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09何沛张卓
何沛 张卓
【摘 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阴道微生态相关性。方法:收治HPV感染患者数例,其中105例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HPV阴性患者72例(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阴道微生态、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WBC超过10/HPF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杆菌减少、PH值>4.5、VVC、BC及AV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大,此菌群与HPV感染无相关性(P>0.05)。革兰阴性短杆菌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此菌群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革兰阳性短杆菌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较大,此菌群与HPV感染呈负相关(P<0.05)。结论:HPV感染后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发生变化,病毒感染与乳酸杆菌减少、阴道PH值、BV、VVC、AV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獻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79-01
HPV属于球形DNA病毒,入侵人体后,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出现鳞状上皮增殖,临床上多为生殖器疣、寻常疣等。女性是HPV易感人群,其中生殖器感染在所有患者中占比20%左右,患者多集中在育龄期妇女,近年来HPV干扰导致尖锐湿疣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研究证实,性行为、亲密接触等是导致HPV传播的主要因素。刘莹等人[1]提出HPV感染会对阴道微生态平衡性造成破坏,病毒感染后阴道菌群发生改变,女性罹患各类阴道炎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鉴于此本研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治数名HPV感染患者,征求患者同意后,在其中选取105例HPV感染患者作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查体HPV阴性患者72例作对照组,患者均在2017年4月-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检查并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47岁,平均(28.50±1.36)岁。患者主诉阴道瘙痒、异味等感受,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阴道微生态检测:准备2根无菌棉签,用棉签在患者阴道壁上蘸取分泌物,两根棉签分开检测。1根用PH试纸检测酸碱值,并将分泌物混合0.9%生理盐水制成玻片,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病菌种类,根据各菌种分布情况,判断患者发病种类,即:BV、AV、VVC、乳杆菌感染。另1根棉签同样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调至1000倍镜,对VVC、BV进行检查判断。
HPV检测:宫颈口必须保持清洁,检查前用棉签蘸涂消毒剂对宫颈口消毒。取专门宫颈刷伸入宫颈2cm,同一方向旋转5圈,缓缓将宫颈刷抽出,保证宫颈刷上有充足的细胞样本。准备样本保存管并导入相关液体,宫颈刷放置进去,封盖、低温保存,务必尽快完成检测,否则样本在2周后会失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细菌性阴道炎(BV)、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白细胞 >10 个 /HPF、乳杆菌量。判定标准:用细菌性阴道病(Nugent)评分标准对BV进行判定,评分大于等于7表示患有BV;用 10%KOH 湿 片、格兰染色联合检测VVC,涂片染色后若观察到假菌丝、芽生孢子说明患有VVC;用阴道显微镜湿片评估AV,评分大于等于3分说明患有AV。白细胞个数在400倍显微镜下鉴别,超过10个/HPF即诊断炎症;乳杆菌分级,若为Ⅱb和Ⅲ级,说明菌群减少。
(2)检测两组患者阴道中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短杆菌、革兰阳性短杆菌阳性例数,计算阳性检出率=阳性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分析,t检验为计量资料、x2检验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两组微生态发病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杆菌减少、PH值>4.5、VVC、BC及AV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HPV感染、阴道菌群相关性分析
革兰阴性短杆菌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此菌群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5)。革兰阳性短杆菌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较大,此菌群与HPV感染呈负相关(P<0.05)。
3 讨论
HPV是DNA病毒属,呈双链闭合状态,病毒结构不同其功能、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因此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类型。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与HPV入侵关系密切,病毒寄生于上皮细胞,完成编码、复制等过程,上皮细胞生长方式逐渐被改变,免疫系统对病毒无防御能力,且HPV具有较强隐匿性,对免疫系统进行干扰,掠夺正常细胞营养物质,持续感染宿主。近年来大量报道中指出,阴道微生态的改变与HPV入侵有关,但HPV感染不会引发恶性病变,只是改变阴道内环境状态[2-3]。
阴道微生态相对其它系统较为复杂,菌群维持平衡状态有助于阻止病菌入侵人体。研究表明乳杆菌是阴道中的优势菌群,有助于阴道局部PH的降低,对其它细菌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乳杆菌的竞争黏附作用较强,其产物为过氧化氢,导致其它细菌失活,进而维护阴道微生态平衡。乳杆菌减少后,阴道内炎性细菌检出率会上升,导致机体患上各类阴道炎症。 综上,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存在相关性,相关因子包括革兰阳性短杆菌、VVC、BV、AV、乳杆菌及阴道PH值。
参考文献
[1] 刘莹, 慕庆玲,李婧,等. 伴高危型HPV感染的LSIL患者HPV清除与阴道微生态间的关系[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31(3):344-346.
[2] 谢莉莉,谈笑.人乳头瘤病毒和女性不孕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4):634-637.
[3] 白云, 王敏敏,郑秀丽,等.人乳头瘤病毒筛查阳性患者病毒感染转归的随访研究[J].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25(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