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2020-11-09刘进萍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结合信息化技术优势改进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模式、丰富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内容、构建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平台、完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等策略,以促进中职服装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服装专业 信息化教学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069-02
我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服装产业体量最大的生产国,却并未占领服装设计的制高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职服装专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要解决这一问题,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应顺应“互联网+教育”趋势,积极推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以更好地汲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模式、资源。立足“互联网+教育”的宏观背景分析,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本质是“服装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旨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工具等优势来提高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同时增强中职服装专业实用型人才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性,为其终身发展、专业能力发展及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模式
首先,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中等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机构,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中职学生走出学校、走入岗位的竞争力,这既是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的,也是“互联网+”新业态塑造的知识经济时代所决定的。因此,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实践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理念。而教育信息化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一方面,从中职教育自我视角出发,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合时宜。教育部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如果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依然循规守矩,不仅是一种闭门造车的狭隘举措,也是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从中职人才输出角度出发,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认知,不能停留在“服装工人”的落后境地。服装专业学生还应具备服装设计及工艺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将自身竞争力转化为产业优势。
其次,在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价值是多元化的,它不仅是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或教辅工具,同时也作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在新课改理念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主体(教师、学校、企业等)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的综合素养。例如,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院系可借助校园网络系统,建设适用于本专业学生的信息化平台,以此打破班级限制,进一步与国内外高职、普通高等院校的服装专业联合,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动画、游戏等代替传统的枯燥的教材文本内容,建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跨专业+跨产业”的综合课程模式。
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内容
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色是“快”,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更新大量信息内容,这为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互联网+教育”产业架构的形成,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侧重点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更多的是对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内容的丰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丰富通识性教育资源。以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在通识课程设计上,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思政教育类、计算机类、外语类等。采用传统教材作为课程教学载体,需要考虑教育成本的问题,而通识课程与中职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价值取向脱节,导致很多中职学校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人力、物力去丰富内容。通过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学生在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通识教育效果。例如,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一门艺术应用型专业,可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欣赏水平,反过来作用于服装设计的创新上。
第二,丰富专业性教育资源。从中职教育定位出发,专业课程在中职服装专业中占据很大比例。如基础类的染织艺术、纺织材料学、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制图等,这些教材来源通常是国家规划或校本开发;又如专业知识类教材包括时装缝纫工艺与技能、产品生产与过程管理以及 CAD、PS 等,纸质教材的容量非常有限,且图文排版的传播性较差,无法将服装专业课程的艺术性与应用性特征全面阐释出来。通过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服装设计最新理念、服装生产最新技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媒介随时随地学习。
第三,丰富实践性教育资源。在整体上,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资源主要通过顶岗实训获取。如服装专业学生到服装厂、设计工作室顶岗实习,从教学实践角度说,组织难度较大、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效果不理想。通过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微课、直播等手段,可以将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实践操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岗位特点。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平台
根据前文分析,信息化教学的工具价值不限于教学、教辅之用,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应加强对应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发,其中构建课程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式。
第一,借助信息资源构建虚拟教学平台。该平台属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直接利用形式,但需要提前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筛选,凸显出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所需资源的最新发展特点。例如,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西服设计及工艺分类”教学中,仍然采用西服标准工艺,由此形成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明显过时。对此,可以通过引入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工作室、专家及技术人员对“西服”的视频教学,构建“课中課”的虚拟场境,将最新的薄衬工艺展现出来,用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第二,借助第三方软件系统构建课程平台。从客观上讲,服装产业关联要素众多,很多企业及组织为了自身发展,研发出一些可用于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第三方软件,将此类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用,同样可以发挥信息化优势。例如,当前较为流行的“试衣间软件”,通过 3D 建模的方式将模特性别、肤色、发型等特征展示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设计理念、成衣效果的展示之用,从而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第三,开发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无论哪一个专业的教学实践,都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范畴制约。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有必要开发独立的教学平台。此类教学平台的技术条件已经非常成熟,教师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完善中职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机制。具体可从以下途径展开:其一,依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安排,如针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个模块,分配比例科学的课程、课时;其二,构建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平台,该平台具备备课、说课、评课及授课功能,同时借助 QQ、微信、微博及校内论坛等途径实现对学生的作业发布、回收和考试评价、评分及实践指导等;其三,构建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学生平台,该平台以學习资源分享为主,教师可将课上讲解所用的课件、微课视频等发布出去,同时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为学生在线指导、解惑;其四,以院系为主导,构建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将国内外、校内外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汇总,按照学期、课时计划向学生提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库建设,将自己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样板等展示出来;其五,建立中职服装专业课程的联合途径,该模块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具有战略合作功能,由校企联合的企业、设计师、其他用人单位等定期上传相关教育资源。
四、依据信息化教学思维,完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显而易见,信息化教学思维是动态性的,这与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思维截然相反,它不会局限于某一种技术、某一种方法展开,其要求教师根据固有知识经验,不断突破服装专业课程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支架式专业课程体系。因此,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手段,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专业操作技能“打通关节”。例如,让学生借助信息化途径,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潮流,设计一款衬衣并手工制作出来,该环节重点在于服装设计的艺术特色体现,之后再进一步带领学生走进服装企业,将自己设计制作的衬衣与企业的服装设备、规格、面料等进行对比,验证其作品在服装工艺层面的可行性。通过这种动态教学思维,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规避了学生“异想天开”,确保创新能力培养与职业现实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雪慧.中职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
[2]孙巧巧.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服装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为例[J].职业,2017(36)
[3]魏 群.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服装缝制工艺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17(10)
[4]胡 娜.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
【基金项目】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GLZZJG2018B01)。
【作者简介】刘进萍(1984— ),女,汉族,广西全州人,本科,桂林市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