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与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

2020-11-09卢小曲盘小梅陈恩平

甘肃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牙菌斑口腔卫生牙周病

卢小曲 盘小梅 陈恩平

东莞市南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80

牙周病的发生与环境、宿主以及细菌等因素有关,而始动因子则是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的生物膜,黏附于牙齿表层,即使从牙齿的表面清除,依旧会有新菌斑形成,因此,想要在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对牙菌斑控制是关键[1]。相关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提升患者的口腔自我保健与管理能力,对牙周病的控制起到促进作用[2]。本研究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菌斑控制效果与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接收的牙周病患者88 例,随机抽取44 例设为A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其余44 例设为B 组,开展系统口腔护理干预,A 组:男 23 例,女 21 例;年龄:21~59 岁,平均(45.33±5.82)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5.11±2.73)个月;病型:17 例牙周炎,15 例牙龈炎,12 例牙周萎缩;B 组:男 24 例,女 20 例;年龄:22~60 岁,平均(46.34±6.11)岁;病程:4~11 个月,平均(6.23±3.12)个月;病型:18 例牙周炎,16 例牙龈炎,10 例牙周萎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牙周病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同意协议。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严重的口腔疾病者;心、肺、肝以及肾功能不全者;精神、认知以及语言表达有严重障碍者。

1.3 方法 A 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健康知识教育、口腔卫生保健指导以及药物使用指导等。B 组在A 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口腔护理干预。①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解说牙周病的发生机制、口腔保健的行为等相关知识,并将牙周病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定期开展关于口腔保健的专题讲座或者现场示范,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让患者正确认识牙周病,并严遵医嘱、纠正不良口腔卫生行为。②正确刷牙动作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口腔模型演示正确的刷牙动作,并向患者介绍竖转动刷牙法与水平颤动刷牙法的关键点,牙刷的毛尖端对准龈缘,刷毛和牙以45°角为宜,适当用力,让牙刷毛充分进入到牙龈沟与牙间隙,然后稍微用力在原位上做水平颤动,2~3 颗牙/次,多次重复,直到全牙清洁完成。演示后,让患者在口腔模型中做多次训练,及时纠正其错误姿势与动作,保证所有患者的刷牙动作规范。③口腔保健指导。提醒患者使用专业的牙线进行清洁,不得使用牙签,每天早晚取专用的漱口液漱口,并用拇指的指腹进行牙龈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牙周组织的代谢,加速上皮组织的表面角化。指导患者定期运用无菌注射针吸取0.3%双氧水对其牙龈沟、牙周袋进行冲洗,并取碘甘油患处涂抹,以对邻近组织形成保护。④医嘱执行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提醒家属监督遵医服药与口腔卫生清洁。此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牙刷或其口腔清洁物应该专人专用。

1.4 指标观察 持续四周干预后,安排同一位专业牙科医师,对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周袋探诊深度(PD)进行测定。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主要包括每天刷牙的次数,每次刷牙的时间,是否采用竖刷与水平颤动刷牙方法等。

1.5 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时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牙菌斑控制效果 干预后,B 组的SBI、PLI 以及 PD 与 A 组相比更低(P<0.05)。见表 1。

2.2 两组的口腔保健行为 干预后,B 组的每天刷牙次数>3 次者、每次刷牙的时间>3min 者以及使用竖刷或者颤动刷牙方式者与A 组相比均明显增多(P<0.05)。见表2。

表1 两组的牙菌斑控制效果(x-±s)

表2 两组的口腔保健行为[例(%)]

3 讨论

牙周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即是牙菌斑,牙菌斑属于细菌性生物膜,很难用水冲洗掉,即便除去也还有新的牙菌斑形成,因此,牙菌斑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是治疗牙周病的关键[3]。当前临床虽然可以采用机械性方式或者化学手段进行牙菌斑清除,但这种清除效果维持的时间非常短,不能从根本清除牙菌斑,对于牙菌斑。除了采取一些基础治疗方式之外,更重要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4]。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的B 组,其牙龈的出血指数、牙周袋的探诊深度以及牙菌斑指数与开展常规干预的A 组相比均降低,这一结果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牙菌斑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是: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让患者充分了解牙周病的发生机制,意识到做好口腔保健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所以参与护理的依从性与能力均明显提升,而坚持健康的口腔保健行为可以改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破坏牙菌斑的滋生环境,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牙周病复发率[5-6]。有研究提出,餐后刷牙并维持足够长的刷牙时间,可以清除牙齿与周边残留的食物残渣,优化患者的口腔环境,竖刷的或者是颤动刷牙则将可以把光滑面的菌斑与龈沟附近的菌斑分别清除,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B 组每天刷牙的次数>3 次者,每次的刷牙时间>3min 者以及坚持使用竖刷或者颤动牙刷者与A 组相比均明显更多,这主要是因为系统性口腔护理干预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让患者从思想意识到健康口腔行为对自身疾病的重要,再从行为上做出改变,提高患者的健康口腔保健行为与能力[7-8]。

综上所述,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的开展可以提高牙周病患者的健康口腔保健行为,提高其自我口腔保健与管理的能力,提升牙菌斑的控制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牙菌斑口腔卫生牙周病
口腔卫生师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