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连化浊解毒汤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2020-11-09杨铸锋许亚培王利民张玎鑫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红素胆囊

杨铸锋 许亚培 杨 静 王利民 张玎鑫 龙 润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不适,疼痛牵涉至右侧肩背部,常伴有嗳腐吐酸、恶心反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发力、精神不振等全身表现,查体可有巩膜黄染及不同程度的腹肌强直,右上腹压痛及反跳痛,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胆囊穿孔以致炎症蔓延至整个腹膜,出现脉搏及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引起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1]。目前,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及手术,借助西医治疗,在短期内能较快起效,但反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容易使患者出现耐药性,影响后续疗效。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疸”范畴,临床辨证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收到较好效果。笔者采用茵连化浊解毒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胆囊炎东京指南 2018》[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关于胆囊炎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符合肝胆湿热证表现;经超声或CT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年龄30~70岁;无其他并发症及脏腑器质性病变;患者要求行药物保守治疗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本试验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严重胆道梗阻或化脓、重症胰腺炎、胆囊穿孔腹膜炎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肺、肝、肾等脏器损伤及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类疾病或智力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近3个月内参加过类似药物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30~64岁,平均(37.56±7.43)岁;病程3~20 h,平均(8.95±3.24)h;其中28例患者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有胆石症者22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31~66岁,平均(37.42±7.58)岁;病程4~20 h,平均(8.87±3.30)h;其中26例患者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有胆石症者23例。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参照诊疗指南[4]合理常规使用抗生素、解痉止痛、护肝等药物,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连化浊解毒汤,组成:黄芩9 g,黄连6 g,蒲公英15 g,砂仁6 g,豆蔻 9 g,茯苓15 g,白术10 g,半枝莲9 g,白花蛇舌草15 g。肝郁气滞较重者加柴胡、枳壳、青皮、川楝子;伴有湿热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大黄;呕多者,加黄连、苏叶;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伴瘀血阻络者,加延胡素、川芎、桃仁;肝阴亏虚者,加麦冬、玄参、白芍。以上药材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并煎煮,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内容包括胁肋胀痛、胸闷纳呆腹胀、口苦口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目黄身黄、小便黄赤7个方面,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2)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并行肝胆彩超检查检测胆囊形态、胆囊壁及胆汁流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及彩超胆囊检查恢复时间,若治疗结束仍未恢复正常则计为14 d。3)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水平。

1.5 疗效标准[5]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饮食完全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彩超显示胆囊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基本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但<95%,彩超显示胆囊壁变光滑。有效:症状明显改善,饮食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但<75%,彩超显示胆囊壁稍毛糙但较前好转。无效:症状及饮食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彩超显示胆囊未好转。总有效=(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及彩超胆囊检查复常时间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及彩超胆囊检查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及彩超胆囊检查复常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及彩超胆囊检查复常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35 35白细胞计数4.31±1.53△5.62±1.87胆红素4.43±1.68△5.74±1.92胆囊检查5.89±2.04△7.28±2.34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免疫功能比较 见表2,表3。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14 d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D3+、CD4+、CD8+、CD4+/CD8+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后14d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后14d胁肋胀痛5.29±0.52 4.14±0.38 2.82±0.26 1.99±0.16 5.35±0.57 4.80±0.46 3.84±0.37 3.31±0.29胸闷纳呆腹胀5.36±0.55 4.06±0.32 2.73±0.19 1.96±0.20 5.34±0.51 4.74±0.39 3.92±0.35 3.24±0.36口苦口黏5.21±0.46 4.09±0.27 2.75±0.25 2.06±0.13 5.19±0.45 4.78±0.41 3.81±0.29 3.35±0.24厌食油腻5.24±0.49 4.19±0.26 2.78±0.15 1.98±0.15 5.22±0.47 4.77±0.52 3.84±0.25 3.19±0.17恶心呕吐5.20±0.52 4.21±0.41 2.84±0.29 2.02±0.21 5.21±0.56 4.56±0.37 3.86±0.33 3.28±0.34目黄身黄5.05±0.46 4.03±0.34 2.69±0.26 1.88±0.14 5.08±0.43 4.63±0.45 3.65±0.41 3.22±0.26小便黄赤5.13±0.49 4.08±0.29 2.80±0.22 1.94±0.16 5.23±0.55 4.75±0.51 3.93±0.43 3.58±0.33总积分36.48±3.84 28.80±3.15*19.41±2.58*13.83±1.34*△36.62±3.79 33.83±3.38*26.85±2.68*23.17±2.36*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胆囊炎以结石性胆囊炎多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为其典型表现,多伴有腹胀、恶心反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多发生于进食肥甘厚腻之后。急性胆囊炎是外科领域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的常见外急腹症。数据显示,临床上约有95%的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并继发感染导致,胆结石病史是急性胆囊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相对而言,非结石性胆囊炎更加隐匿,症状不明显,虽临床比例较低,但其发展较快,病情重,容易引起胆囊穿孔及坏死[5-6],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也需引起人们注意。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P<0.01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CD3+(%)40.84±3.59 45.89±4.08*51.37±4.13*56.72±4.65*△41.17±3.64 43.05±3.23*45.55±3.41*47.82±3.89*CD4+(%)28.38±2.72 32.86±2.95*35.66±3.43*38.75±3.83*△28.42±2.58 30.53±3.24*32.87±3.39*34.05±3.61*CD8+(%)27.40±1.93 24.18±1.68*21.08±1.59*19.52±1.55*△27.39±1.99 26.08±1.42*25.19±1.91*23.88±1.64*CD4+/CD8+1.40±0.28 1.71±0.30*2.05±0.27*2.24±0.34*△1.42±0.31 1.55±0.24*1.68±0.26*1.73±0.2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在急性胆囊炎发病3 d以内建议采取手术方法,但发病超过3 d,其炎症往往较重,此时胆管结构也会出现不同程度改变,因此手术风险也会随之增高,手术效益下降,在此阶段多建议使用药物保守治疗[7-8]。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以抗感染、解除梗阻、解痉止痛为主要思路。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胆囊炎的常见致病菌包括幽门螺旋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厌氧菌等,常见两种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故而,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采用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关键所在[9-10],但急性胆囊炎往往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长时间西药治疗易很容易让患者产生耐药性或导致真菌感染,影响疗效。

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胁痛”“黄疸”范畴,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湿热蕴结是基本病机,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阴亏虚证为主要证型,肝胆湿热证临床上较为多见[11],本证以疏肝理气、清热燥湿为法。本研究采用茵连化浊解毒汤,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蒲公英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消肿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黄连、蒲公英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需固护脾胃,方中砂仁温脾开胃、化湿行气,豆蔻温中止呕、化湿行气,茯苓利水渗湿健脾,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意在抑肝扶脾,对于减轻本病所致胃肠道症状意义重大;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均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软坚之功,基础研究证实,其对肿瘤、炎症等疗效确切[13-14]。诸药合用,共奏温和脾胃、燥湿化浊、解毒消瘀之功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使用茵连化浊解毒汤口服治疗后,其胁肋胀痛、纳呆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均大幅减轻,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及彩超胆囊检查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茵连化浊解毒汤有助于减轻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研究认为,机体受到创伤时,血清Ig浓度会降低,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而CD3+、CD4+、CD8+、CD4+/CD8+能够反映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变化[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茵连化浊解毒汤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我们推断,茵连化浊解毒汤可能是通过抗病毒、抗菌消炎,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以实现治疗目的。综上所述,茵连化浊解毒汤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红素胆囊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