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 IL-15、IL-16、IL-18、IFN-γ 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0-11-09梁新宇李彩东杨勇卫
梁新宇 李彩东 杨勇卫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4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约有3.5 亿感染者[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HBV 感染者所致的肝硬化以致肝衰竭、肝细胞癌的比例可达30%~45%[2]。我国2006 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 岁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其中慢性HBV 感染者约 9300 万人[3],HBV 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4]。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是促使肝细胞进行自行修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形成肝纤维化的基础。在乙型肝炎感染进展为肝硬化的过程中,伴随新生血管和纤维疤痕形成,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的肝细胞反复受损所致的ECM 过度沉积,致肝内纤维疤痕形成,导致不可逆转的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HBV 感染肝细胞后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感染所致的病理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 IL-15、IL-16 、IL-18、IFN-γ 的水平,以探讨其在肝硬化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7~12 月我院住院及门诊乙型肝炎感染者90 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ymptomatic surface antigen carrier,ASC)45 例,年龄(38.5±18.0)岁,男性 23 例,女性 2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iver cirrohisis,LC)45 例,年龄(47.5±21.0)岁,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另选取健康体检正常对照40例,年龄(36.5±20.0)岁,男性 21 例,女性 19 例。三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学分会联合制定的2010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2000 年指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排除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的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病。
1.2 主要试剂 IL-15、IL-16、IL-18、IFN-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 公司。
1.3 检测方法 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分离其血清,保存于-80℃。集中采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ST-360 酶标仪)检测血清 IL-15、IL-16、IL-18、IFN-γ 的水平,实验操作严格按实验室标准SOP 文件及试剂盒说明执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单因素ANOVA 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LC 组 IL-15、IL-16、IL-18、IFN-γ 血清水平高于ASC 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ASC 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图 1。
表 1 三组 IL-15、IL-16、IL-18 和 IFN-γ 的表达水平
图 1 各组人群血清 IL-15、IL-16、IL-18、IFN-γ 的水平统计分析图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引发肝细胞炎症和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炎性细胞因子对肝细胞造成持续性的损伤过程,同时肝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导致纤维胶原不断在肝窦Disse 间隙沉积[7],改变肝内血管的形态结构,致使结缔组织形成。HBV 感染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形成的炎症是促使肝细胞进行自行修复、ECM 沉积、形成肝纤维化的基础,伴随新的血管和纤维疤痕生成,HSC 的活化,再生的肝实质细胞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于HSC,使其不断增殖,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脏含有丰富的巨噬细胞(如Kuffer 细胞),随着对免疫分子作用于肝纤维化机制的深入研究表明,HSC 是调节肝纤维化的共同通路[8]。HBV 感染肝细胞引起机体Th1/Th2 的比例失衡,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L-6、IL-8、IL-10、IL-17 相互作用于肝细胞,不仅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启动了纤维化的发生,而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的钙网质蛋白(calreticulin protein,CRT)的应激反应是HSC 发生凋亡机制之一[9]。HBV 携带者常表现为免疫耐受,肝细胞仅有轻微炎症或无炎症活动。
本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 IL-15、IL-16 、IL-18、IFN-γ 的浓度水平均升高,以肝硬化组升高的最为显著。在机体的天然免免疫中,IL-15 下调调节性Treg 细胞,解除Treg 细胞对T 细胞的抑制效应,提高NK 细胞的细胞毒性而且协同 IL-12 促使 NK 细胞分泌 IFN-γ[10]。IL-16 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肝脏Kuffer 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受体及分泌TNF 等炎性细胞因子,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11]。IL-18 是强烈的 IFN-γ 诱导因子,促进 NK 细胞分泌IFN-γ 和T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HBV 感染后的病情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12]。同时IFN-γ 能通过非细胞溶解方式干扰HBV 感染肝细胞中HBV 的复制中间体,并降解HBV 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前基因组RNA,降低细胞中的病毒水平。陈学富等[13]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低HBsAg 水平、HBeAg 阴性和低水平的ALT,使得慢性感染肝组织病变进展的风险会增加。本研究证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上四种细胞因子均升高,显著高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提示以上四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