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价值:新时代家风建设研究
2020-11-09郭嘉睿
郭嘉睿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強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就家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开展家风建设有其深刻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和时代价值。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党风政风民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键词:新时代 家风 家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22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和阐释了对家庭观念和家风传承的重视,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1]。重视家风,注重家教,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建设关乎党风政风社风的良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家风建设拥有深刻的理论来源和实践依据,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来源
1.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要思想源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特征和精髓所在,也是贯穿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基本逻辑和主要范畴。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个人修养和家庭、家风建设。从基本逻辑来看,儒家一贯倡导和追求的“以修身为本”“先齐家,后治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美好夙愿,与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观点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在主要范畴方面,中国各个时期的家风传承,包括新时代家风建设皆以修齐治平为统领,涵盖个人修养、处世之道、家国情怀、天下共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方面面,内容高度契合。其次,我国古代的家训格言、经典家范和家教典故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孔子讲“仁爱”,曾子曰修身,孟子重名节,四书五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典名著流传千古,广为传颂,成为研究中国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的思想宝库。叨陪鲤对、孟母三迁、献之练字、岳母刺字等脍炙人口的精彩典故凝结着祖先们高超的育人智慧,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和效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2]。他常常引用“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等传统文化中的格言、训示来教育儿女亲人、广大青年、领导干部,要求大家勤奋进取、德才兼备、学思兼顾、知行合一。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
2.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考察人类道德问题和家庭伦理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首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形态和主要方式。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本质出发,揭示了家庭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明确了人们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指出,“每日都在重复生产自己生命的人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就是家庭。”[3]人们履行这种责任或义务,是他们作为社会的人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生活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家庭伦理关系会随着现实社会生活所依存的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即在生产力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家庭会相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反之,家庭关系状况也会对社会发展发生一定程度的反作用,并影响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变化,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内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的基本依据。最后,私有制是产生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源泉,家庭受所有制关系所支配,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马克思和燕妮的高贵情感,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本身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基础,是其重要的理论支撑。
3.革命前辈优秀红色家风传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直接思想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4]毛泽东在家风中倡导“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原则。从拒绝妻兄杨开智“安排厅长之类职位”的求情,到不顾诸多领导同志的劝阻,坚决把儿子毛岸英送上朝鲜战场的壮举,彰显了大公无私的家风。周恩来夫妇为亲属留下坦荡无私、掷地有声的“十条家规”。朱德要求子女“接班不接官”,彭德怀对亲友奉行“近水楼台不得月”,李先念坚决“不让子女经商”,陈毅元帅以诗言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滕代远主张“送子下乡锻炼”等。老一辈革命家们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身体力行的红色家风传统,蕴含着家国情怀、党性原则、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高贵品格,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依据
新时代家风建设不是对既有观点的简单梳理或单纯借用,而有着鲜活的自身经历和充分的实践体验,是基于习近平同志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逐步汇聚的思想感悟、思考结晶。
1.习近平总书记独特成长环境和工作经历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源泉
习近平对于家风的重视与感受,与其本人亲身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经历密不可分。习近平出身于红色革命家庭,父亲习仲勋从小参加革命,出生入死,一生清正廉洁,家风很正,家教很严。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说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5]母亲齐心也是一位信仰坚定、严谨正直、求实上进的优秀共产党员。据习近平同志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为自己买岳飞的小人书,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那时他便将“精忠报国”四个字铭记心间,成为一生追求的目标。而今,母亲仍然秉持父亲在世时的良好家风,严格教育儿女必须生活朴素、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搞特殊化、都要以工作为重。陕北插队的几年“知青岁月”,正是习近平同志成长的关键时期,他察民情、接地气,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说,红色基因,艰苦岁月,人民情怀,构筑了习近平同志思想感情的基本底蕴。
2.改革开放以来滋生的家庭和社会问題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社会缘由
改革开放四十年余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三代同堂家庭解体、家庭观念淡薄、离婚率攀升、领导干部家族腐败、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未成年人犯罪率攀升等一系列由于传统文化和家风传承缺失而产生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毒害了社会风气,影响了青年一代的成长,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败坏了国人的国际形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也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风险与挑战,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警钟长鸣。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关系国计民生、国运兴衰、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和做出制度安排以外,还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良好家风,涵养良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追求,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风俗习惯,来培养、塑造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3.新时代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特别是家风建设。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讲话时首次提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6]此后,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时,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2016年年底,中央文明办评选出了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文明家庭,并召开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大会,予以表彰。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项举措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风尚发挥了鲜明的导向示范作用。2018年5月15日上午,以“从家出发,拥抱世界”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家风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天下一家”理念,弘扬现代家风,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增添正能量。大会为期两天,国内外参与嘉宾达到近600人,座无虚席,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此外,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推出的《家风》上下、《家风:传承》纪录片、安徽卫视《家风中华》、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等影视节目正在热播;以家风为关键词发表的文章在知网等平台也大幅增多。这些现象表明,家风建设事业在新时代全面复苏和蓬勃发展,新时代家风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广泛共识和积极响应。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人民性、广泛性特征,是全党全社会范围应当广泛学习的价值共识和基本遵循,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和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思想,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方法论指导,不能简单直接地解决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问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时代家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实际,整风肃纪,正本清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气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和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提供鲜活的创新内容。
2.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于国家、社会风气的凝心铸魂有着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7]所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这个“小家”和睦,社会才会和谐,国家这个“大家”才会富强。重视家风建设,将大大增强价值观培育实效性,提高亲和力,将价值观念真正落地生根,内化于心。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风家教的良莠直接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多元,互动广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老人跌倒扶不扶”“微信借钱转不转”“陌生人打电话接不接”等一系列热门话题,反映出中国社会正在面临很严重的诚信缺失和信任危机。出现诸多类似现象,是社会治理的短板,更是传统道德和家风传承的失范。新时代家风建设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大众化、接地气的形式深深塑造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文明风尚,对于提升道德素养,优化社会风气、维护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行为规范作用。
4.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贯彻落实新时代家风建设有利于树立官德,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总书记强调:“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其危害不可低估。”[8]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家庭的廉政风气十分关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时代家风建设揭示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基本规律,阐释了家与国的内在联系,科学回答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重视家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
四、结语
当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与西方国家各方面交往的增加,各种负面思潮风起云涌,严重危害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后果。在此情况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重视家庭建设,以优秀家风为基点,净化社会生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党风政风民风,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65.
[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9.
[4]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5]习近平给父亲的一封生日贺信[EB/OL].(2015-02-24)[2020-06-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24/c1001-26591227.html.
[6]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01(1).
[7]本书编写组.做合格共产党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43.
[8]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