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020-11-09郭宇玲
郭宇玲
【摘要】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让其达到自主阅读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教师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提取信息、感知概括、质疑等,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生字;关键词;理解句子;自主阅读
阅读被称之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积累更加丰富,让我们的思维品质得到改善;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叶圣陶说过:“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做到自主阅读。但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让他们达到自主阅读的程度。加之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处于转折期,较之一、二年级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由一、二年级的识字为主的学习过渡到三年级读写的学习。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三年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
一、攻破生字关,扫清阅读障碍
生字是語文阅读及写作的基础,只有攻破了生字关才能无障碍地进行阅读。反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方法将对平时的阅读有很大的益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共500个,会写的生字共500个,攻破这些生字关是学生进行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懂的字要查字典的习惯。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的形、音、义,对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摹写进一步加深记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让这些静止的方块字的字形流动在学生的脑海中。如,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认识“嚼、吞、咽、眯”这些表示动作的生字时就可以借助动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理解及记忆。最后,对于课文中较难理解的生字,我们可以运用字理进行析解。如,形声字可以通过的形旁及声旁,针对汉字特点,把握汉字规律进行识记。如,学习《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生字“蟋蟀”《搭船的鸟》一课的生字“鹦鹉”、《大自然的声音》的“呢喃”等,都能借助这一方法识记。对于较难理解的形声字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让学生识记,如,学习《大自然的声音》的“敲”字时,教师可以来析解,“敲”形声字,从攴,高声,攴是手(又)持器物(卜),本义为击打。通过讲解和观看字形变化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字理的讲解,理解了“敲”用“攴”作形旁与手的动作有关。《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鼓”这一会意字也可以向学生析解。一个“士”手(又)拿鼓槌(十)在击打鼓。这样让学生可以更形象地记忆并且更加乐于记忆了。
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中的关键词
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学生积累的词汇量息息相关,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词汇量越多,理解句子的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越强。学生在阅读中词汇的障碍减少,整体理解文章就更容易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句子及文章中的词语进行理解。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如,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凌乱”,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抓关键字“乱”,可以通过在课文找找出其反义词“规则”,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理解其含义为“不整齐;没有秩序”。同样地,在学习三年级下册课文《陶罐和铁罐》时,可以通过寻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理解“骄傲”“傲慢”“谦虚”几个关键词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从而进一步把握了课文中“陶罐”和“铁罐”两者的性格特点。
三、加强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强化句子综合训练
句子理解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三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过渡,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解句子的能力,独立的理解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特点出发,一步一脚印地做好学法指导,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句子、掌握句子的能力。
(一)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及生活经验理解句子。有些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费力的,但结合起课文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就容易多了。如,《赵州桥》中“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对于这个句子学生较难理解,但结合前文我们就能知道“这种设计”指的就是“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以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自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两个特点。如,《林中》“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学生可以理解到这“斗笠”指的就是戴着斗笠的小朋友。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地读,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意思,这是平时在阅读中理解句子最基本的方法。
2.通过动作示意图或演示来理解。有些句子中会出现一些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句子。如,教授《纸的发明》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更直观地去认识蔡伦改进造纸的过程,将“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进行图片示意。而《肥皂泡》中作者制作肥皂泡的过程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词,这时教师加以动作演示,学生就一目了然了,进一步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3.运用课文插图来理解句子。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课文中句子,如,句子“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子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借助课文插图,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4.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句子。教材中有一些描写景物的诗句或句子学生加以想象再联系现实生活中所见过的景象就能体会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燕子》一课,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好。
(二)强化句子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
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不仅强调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而且要强化句子的结构意识。如,文中使用了关联“既……又……”“不但……而且……”要认识到所列举的事物同等的关系。如,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式“……似的”“……仿佛……”要让学生明白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特点。其次,要学生自己学会运用这些句式结构。上下册教材中多次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排比句式,这不仅要让学生能理解,而且要学会运用,进行仿写。通过句式的训练和运用加深学生对句子的掌握程度。
四、树立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讀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着力提高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认知心理学家彭聃龄和张必德把阅读定义为:“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或阅读材料的主干,将会更好地梳理文章的脉络,进一步理解的文章主要内容。如,在《纸的发明》这一课中学生只要提取出蔡伦在改进纸之前人们书写材料的优缺点,将这些优缺点与蔡伦的改造的纸进行对比,就能明白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了。
(二)强化学生感知概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浓缩所在,只有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引导学生首先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关键内容。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可以推测出课文中的老屋一直都在,不会倒下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最后结局怎么样?这样就很容易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可以从文章的关键句入手。如,《秋天的雨》课文从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秋天小动物和植物如何准备过冬三方面来描写了秋天的雨。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可以知道这是从颜色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就能清晰地知道文章主要内容了。
(三)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学会自主探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针对文章内容正确地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教学生有针对性地问,即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如,《灰雀》一课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质疑:“列宁是真的不知道灰雀会不会飞回来吗?”学生通过质疑认识到了列宁这是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了解到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美好品质。
五、多进行课外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注重课外阅读积累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水平都会较高,他们能做到旁征博引,所写句子及文章能做到文从句顺,最重要的是文化素养深厚。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仅仅依靠教材的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有深厚的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在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后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将阅读方法真正地运用到其他更多的文章当中。
总而言之,三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教方法,多引导,常抓不懈,才能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提高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DJYKY2018C0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黄亢美.字理教学手册[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2002.
[3]王惠娟.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师范教育,2003(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