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全过程教育角度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2020-11-09李洋洋
[摘要]全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工学结合”,在“2+1”的学习教育环境下,为了提升和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必须从全过程教育角度出发,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普遍采取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2+1”的特殊教育形式。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实习基地较远,由此而带来高职大学生在离校之后进入实习基地的学习教育成为目前较为难以解决棘手问题。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各高职院校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改革,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已经逐步在各个地区试点并推广。但目前各职业院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以“工学结合”为主。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其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最早是由美国福特基金会在1961年提出的,发展到现代培养模式已经日臻成熟,它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迎合社会市场需求为契机,以职业规划以及就业为导向,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对于学生以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利益: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本科高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总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经久不衰,源自于它培养人才的理念切合社会实际。它使高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教育中能够接触实践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真正掌握了一技之长,为他们未来就业提升了自我竞争力。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始终。但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由此产生的“2+1”的教育形式,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种难题。譬如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全过程的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如何去转变现有落后的教学模式等。具体问题如下:
2.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连续性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由此产生的高职院校的“2+1”教育形式。所谓的“2+1”教育形式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进行2年的理论学习,1年的校外实践操作。在对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三实习生采访中获知,在校内的2年理论学习中,他们能够正常接收思想理论教育,但是一旦进入工厂实践操作就没有机会得到相应的思想理论教育,由于在1年的实践操作中,工期短任务重,使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整体而又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学习。在没有相关制度和辅导员的约束下,大部分学生犹如脱缰的野马,没有人将视野和心思放在政治理论的学生上。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连续性成为目前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
2.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陈旧单一,而且没有照顾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心理特点。在教育的内容上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一味的理论讲解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收不到教育的实效;而推行科学化思政教育的高校却因为没有深入领悟到科学教学的真谛,导致教育流于表面,只在原来教育的基础上贴了一个“无关痛痒”的标签,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科学化。此外,高校里优秀思政教育人才比较缺乏也是弊端的体现,大部分的高校把师资力量重点放在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去了,由于重视度不够,实施力度自然大打折扣。所以犹豫千篇一律的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思维灵活,兴趣广泛千禧一代学生来说,传统的填鸭式或者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2.3 进入社会实践期间离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更为懒散以及存在信念迷茫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门槛越来越低,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政策,导致很多大学生步人大学校园后开始放纵自己。不仅知识储备不足,而且还丢失了曾经刻苦勤学的作风。特别是高职院校特殊的招生政策的存在,使一部分学生的未经过高考直接进入大学校园里。新时代的大学生好像被懒散、旷课、迟到贴上了标签。在校期间已经是这样的状况,更何况进入实习阶段,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更放飞自己。据有关研究表明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如盲目追求物质享受,通过“校园贷”进行超前消费引发种种问题,甚至是因无法还清欠款导致极端事件等。目前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就是“天天喝大酒、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在校纪校规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够及格,但是在高职院校1年的校外实习期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不敢有所保证。
3 以全过程参与的形式提高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 高职院校要更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就本身而言比较枯燥无味,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千禧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兴趣。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喜欢追求最新颖的知识。基于此我们思政课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方式和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使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只是充当一个承上启下引导的一个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着和指引者,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素材搬到课堂之上和思政课教材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形式多样的思政课。
3.2 高职院校要建章立制,以严格的规定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接受教育习惯
古人云: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好学校能够站稳脚跟的底蕴所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以来,学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去年党和国家决定高职扩张,将退伍军人、失业的城镇工人、农民等纳入高职扩招范围之内,错综复杂的生源使学校在面对如何教育方面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在学生建章立制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风,使整个校园内充满自觉主动学习的氛围。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由其内因决定,良好的学风能够使学生自觉从内心深处主动接受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作为党委部门、辅导员、思政课教育要全力配合,各司其职积极引导大学生,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学风,同时也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使他们的思想符合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3 以班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加强校外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其对于高职院校“2+1”特殊教育情况下,针对校外1年实习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1年的校外实习是学生过早的接触社会,有可能被社会上不良的社会思潮或者不好的行为习惯所沾染。譬如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通过不法平台的小额贷款进行提前消费的行为等。校外1年的学习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完全脱离校园,进行脱产实习,正摆脱学校的“束缚”之外,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有可能真正的放飞自我,这样就会导致前期校内两年的理论学习荒废,后期校外1年实习操作随波逐流。基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校外1年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他们紧绷思想之弦不能松弛。各高职院校可以要求以班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利用便利的直播平台譬如学习强国、钉钉、腾讯课堂、学习通等等社交软件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继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灌输于他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他们,同时也可以用鲜活的事例,譬如黄大年、黄大发等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自身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4 加入所在企业的“传习所”,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各地设立“新时代传习所”,旨在深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格。目前大部分知名企业已经设立的专门新时代传习所,“传习所”即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由于各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较为分散,在不能协调以班级为小组进行线上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这个“新时代传习所”平台,学校配合企业定期定时的开展文化、科技、教育、政策的宣讲和教育,目的是为了校外实习的学生能够及时的接受思想文化教育。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更好地便利。目前全国各地“新时代传习所”各项活动开展都比较好,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互动联系,在没有设立传习所的基地,校企之间可以开展合作,使传习所项目更好地服务学生。
总之由于特殊的“2+1”教育模式的存在,要想全过程的参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下大力度從以上4个方面改革,转变教师的身份,使其从课堂主体变为课堂组织者和引领者,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内涵式发展;同时也要进行建章立制,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师生,使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十分有必要加强和企业之间分沟通的交流,时刻掌握学生的成长动态。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高校思政课则是这一关键时期不可或缺的“肥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关键课程。扣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枚扣子,关键就在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社会环境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抓紧大学生的思想之弦,会使他们染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基于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全过程参与,抓牢和筑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粟惠湘.三全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0).
[2]魏斌,巩立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20 (13).
[3]李宗岩,赵威威,“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德育模式的构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 (03).
[作者简介]李洋洋(1988-),男,河南洛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