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中外学生融合的创新性探索
2020-11-09周瑜
周瑜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为科学应对中外学生共存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并利用该优势进行正向引导,促进中外学生交流,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外学生联合会,由学校团委、国际合作交流处指导,留学生教育学院负责运营。该联合会旨在为中外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及国际化氛围营造助力。
关键词:中外学生联合会 中外学生融合 国际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022-04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并且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也对高校的中外学生融合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积极挖掘其中机遇,充分了解中外学生特点和需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管理舉措,营造开放包容、平等信任、互相尊重的国际化氛围,培养中外学生共同成才,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一、中外学生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国际化校园建设的需要
一个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自由的、包容的,是一个多元文化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状态。中外学生在学习、生活、课外实践等方面可以实现多途径、多平台、多角度的无障碍沟通,从而形成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国际化校园的评判标准不仅体现在校国际学生的规模和就读层次等一些硬指标上,同时也体现在中外学生生活、学习的人文环境上。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际化人才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高水平的国际交往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良好地适应国际发展形势、了解他国文化和风俗习惯,适应多元文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国际职场中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外学生融合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培植的土壤。
(三)国际友人培养的需要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对中国文化熟悉并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国际友人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目标之一。中外学生融合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来华留学生熟悉中国、感知中国。
二、中外学生在高校融合现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
(一)留学生处于边缘地位
我校为民办院校且以语言类为专长的学校,在留学生招收方面没有公办院校及综合院校的吸引力,且政府奖学金较少,力度不大,因此留学生人数不多,约占在校生人数的3%。且多以交换生、短期语言生为主,学历留学生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0%。因此留学生在学校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群体,学校在教学、生活设施、管理制度、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留学生的需求,留学生处于边缘地位。
(二)中外学生沟通交流缺乏平台
由于上课、活动、住宿等都不在同一空间,中外学生鲜少有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学生认为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环境,也不能对中国有很深的了解,希望能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加深彼此的了解,发展跨国友谊。很多中国学生,特别是语言类的中国学生希望能有多种机会接触留学生,提高自身语言水平,近距离地接触异域文化,为今后的留学、求职做准备。中外学生迫切希望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三、中外学生融合平台——中外学生联合会实践
鉴于上述情况,我校留学生教育学院在校团委和国际合作交流处的指导下,于2017年12月成立了中外学生联合会。通过选拔学校优秀的中外学生担任中外学生联合会的成员,组织策划各类活动,旨在为中外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培养中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及国际化氛围的营造助力。
(一)中外学生联合会情况简介
中外学生联合会接受校团委、校国际合作交流处指导,由留学生教育学院负责运营,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各类活动。留学生教育学院相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届由1名中国学生和1名留学生担任联合会主席、副主席,下设宣传部、秘书部、学习部、生活部、文体部5个部门开展工作,每个部门由若干中国学生和若干留学生组成,他们共同组织、策划各类活动,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校内外的各类活动中去。
(二)中外学生联合会组织架构
中外学生联合会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三)中外学生联合会活动分类
1.组织常规活动,使中外学生融合成为常态
中外学生联合会经常组织一些常规活动,为中外学生提供高频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多语角”“文化下午茶”将中外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欣赏著名影视剧、书籍,互相交流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思维、文化的碰撞;“一对一”语伴项目为中外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助氛围,将所学用于所用,双方通过记录《语伴日记》《我和语伴的故事》等共叙跨国友谊;招募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留学生进入中国学生家庭活动,让留学生体验中国当代居民生活、中国家庭文化。
2.举行文化活动,使中外学生了解多元文化
中外学生联合会定期举办“One world,double life”讲座,由中外学生介绍本国特色文化,同时辅以美食、乐器、服饰等体验,更直观地让中外学生感受异域文化,优质项目入选学校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通过“国际文化节”系统地、分版块地介绍相关国家的特色。同时,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辅以包粽子、包饺子、做香包、做月饼等参与方式,让中外学生共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另外,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选题,让中外学生共同体验太极拳、书法、剪纸、篆刻等颇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技艺,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融入学校活动,使中外学生获得参与感和使命感
中外学生共同参与新生报到周活动,招募相关中国学生参与留学生报到指南修订、留学生接送机;招募留学生参与中国学生报到日活动,负责引领家长、才艺展示;中外学生一起参与学校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共同见证学校的重要时刻。另外,中外一起参加校中外文诗歌朗诵比赛、经典歌曲合唱比赛、中外学生才艺大赛、校运动会等活动,同台竞技,共同成长。
4.提供外事接待活动,培养中外学生国际视野
根据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的安排,遴选组织优秀的中外学生进行外事接待初体验。例如短期文化游学团接待、国外高校和机构嘉宾接待、国际会议组织等,同时选派佼佼者赴博鳌亚洲论坛、柯桥纺织品贸易展、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担任翻译、引导等工作,训练中外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会场布置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5.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中外学生综合素质
招募中外学生参加学校讲师团活动,在绍兴中小学进行班会课、文化课、语言课的教学及课外活动的组织,为中小学生打开了解“世界文化”的大门。同时,参加在绍外籍人士座谈会、五水共治义工活动、城市宣传片拍摄、走入绍兴街道社区等活动,展现我校中外学生的精神风貌。中外学生还积极组队,参与校外各类比赛竞赛,例如大学生经典诵读比赛、大学生创业比赛、定向比赛、皮划艇比赛等,他们在比赛中互帮互助,一起体验汉语之美、体育之魂和创业之路。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外学生联合会2019年活动清单见表1。
(四)中外學生联合会的积极作用
1.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校园氛围,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的软包装,是另一种隐形教育方式。中外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开展,为学校带来了多元文化环境,不仅提高了学校国际化氛围,也提高了学校国际化层次。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中外文诗歌朗诵比赛”“中外学生才艺大赛”的开展成了全校的盛事,中外学生济济一堂,感知世界各国文化,使“世界青年”有了更广阔的定义。社会活动的参与,使中外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了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活动中去,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为学校的软性宣传打响了知名度。同时,中外学生活动在举行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为学校相关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思考,促使学校对中外学生的教学课程、课外实践、设施管理等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配置,达到最理想的使用状态。
2.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依靠课堂教学以外,很大程度上需要第二课堂
活动等实践活动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水平。中外学生的交流活动使中国学生不再囿于自己的舒适区,而是走出去,摆脱害羞、不自信,与留学生一起进行活动策划、实施和开展,很多人与留学生成了好朋友,大家不仅在学业上互帮互助,更在课下一起旅行和文化体验,进行深度的思想碰撞和文化畅谈。特别是通过外事接待、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中国学生熟悉了本国的文化,培养了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而且锻炼了语言水平,提高了专业素质。很多中国学生正是因为有了与留学生交流的契机,跨出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才能有机会参加学校各类出国境交流项目,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
3.帮助留学生消除“文化休克”,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友人
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会产生“文化休克”、心理焦虑等问题,后期则会发展为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远景规划、生活拖拉懒散、同一国家的留学生抱团等现象,中外学生联合会的诸多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以致用。同时,也让他们走出校园,感知所处城市的脉搏,让他们获得更强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他们在与同龄人的接触中感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感受中国的文化积淀,更好地认知中国,打破了他们在自己国家形成的对中国的印象,让他们了解到了最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从而认同中国和中国文化。
三、中外学生联合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话语权有待提高
中外学生联合会的身份有待进一步确定,它既不是学校官方的学生会,也不是民间的自主的社团,而是接受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非官方非民间的学生组织。它的特殊身份导致联合会工作的开展比较缓慢,降低了学生们的工作热情。因此,中外学生联合会需要结合中外学生的需求,设计自己的拳头产品,刷“存在感”,提高话语权。
(二)运行有待规范
中外学生联合会由于创立时间不长,且运行模式较为特殊,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局部混乱、无章可依等问题。在运行的三年时间里,中外学生联合会在部分规章制度、发展定位、选举方式等方面已有所提高,但在活动申报制度、经费使用制度、换届管理考核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指导教师和主席团成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考量,使中外学生联合会尽快走上正轨。
(三)留学生的参与度有待加强
从上图可以看出,留学生的参与度有起有落。究其原因,一是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信仰、思维方式和语言,因此在内部沟通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二是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因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出现交流不畅或者文化误解的问题。因此,需要中外学生联合会内部多组织一些“破冰”活动,打通中外学生的陌生“壁垒”。
(四)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中外学生联合会成员中部分学生缺乏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科学的工作方式。因此,要加强中外学生联合会的培训机制,可邀请相关教师、其他组织机构的学生干部来给中外学生“现身说法”,加强成员的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和创新反馈能力。
四、结语
在国家加快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今天,中外学生联合会的建立,是我校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有效尝试,同时也是我校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它为中外学生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让中外学生从中受惠,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整体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张萌.大学生国际交流社团对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探析: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活动案例研究[J].现代交际,2016(9):3-5.
[2]袁海萍.高校中外学生融合培养模式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6(2):38-40.
[3]马艳妮,张晓冉.高校学生工作视角下的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4(28):115-117.
[4]梁雪.法国高校国际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对贵州省高校留学生管理的启示[J].教育文化论坛,2018(1):41-44.
[5]蒋琴儿,徐晴.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5):110-113.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