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农业类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0-11-09许寿琴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职业教育农业

摘 要:中職教师专业性长期被忽略,存在专业发展程度不高,职业倦怠倾向明显,职业幸福感、获得感不足等问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共同体,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能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教师专业成长

农业为立国之本,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的基础。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对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有着大量需求,而农业类职业学校毕业生技术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决定的,因此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师的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获得这方面的信息,以便为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应对策略,我们对江苏省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师的发展问题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结果

(一)基本情况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全省主要中职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69份,回收169份,回收率100%。

(二)数据分析

(1)关于职业倦怠。调查数据显示,62.3%的被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存在职业倦怠情况,20.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存在职业倦怠情况。其中10.1%的教师职业倦怠“非常严重”、27.2%的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86.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缺少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89.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现有职称评价体系不满;94.1%的被调查者对农业类专业的生源素质表示担忧。

(2)关于成长路径。调查数据显示,88.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未曾有过明确详尽的专业成长计划。0.6%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着比较明确的方向。数据表明中职农业类专业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仍处于自发性阶段,缺少指向明确的专业引领。

(3)关于成长平台。在成长平台这一选择中,51.5%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在职业发展中缺少发展平台的支持,42.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得到不同类型的平台的帮助。数据表明,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总体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发力重点。

(4)关于职业幸福感、成就感。调查表明,86.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缺少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89.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现有职称评价体系不满;94.1%的被调查者对农业类专业的生源素质表示担忧。

二、原因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见,传统的教师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渐暴露其缺陷和颓势,我国大部分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处于县级及以下地区,教师专业性长期被忽略,师资队伍建设距离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教师职业倦怠高发的原因分析

弗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行业中而对工作对个人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与心情的疲倦状态”。中职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师职业倦态现象,一是社会大环境在教师群体身上的具体投射。经济全球化,西风东渐,民主政治、多元社会思潮带来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对教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教育管理者更注重硬指标、冷数字,重结果,轻过程,功利性导向太强,人文关怀不足。具体到教师个体,在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下,过分关注个人的工资收入、获奖情况,并在攀比中心态失衡,就表现为对本专业的不求上进,对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非专业工作趋之如鹜,客观上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失去可能。

(二)教师成长路径不明的原因分析

教师考核制度激励性欠缺。一是以绩效工资为代表的考核体系,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的差异性只得到象征性的体现,表现出对教师劳动成果的漠视,既不能引导教师求上进、谋发展,又没能实现对低质量工作的鞭策。二是职称评聘制度性困境。设立教师职称等级系列,是为了“逐步建立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但随着高级教师指标的限额设计,评聘分开的制度性安排,客观上弱化了激励作用,背离了职称制度设计的初衷。四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等因素导致的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就业差,也让青年教师对自身农业类专业成长前景看衰。

(三)教师成长平台不足的原因分析

(1)成长平台类型。据统计,中职农业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主要包括师徒结对或青蓝工程等培养工程;自学和教学反思;参与各种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寒暑假期间的下企业锻炼;参与各种教学大赛或技能竞赛。调研结果表明,有64.24%的人表示主要依靠自学和教学反思来提高;其次,有27.43%。表示是通过参与各种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而得到提高的;通过寒暑假期间的下企业锻炼、参与各种教学大赛或技能竞赛以及通过师徒结对或青蓝工程等培养工程得到有效提高的比例均低于10%。

(2)成长平台存在的问题。①师徒结对,集体备课、青蓝工程等模式等传统方法,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依托,客观上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但毋庸置疑的是上述模式因为缺少制度性约束、缺少团队合力、缺少激励机制以及校园文化生态迥异而效率低下。②而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则缺少顶层设计,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因为缺少可靠的平台而沦为挂在嘴上、画在纸上的空中楼阁。③教育部2006年曾出台文件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下企业锻炼实践两个月,但也因为存在企业不接收或企业也没有适合的实践岗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中职类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先天不足、企业研发与教学所需不匹配、教师内驱力不足、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缺位等各位实际困难,而流于形式。

(四)关于职业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有较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会直接决定个体的工作效率。一是社会层面,“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重升学、轻就业”的传统观念仍然是大众社会心理。从教育招生的顶层设计开始,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只能是成绩最差的群体。导致了职业教育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社会多以培养出名牌大学的学生为荣,鲜有把职业教育当成一份光荣的事业来做,最多是当做任务来做。二是学生层面,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对学历的预期、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对就业的需求,职业学校沦为最后的选择。不要说重现昔日只有优秀学生才能就读的辉煌,就连普通学生也很难招到。报考中职学校的多数是那些学习中考后分数段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缺少自信心,缺乏自强上进精神,很多学生丧失了年轻人那种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失去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三是教师层面,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面对这样学生,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投入、教学效果都大打折扣,不仅直接打击着教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让教师产生一种敷衍的惰散情绪。这种情绪,就会使教师放弃教学上的努力。

三、幾点思考

(1)名师工作室超越了传统的学校集体备课和“师父带徒弟”等教师成长模式,顺应了知识及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进而充分发挥了区域性名师所积聚的资源优势。这不仅为名师自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科研、教学空间,而且为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提供了现实的平台。

(2)与普通教师教育不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需要具备传授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教师群体在掌握比需的通用教育技能外掌握适应中职职业教育特殊技能。但现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目标更注重学历,对综合全面的素质重视不够,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在名师的引领带动下,通过对目标导向策略、外置评价策略、专业引领策略、阶梯发展策略等的研究,努力构建教科研引领的教师自主发展机制,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建立以名师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工作室运行机制,通过团队校本研训,解决中职学校教师发展目标不清、内驱力不足;综合能力不强、素养不全;校本培训手段单一、效能不高的问题。

(4)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是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前提保障。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可以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中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引进农业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和生产流程标准;可以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制定本专业培训标准,有利于推进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可以对名师工作室内校企双方提供的场地、设备和实训师资均实行成本核算,学校对实训耗损和运行给予经费补贴,建立合作双方的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切实解决企业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问题;可以为打造助推专业建设、指导技能大赛、提高教科研水平、提升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提供实践指导,切实解决专业教师锻炼成长的问题。

(5)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树立共同愿景,打造共生、共享、共振,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师团队。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出,共同愿景是本组织所有人的共同愿景,必须以个人愿景为基础,在综合名师工作室所有教师的期望和个人愿景基础上,最终形成凝练的工作室共同愿景。名师工作室为每一位专业教师实现“专业有特长、技能有特色、素养有提高、发展有潜力”的发展愿景提供了可能。借助名师工作室,通过沟通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推动团队每一位成员在专业能力和知更新等方面不断进步,培养出具有共生、共享、共振特质,民主、和谐、合作氛围的专业教师团队,让教师的获得感与归属感与名师工作室发展共生,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等.职称改革若干政策问答[M].人民出版社,1988.3.

[2] 汪科达,杨志华.中等职业学校“多平台、梯队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3] 金坤荣.助力,引路,历练,切脉--引导青年教师发展成长的案例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4] 董晓鸣,吴文丽.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的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措施[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7.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名师工作室平台下中职农业类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ZZZ29)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许寿琴(1980.05- ),女,江苏句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教学。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职业教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