例,女32例,年龄22~78岁,平均(51.34±7.45)岁;病变部位:食道13例,胃窦29例,胃底27例,胃角2例,胃体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及以上41例。研究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23~78岁,平均(51.29±7.42)岁;病变部位:食道12例,胃窦31例,胃底26例,胃角2例,胃体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以上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 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内营养支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11.014,P=0.001),见表2。

2.4 两组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ERF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WHOQOL-BER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ER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ESD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护理措施已然无法满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7-9]。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1)术前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从而可能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喉部不适症状,加之禁饮禁食、麻醉以及卧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不适感明显[10-12]。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FMEA主要是指综合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一种风险预测方式,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FMEA小组的成员均可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参与讨论,围绕可能影响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予以深入剖析,继而制定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内营养支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干预方式应用于ESD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显著。笔者认为FMEA护理干预强调改进措施的落实,从而可促使患者获取细致、专业、优质的护理,继而有效预防各危险因素对ESD治疗患者造成的影响,从而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14]。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干预方式可显著降低ESD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该干预方式囊括护理技术改进、完善责任护理制度、重视细节管理等,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躯体不适,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与此同时,该干预方式通过加强健康宣教,重视解决交点问题,继而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镇静,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轻应激反应程度,最终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干预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干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缓解ESD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負性情绪。笔者认为该干预方式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ESD相关知识,从而有利于避免患者因对疾病未知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干预后,研究组WHOQOL-BER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研究组干预方式应用于ESD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17]。分析原因,可能是该干预方式有效促进护患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以及依赖,继而促使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进一步改善了医院的信誉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继而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18-20]。

综上所述,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应用于ESD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瑛,朱霞明,毛燕琴,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5):2314-2317.

[2]廖春丽.胃早癌内镜治疗中标准ESD及口袋法ESD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6):16-19.

[3]王海霞.护理配合在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19-1921.

[4]陈建伟,陈晓琳,孙吉花,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护理人员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096-1099.

[5]徐海燕,张黎丹,夏兴梅,等.五行音乐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负性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60(11):954-956.

[6]孙茜,孙春霞,孙晓阳.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2):4022-4027.

[7]莫静,王敏,陈倩,等.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病变ESD术后创面中应用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9,17(20):2517-2518.

[8]吴伟丹,胡蕾硕,王霞,等.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血管球瘤的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6):557-558.

[9]王玉琴,梁添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和5M1E分析法在提升住院患者转运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z1):24-28.

[10]尹哲,陈玲,曹艳,等.FMEA模式在肿瘤患者PICC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8):1019-1022.

[11]陈馥妍,宋志红,马慧.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45-46.

[12]韩美,李庆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17,52(12):103-104.

[13]魏万宏,郭敏,宋晓启,等.基于共词聚类的FMEA在我国医院管理中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3):47-50,59.

[14]李攀攀,寇晶,杨莉.FMEA护理模式联合耳穴压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积分SAQ总分及HHI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1041-1044.

[15]鲍映雪,孙柳君,袁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110-2112.

[16]田文玲.基于FMEA理论护理对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9):1244-1248.

[17]汤华,肖玉巧.ESD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23.

[18]李娅,李佼,兰春慧,等.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对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临床质量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9,48(14):2430-2432.

[19]李娜.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ESD术后恢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0):24-26.

[20]梁顺萍.全程舒适护理对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5):383-385.

(收稿日期:2019-11-26) (本文编辑:田婧)

猜你喜欢

内镜黏膜研究组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肠道与艾滋病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