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围性面瘫急性期(风寒证)的临床观察

2020-11-09谢冬群叶丽金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急性期

罗 文 邓 聪 谢冬群 叶丽金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多表现为一侧口眼偏斜、眼睑闭合不全、鼓腮不能等。既往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其在我国发病率约300万人次/年,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居第6位。周围性面瘫虽不危及生命,但引起的损容性改变,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周围性面瘫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3种针灸适宜病种之一,其疗效性已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和证实[2-3]。有关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报道较多,但毫火针半刺法的有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参考《内科疾病诊断标准》[4]中有关内容拟定;中医证型标准参考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5]有关内容拟定。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型属风寒证;年龄18~65岁;病程处急性期,1~7 d;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了解研究目的,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由颅脑结核、肿瘤、中耳炎、腮腺炎、脑血管病变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面瘫者;双侧面瘫者;中枢性面瘫者;伴有严重内科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入组前接受相关治疗或不配合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2.08±8.36)岁;平均病程(4.82±1.24)d;患侧左24例,右21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3.26±8.14)岁;平均病程(4.46±1.52)d;患侧左22例,右2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嘱患者注意保暖,避风寒,保持乐观情绪,树立信心,嘱医嘱予以口服维生素B1片(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0020620,10 mg/片),每次10 mg,每日3次;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0020620,5 mg/片),每次30 mg,每日1次,服用5 d后按5 mg递减直至停药;阿昔洛韦片(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81,10 mg/片),每次10 mg,每日3次;肌注注射用腺苷钴胺(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5994,1 mg/支),每次 0.5 mg,每日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参考《针灸学》[6]穴位定位选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牵正、翳风、双侧合谷穴。穴位常规消毒后,选取环球牌0.3×25 mm针灸针,左手持止血钳夹持点燃95%酒精棉球,右手持针,将针尖燃烧至发白,采用半刺法,利用腕力,快速针刺,不留针,不行针。每日1次。两者疗程均为10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改良Portman评分及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7]拟定,通过面部静态观评分、动态观评分及并发症评定,分值0~50分,分值越高,面神经功能越佳。改良Portman评分参照文献[8],包含两组面部静态时对称情况,分为对称、轻度不对称、明显不对称分别计为2、1、0分,同时评估抬眉、闭眼、鼓腮等6种表情肌运动情况,采用四级评分法,正常、减弱、明显减弱、无运动分别计为3、2、1、0分,计算静态动态分值总和。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进行评定。痊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运动时表情肌功能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运动时表情肌稍差。有效: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运动时表情肌功能较差。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面神经功能、改良Portman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的面神经功能、改良Portma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面神经功能、改良Portman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面神经功能、改良Portman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25.23±5.75 45.52±6.12*△24.78±5.64 38.34±5.68*改良Portman评分8.43±1.42 17.62±1.58*△8.26±1.34 12.48±1.66*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面部表情肌瘫痪。面神经为第7对脑神经,属混合神经,主要成分为运动神经,主司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部诸表情肌,次要成分为中间神经,主司味觉和腺体分泌以及部分内脏运动和感觉[10]。面神经炎发病主要包含2方面,一方面因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感染,引起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或供养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一方面环境刺激,尤其是寒冷刺激面神经供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导致面肌瘫痪[11]。治疗上,多以消除炎症、改善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主,主要包含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若不及时治疗,易引发面肌痉挛、面肌联带运动及鳄鱼泪征等后遗症[12],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严重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早期的抗炎消肿、预防面神经病变、减少面神经受压、恢复面神经功能对阻止病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口僻”“口喎”“口眼歪斜”等范畴,发病多为素体本虚,感受风寒之邪侵犯少阳经、阳明经,寒主收引,筋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阻,筋脉失养,面部经脉弛缓不收而发病。治疗当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主。目前针灸广泛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疗效确切[14],具有良好双向调节作用,对于机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综合调整效应[15],尤其在于面瘫治疗中,可通过改善微循环组织炎症反应,通过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吸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16]。但目前对于急性期是否进行针刺治存在一定争议,反对者认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仍处在水肿进展期,进行针刺治疗,会加重血管痉挛[17]。支持者认为,面神经的缺血水肿程度影响日后病情恢复与转归,应快速兴奋面神经,促进炎症水肿消退,最大程度减少面神经的损害[18]。笔者认为,急性期病处初期,病邪尚浅,采用轻巧良性刺激量,驱邪外出,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采用的毫火针半刺法,属于浅刺法,半刺法手法轻宜,刺激量小,《灵枢·官针》记载“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初期,邪尚表浅,“病在表,浅而疾之”,《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医学入门》谈及“补则从卫气取,宜轻浅而针”。调和营卫,驱邪外出。此外,《灵枢·终始》论述“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清,无使邪气得入”,说明浅刺法刺激皮部,调节卫气,护卫周身,使病邪无法深入。毫火针通过烧热针身刺入皮肤,具有“针法”和“灸法”的双重作用,通过瞬间集中的热量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借火助阳”发挥温通作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气血运行,利于损伤神经、血管功能恢复[19]。

本研究选用阳白、攒竹、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牵正、翳风等局部取穴为主。其中阳白、攒竹、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刺激局部穴位,充分发挥穴位的近治作用,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筋脉得养。其中四白为古今治疗面瘫常用穴位之一[20],《针灸大成》记载其“僻泪不明,目痒,目肤翳,口眼喎噼不能言”。颧髎穴浅层分布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的分支,浅刺颧髎穴可刺激神经,调节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消炎消肿,改善面神经功能[21]。颊车穴性偏泄,疏通经络,转输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22]。选取局部穴位,主要为面神经分支投影表面,通过针刺刺激,兴奋面神经,肌纤维收缩增加,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炎症、水肿吸收,改善面神经痉挛,有助于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牵正穴为治疗面瘫经验效穴,其下布为面神经的颊支,主祛风通络。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导源于脐间动气,调节人体气化功能,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既往基础研究表明[23],刺激合谷穴,可激活大脑皮层面部反应区,证实“面口合谷收”特异性功能的合理性。

本研究显示,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面神经功能评分和改良Portman评分,同时能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急性期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