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芩连胃康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2020-11-09张新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年9期

张新芳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芩连胃康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我院自拟药芩连胃康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药芩连胃康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芩连胃康丸;寒热错杂型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7-0119-02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因较多,西医一般认为胃酸过多、HP感染、情志失调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其病程较长,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大多采用西药治疗,如抑酸、抗生素联合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1],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期服用,加上情志不畅,最终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症状反复,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优势较为显著[2]。笔者选取 60例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自拟药芩连胃康丸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60例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1 月至 2015 年4月。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 14 例,女16 例;年龄为 36~68 岁,平均年龄(43.21±2.39)岁;病程 29 d至 22 年,平均病程(8.86±2.35)年。 观察组:男 13 例,女17 例;年龄为 32~70 岁,平均年龄(42.64±2.47)岁;病程 28 d至 20 年,平均病程(8.55±2.54)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可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参照依据[3]。胃镜表现为胃黏膜糜烂、水肿等,不伴有萎缩性改变。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4]及《中医内科学》[5]寒热错杂症。主症:胃脘痞满或疼痛,喜暖,口干苦;次症:嗳气、纳呆,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舌脉:舌质淡或红,苔白或黄,脉沉迟或数;证型确定:主症必备,次症中至少有1项,参照舌脉即可辩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均符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C13呼气试验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 ②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了近两周使用抑酸药、促胃动力及保护胃黏膜药物;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孕妇、危重症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EsomeprazoleMagnesiumEnteric-coatedTablets 国药准字 H20046379)20 mg/片,2次/日,早晚餐前服用,枸椽酸莫沙比利片(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Ltd,国药准字: JX20080288),每次5 mg, 3 次/d。 老年患者酌情减量用药。观察组采用我院自制药芩连胃康丸进行治疗:①基础药方:半夏、干姜、黄连、黄芩、蒲公英、党参、佛手、枳壳、三棱、莪术、丹参、鸡内金、麦芽、大枣、炙甘草,60 g/瓶,每次9 g,每日3次,饭后30 min服用。两组均采用连续治疗,疗程为28d。

1.5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痊愈: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早饱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部病灶消失; 有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胃部病灶基本消失; 好转:上述症状大部分消失,还存在轻微的嗳气、胀满症状,胃部病灶大部分改善;无效:以上症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较前加重,胃部病灶无明显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 93.33%(P<0.05)。见表1 。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中医中属于“痞满”“胃脘痛”“糟杂”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胃寒热错杂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素问》云“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说明了自然界中以升降为序。因此运用苦寒和辛温的药物组成达到辛开苦降,升清降浊的目的,使气化功能正常运行,三焦保持通畅,脾胃和消化功能得以恢复。

辛开苦降法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症,其原是小柴胡汤误泻下,损伤中焦阳气,少阳邪热乘虚而入,而致寒热交错,中焦气机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而成痞。该组方精炼,用量准确,方中各药配伍考究,相须相使,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显著,被众代医家沿用至今。

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往往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加之寒热错杂型在临床上的表现更是错综复杂,既有寒又有热,中焦气机痞塞不通,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加之久病必郁,久病必瘀,气滞与血瘀互阻,使气机更难以畅达。其治法主要为辛开苦降、补泻并用。方中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泄降滞气;大枣、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佛手、枳壳理气和中,宽中除胀;三棱、莪术相须为用行气止痛、消食化积;丹参活血祛瘀止痛;鸡内金、麦芽消食健胃;全方共奏和胃降逆、清利湿热、开结除痞、消食止痛之功。艾司奥美拉唑是PPI抑制剂,对胃壁细胞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抑酸作用快,起效时间长[7]。莫沙必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能加快肠蠕动,促进胃排空,防止食管黏膜损伤[8]。两药短期治疗效果尚可,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多。而此次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自制药芩连胃康丸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采用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莫沙比利治疗,有效率为 80.00%,说明自制药芩连胃康丸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自拟药芩连胃康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洲.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2]张伟,姜锐,王璐.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4224-1426.

[3]陈自荣.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8):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9.

[5]黄文东,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1999:217-2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351.

[7]周祥荣.艾司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4):93-95.

[8]马慧敏,李一帆,汪燕燕,等.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ate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5):384-387.

(收稿日期:2020-04-30 编辑: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