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社会比较的影响研究

2020-11-09李金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
关键词:幸福感个体维度

社会比较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每时每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社会比较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就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使得他们进行更多的社会比较。文章从社会比较的比较方向出发,梳理了社会比较对青少年在自我评价、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进行社会比较有关方法。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迅速普及,社交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魅力,同时也为自己了解他人提供除了一定的便利。但是这样的展现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有研究发现人们更多的是在浏览他人发布的信息。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浏览他人的信息时就会让我们在头脑中不自觉的与他人进行比较。而社会比较作为我们为了进行较为明确的自我定位而采取的一种普遍方式,社会比较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的使用,特别是通过对社交网络的使用,接触到大量信息后,不自觉的就会使得他们将自己与自身具有相似经历的其他个体进行比较,从而对他们的心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困扰。文章从青少年进行社会比较的方向来探究其给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困扰,并提出一定的干预方案,从社会比较的角度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社会比较

在个体互动交往过程中,社会比较可以让个体能够准确的对自我进行评估,为个体的当下和未来的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自1954年费斯汀格在前人开展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经典社会比较理论后,为人们研究社会比较的内在结构、动机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大大的推进社会比较的研究进程。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的研究才逐步丰富起来。并且从多个方面得到了人们的验证,其中包括对理论进一步丰富及完善、分类、内在动机及其带来的效应和相关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社会比较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我们人类在各种环境中都会与自己相类似的他人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由此产生诸多的问题。当然社会比较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就使得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可能会超越了事物本身,从而通过与自身相似的人进行的比较而来的结果来重新定义事物。

社会比较的可大致分为三类:上行比较、同行比较、下行比较。上行比较是指和比自身优秀的人进行比较;下行比较是指和笔记自表现差的人进行比较;同行比较则是指与自己能力观点相似的人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

不同方向的社会比较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上行社会比较的结果若是能够达到个体的心理预期时,就会导致同化效应,使得个体的自尊心得到提高;若是没有达到个体的心理预期,就是导致对比效应,使得个体的自我评价降低,进而影响自尊心。下行社会比较使得个体能够维持自己的自尊,这也是个体提升自我评价的一种方法;同行社会比较能够使得个体对自己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处于目的的不同,个体会基于自身的需求而采取不同的社会比较方向。

当然了社会比较的影响因素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心理的相近性、对自我概念是否明晰、自尊水平的高低等等都会对社会比较的结果产生影响, 这些都已被研究者们所证明。

二、青少年社会比较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心理还不成熟,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但是他们也会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中进行社会比较,社会比较会让青少年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并且会产生自卑、孤独、悔恨、嫉妒情绪,并会对自我效能感、身体意象和身体满意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男性对自己体型的正确认识要明显的高于女性,而且通过社会比较,接近半数的女性认为自己体重过重。这种负面的身体意象认识使得他们会会采取节食、吃药等方式来进行调节,但是这样的方式就会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饮食障碍以或者是对药品酒精的依赖,甚至会产生抑郁、自杀等严重后果。社会比较也会对于女性着装压力产生影响。不恰当的比较模式也会使青少年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产生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当这种比较的模式形成固定的思维时,会降低个体的自信,感受到更多的自卑感。青少年也会伴随着社会比较的增多从而对自己的决定和过往行为产生后悔心理。嫉妒作为一种伴随着社会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特别容易在个体进行同行比较时产生。研究表明嫉妒的强烈程度与社会比较是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研究也表明青少年在向上比较的情境中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在向下比较的情境中更倾向于风险规避。

三、青少年社会比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社会比较作为影响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者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是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已有研究证明心理幸福感水平会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社会比较的方向、倾向、策略、动机以及效应上。青少年的幸福感可以由其自身的所采取的社会比较来进行一定的预测。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而且会通过提高或者降低自我评价进而对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

生活满意度的高低也会由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来决定。现有研究证明社会比较会降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青少年在自身所重视的方面频繁的向下社会比较会使的青少年们将自我意识作为客体,为了满足自身心理的需求而更加频繁的进行社会比较,同时也会出现愧疚、说谎、怨恨等的负面情绪及行为。社交网络的使用会使得青少年更多的进行上行社会比较进而会使青少年感受到较多的抑郁。过度的社会比较也会使得青少年们树立起负面的价值观念,如“物质主义价值观”,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社会比较也能提升与身体健康有关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于男生来说,进行更多地社会比较会降低他们的不良行为,比如吸烟。并且会更多的选择健康饮食与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

四、青少年社会比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学习作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中都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研究证明青少年所进行的社会比较会对他们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性质和社会比较的方向并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

社会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特别是当个体进行上行比较且与比較对象相差不大时。若青少年对自己现在取得的成绩不满意的话采取下行比较的方式将会更有利于他们学也成绩的提高。社会比较的环境也有利于低学业成就的青少年,让他们有比普通学生更好的表现。

在社会比较中处于弱势的学生会通过对比较维度的不同褒贬程度来维持积极自我的评价。当在某一维度上处于劣势时,青少年就会贬低对这个维度的评价,同时对于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的维度进行强调,比如在运动或身体等方面。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归因方式不同也会对青少年的社会比较的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能力归因方式不恰当的青少年会采取对他人的贬损来消除在社会比较中的消极后果以及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

五、青少年社会比较的干预手段

青少年对于未来自身发展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所限、社会经验的缺失使得他们的自我发展过程就变得异常坎坷,特别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己,这就使得他们在与自己同龄人的社会比较中特别看重比较结果,使得他们在对自我的评价、对未来的期望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这些影响广泛表现在行为、心理、甚至是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采取不同的是社会比较方向抑或是不同社会比较维度,甚至是策略,对他们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首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物质高度丰富的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的诱惑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特别是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影视广告等方面的诱惑使得青少年容易在对物欲的追求中而迷失自己,并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社会比较产生理想化的目标形象,不能构建合理清晰的自我概念,从而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利于其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降低社会比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采取合理的成就目标动机,以促进自身发展为总体目标,制定具体可实施的目标规划,社会比较所选取的目标要适度,选择合理有效的比较方式,避免与不良同班的比较,并选择自己具有优势地位的维度进行比较,从而达到维护良好形象,提升自我的效果。

(李金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个体维度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