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现状及提升

2020-11-09高玉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化教学内涵核心及结构要素,以绍兴N职业学院为个案,对在校的192名中青年专任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达91. 1%,从信息化教学理念、课程组织与评估等5个能力维度,深入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从学校主体和教师个人层面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提到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到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根据当下时代变化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高职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训专门委员会组编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教材中,提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六个维度。

(1)信息化教学理念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教改政策和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深刻理解教学改革政策目标,能够设计、实施信息化教学发展计划。

(2)课程组织与评估能力。能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装备实施课程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各种情境下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复杂问题来检验教学效果,预测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3)教学法运用能力。能将信息技术和装备应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模拟探究式的学习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4)技术与装备运用能力。掌握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了解熟悉常用的各种软件和网络,运用它们为学生提供资源、解决学习过程中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5)课堂教学与管理能力。能够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创建灵活的课堂学习环境,能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6)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具备必需的信息化知识和运用能力,能创建和管理复杂项目,能够持续地开展教学与科研探索,通过信息化平台创建专业学习社区。

2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

以绍兴N职业学院为个案,参阅借鉴武马群教授提出的观点,主要从信息化教学理念、课程组织与评估、教学法运用、技术与装备运用、课堂教学与管理等五个能力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并在问卷星在线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参与问卷调查人数为192名在校专任教师,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问卷达91.1%,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覆盖了被试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

2.2 调查结果

(1)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意识和态度。调查数据统计,83.4%的被试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非常重要;85.1%的被试认为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会有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运用信息化教学情况:经常使用占比67.4%,偶尔使用占比22.3%,很少使用占比6.3%,基本不用占比4%。表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较高的意识,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信息化教学接受程度較高,愿意利用当下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模糊现象。

(2)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组织与情境创设能力。表1可以看出在授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并提供信息化的教学情境满意的占52.6%;但认为一般的占20.6%,不满意的占26. 8%。这说明被试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高职教育课程具有综合化特点,相关课程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线相衔接,教师应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善于形成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信息化教学素材资源的开发能力,但只有40.6%的被试教师具有课程开发能力,30.9%的被试教师能够善于信息化教学素材资源的开发,多数教师的教学素材资源设计处于借鉴中,缺乏开发能力,需要学习和提升,从而实现自主性、个性化教学。

(3)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由表2显示,使用频率排名前三为PPT教学、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和利用信息化手段评价学生学习。但是选择不会利用相关网络学习平台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占32.6%;不会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师占38.3%;不会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资源辅助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占53 .8%。说明有的教师对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教学资源的其他功能看法不一致,对网络学习平台的相关操作不熟悉,仍然保持着传统授课模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缺乏认识与不足。

(4)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力。数据统计,66.2%的被试教师在技术的运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中年年龄层的被试教师反映最大,如微课的录制、视频图片的处理、动画的制作等;另外,对教师授课的教学课件PPT制作上,68%的被试教师是通过网络资源下载进行修改,自行开发课件的能力有待于提升;被试教师认为非常熟练、一般、较为困难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专业课程相整合,促进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各占43.4%、40.6%、16%。说明被试教师运用较为复杂的软件进行设计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手段与专业课程相整合以及资源开发上较为薄弱,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存在技术上的问题,缺乏融合、创新。

(5)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与管理能力。数据统计,能够使用信息化技术来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并进行答疑的被试教师占69.7%;30.3%的被试教师尚未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答疑。49.7%的被试教师能够在信息化教学过程观察、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整。另外,被试教师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主要集中在课程信息资源的传递,而对其它功能的使用上较少,如在线答疑、测试等。在对被试教师使用网络课程教学目的调查中,选择“向学生发布教学任务、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签到打卡”排名前三。数据说明,被试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差异性较大,未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师依然存在,发挥多种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不够,教学监控管理能力有待于加强。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建议

3.1 学校层面

(1)基础保障:加强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及教学资源建设。一是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智能设备应用,建立移动泛在教学环境,推进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为开展各种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必要设施保障;二是要积极探索与推进基于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三是要加强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利用国家、省和社会运营的信息化开放教学平台和资源,加强各类平台间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

(2)有效途径: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功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一要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体系,加强教师的课程设计、录制、课堂组织与管理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二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建设,鼓励跨校组建或参与信息化教学高水平团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力;三要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和展示活动,搭建教师教学锻炼、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3)动力激励: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奖励机制的设立对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及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具有较大的激励促进作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学校教师培养的一项长期任务。N职业学院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院“优质课堂教学奖”评选指标体系中,探索创新“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优课优酬”分配新方法。通过优质课堂评选及奖励机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举办首届“优质课堂教学奖”评选,对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活力,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切实改善课堂教学面貌起到了较好的积极引导、示范作用。

(4)促进引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课堂教学创新。通过“互联网+”改造课堂,推动教师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评选一批优秀教学改革案例;开展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的精准教学,加强个性化学习资源配置,拓展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加强“互联网+”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挑战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强化师生互动,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指导与帮助,评选一批“互联网+教学”示范课,探索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3.2 教师层面

(1)审视自身的角色,更新教学观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下高职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认清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尝试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促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学习者”角色,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日常工作中应该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开发设计上苦练内功,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变化和挑战;学者马敏在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能力上提到教师应该具备的三阶段反思能力,即教学实施阶段的阶段反思能力、中期阶段的阶段反思能力和结束阶段的总结反思能力,故教师应该养成信息化教学反思的习惯,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师间相互研讨和交流,快速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成长为适应新时代下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现代教育技术,2019 (02).

[2]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J]教育文化论坛,2018 (01).

[3]谢传兵信息化教学意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马敏.TPACK视角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维度研究[J].职教通讯.2019 (06).

[作者简介]高玉萍(198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农业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茶叶类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