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双一流本科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有效路径探索
2020-11-09罗吉勇
摘 要:早在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机已经提出了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且根据这一概念构建了一整套学习型组织的方法,虽然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关注持续升温,但学术界仍然没有对“新媒体”做出权威的定义.现较普遍认可的新媒体的概念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我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进步的组织.它一直处于一个运动的状态,其目标是希望学习对象能夠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线,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的抱负理想。而高校教工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领头羊,其需要研究出一整套适合发展的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方法,在提高高校教师和综合能力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保证在学校的党组织工作中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不断普及,新媒体发展逐渐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针对教育界而言,影响意义较为深远,因此,如果想要从以现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中研究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就必须依托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借助新媒体中的交流方法加强党员之间互动与沟通,从而引导信息进行不断的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工党组织;交流学习
一、新媒体的发展及特点
1967年诞生了“新媒体”一词,大约到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逐渐的流行起来,它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所负责人首次提出的,而所谓新媒体,通常是指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以及宽带局域网等多种渠道,以手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传播方式。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媒介方式逐渐突出,进而逐渐将传统的媒体方式进行完全取代,同时新媒体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影响逐渐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模式、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并且具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等性
平等性是新媒体发展中的一大重要特点,其主要是指在新媒体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每个人均可以在新媒体传播媒介和平台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也可以参与到他人想法的讨论中;因此,人人都有了及获取信息的平等机会和权利,不会受到年龄、性别、阶级、职业影响与束缚。
(二)自由性
自由性特点的突出主要是指人们获取信息的自由度变大,其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并不受时间或空间的制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得到相关的信心;这一特点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介方式中限制性,例如:广播电视,纸媒等,只能在特定的地点以及时间才能获得信息,而新媒体为人们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使人们通过网络自由的发表意见,此外还可以新媒体的各大平台上发表观点见解、参与意见,很大程度满足了人们交往的渴望性。
(三)两面性
虽然在新媒体形势下为人们提供了诸多的方便,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个性化、数字化、交互式的特点以及优势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目前新媒体中仍存在着相关的问题需要给予重视。新媒体所创造的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舆论空间会掺杂一些新者炮制、恶意煽动的负面消息,从而影响大众的判断,若不及时制止,甚至会演变成社会事件,扰乱民生。
(四)参与性
新媒体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了人人平等的便捷渠道,党员干部和普通人员都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渠道参与舆论监督,任何人都可以为改革、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而且,广大人民群众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对党员干部的实时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党员干部廉洁公正。
二、现阶段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只有将满足学习对象的需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将新媒体环境下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才可以在学习党组织建设中取到良好的成效。据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学习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突出为以下方面。
(一)缺乏学习意识和共同目标
据调查研究,学生党员对于党支部相关活动的参与情况行对较好,但是仍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对支部党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差的现象,且整体而言平均每天能够做到自学的对象少之又少,不少师生党员忽视理论方面的学习,存在严重的思想误区,他们过于重视教学和科研而导致理论与科研平衡,并且部分师生党员在成功进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之后便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学习意识严重不足,高校党组织无法起到促进个人学习的作用,导致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意识。
(二)缺乏学习兴趣
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岗位技能,党组织所安排的学习内容与党员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党组织在安排课程方面的不合理性忽视党员学习的实际需求而导致党员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另外,相关学习内容也已经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既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也不能根究学习者的个人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发布。
(三)学习模式单一枯燥
在党组织建设学习中主要包括知识竞赛讨论和专题报告等学习形式,而此类学习模式缺少一定的活泛性,由于其实对于当代大学生党员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和乏味性,而致使党组织的学习满意程度一般。
(四)考核方法形式化
党组织的考核方式过于注重形式,很少关注党员的笔记情况、阅读书目的数量以及听报告的频率。其次,考核结果并未与奖惩挂钩,一些表现良好的党员并没有受到激励,反而对他们原有的积极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其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各党组织在学习规划方面开展的学习活动参次不齐,无法为党员提供学习保障,甚至有的对象表明所在党组织并未发过任何学习资料。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解放思想科学利用新媒体资源
首先,需要将新媒体的作用进行发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树立和强化适应新媒体的理念,而任何事物既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也存在着积极的一面,新媒体的发展缺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但是也会存在消极的一面。多媒体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党员干部和学生党员对于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而且需要党员干部在新媒体时代下要与时俱进。其次,要学会科学的利用新媒体作为推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助推器。胡锦涛在2008年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就曾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不仅可以改善学习条件,提高原有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党员与干部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和沟通学习的机会,从而建立密切的党群关系。再者,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下,要保持终身学习,作为先锋队的共产党员,要不断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成为人民群众的榜样。
(二)借助新媒体资源构筑先进学习平
目前,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而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途径则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利用多媒体中的多种媒介方式和平台进行党学习素材的发放和收取,為党员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渠道;同时还可以综合提高党员的学习质量,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在互联网某一信息交流平台中建立大量的学习资料,要求所有党员每天定时进行观察和学习,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定期的检测;同时互联网的存在还可以帮助党组织搭建网络平台,收集民意,建立献言献策的交流平台,针对具有负面影响的民意以及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自觉接受监督,不断的改善工作。高校学习型党组织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通过网络中开发式的贴吧、论坛等富有评论功能的网站收集民意,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培养党员具有亲和力,再者要注意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不断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要加强党的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问题一直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一直受到重视;因此,新媒体环境下要加强党的学风建设,避免形式主义以及经验主义;同时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首先,需要将选拔机制进行完善,高校党支部在党员选拔上不能只注重片面成绩,需要德才兼备,并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通过公开的方式将思想素质过硬、党务工作熟练 、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学生推举出来,目的使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高校党政领导要提高自我修养,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其次,需要对已经被选拔出来的预备党员制定《学生党支部预备干部考核制度》,通过组织监督与网络公开检举的方式给予定期的考核,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综合判定考核结果,最终不合格者予以淘汰,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保持队伍的活力。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新媒体素养,由于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会带来双向的影响,所以在加强党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杜绝腐朽思想的源头,不断的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培养党员干部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每个月需要在论坛上发表多少思想汇报等都需要作为一项考核的标准。
(四)新媒体环境下要完善党的学习制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建立建全目标责任制度,确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且还要根据党员的不同身份对其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区分,在为其制作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响应中央号召,立足于自身发展的时间制作学习计划,其次要通过新媒体健全考核评估制度,只有定期的对党员学习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才可以提高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质量,根据考核评估来衡量党员的学习理论水平以及时间操作能力,充分依托新媒体资源,建立学习报告平台。再者,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在党组织内表现较好的优秀党组织成员进行奖励,以激励其更好的为党组织做出贡献;而针对在党组织内表现欠缺的党员要聚宜批评惩罚,在激励制度中还需要明确提出鼓励创新.凡是在学术成就、学习方式组织制度等方面有科学性的创新成果的个体或者集体都应该给予奖励与表扬。
参考文献
[1] 肖明超新媒体让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J].中国广告.2008.
[2]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8.
[3] 万红慧.肖俊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090123032.
[4] 陶文昭重视互联网的意见领袖[M].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27229.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罗吉勇(1986- ),男,汉族,贵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生党建进公寓有效路径研究、创新创业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