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痈愈创汤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2020-11-09王海芹杨丽园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肉芽肛周脓肿

李 玲 王 蕊 王海芹 杨丽园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高位肛周脓肿是位于肛提肌以上的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明确诊断后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治疗方案,否则可能危及生命[1-2]。中医学认为,高位肛周脓肿属于“肛痈”范畴,临床可参照其辨证论治与施护。有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中医干预措施能够降低肛肠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3-4]。本研究采用消痈愈创汤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高位肛周脓肿及肝郁脾虚证肛痈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且需手术治疗;年龄18~65岁;预期对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依从性;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造血及凝血系统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直肠肛门肿瘤、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者;既往有肛周脓肿手术史或肛门失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存在精神障碍或各种原因所致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本院诊治的7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19~62岁,平均(37.45±8.29)岁;病程2~7 d,平均(2.57±1.30)d。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22~60岁,平均(38.03±7.76)岁;病程1~7 d,平均(2.42±1.23)d。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医外科学》[6]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消痈愈创汤(组成:黄芪18 g,茯苓15 g,白术15 g,延胡索12 g,白芍12 g,熟地黄 12 g,川芎 12 g,当归 9 g,黄柏9 g,陈皮12 g,柴胡9 g,炙甘草6 g)治疗,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7]对术后第1日和术后第14日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参照文献[8-9]进行患者焦虑程度评分(SAS)、WHO生存质量评分[8-9]。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创面完全愈合,上皮组织覆盖完全,愈合率为100%。显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明显改善,创面基本愈合,未愈合处肉芽组织新鲜、红润,愈合率≥75%。有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有所改善,创面部分愈合,未愈合处肉芽组织较为新鲜、红润,愈合≥30%。无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创面无变化或加重,肉芽组织颜色灰暗,生长不良,愈合率<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第1日和第14日创面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术后第14日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评分较术后第1日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第1日和第14日创面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第1日和第14日创面情况比较(分,±s)

与本组术后第1日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第14日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39)对照组(n=39)时间术后第1日术后第14日术后第1日术后第14日疼痛5.06±1.27 1.12±0.54*△5.13±1.31 1.97±0.83*水肿3.85±0.70 0.73±0.16*△3.97±0.82 1.31±0.49*渗出3.36±0.71 0.49±0.25*△3.40±0.53 0.97±0.22*肉芽组织11.42±2.28 2.23±1.31*△11.33±2.17 4.56±1.42*

2.2 两组手术前后WBC、CRP、IL-6水平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WBC、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WBC、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WBC、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s)

组别治疗组(n=39)对照组(n=39)时间术前术后第14日术前术后第14日WBC(×109/L)16.69±4.41 6.03±1.85*△16.52±4.39 9.86±2.40*CRP(mg/L)44.12±7.96 8.35±2.74*△43.37±7.54 15.60±4.66*IL-6(pg/mL)59.34±10.67 12.52±4.48*△59.61±10.25 20.59±4.83*

2.3 两组手术前后焦虑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术后第14日焦虑程度评分较术后第1日降低(P<0.05),生存质量评分较术后第1日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焦虑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焦虑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39)对照组(n=39)时间术后第1日术后第14日术后第1日术后第14日焦虑程度评分68.42±10.33 43.15±7.56*△69.06±12.53 56.67±8.70*生存质量评分71.69±11.37 98.30±13.51*△73.32±10.86 85.75±13.0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高位肛周脓肿多采用手术治疗,中医一次切开挂线法对高位肛周脓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及术后焦虑等并发症是严重制约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根据患者局部创面情况,结合患者焦虑状况,笔者认为气血亏虚、肝郁气滞是影响创面愈合及术后焦虑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采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及逍遥丸加减化裁,组成消痈愈创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熟地黄滋阴养血填精,兼能清热,以防温热补益药物太过。白芍补血敛阴和营,柔肝缓急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以促进气血化生,为补血之要药。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增强活血止痛之功。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黄柏清热燥湿,增强地黄佐治温热药物之功。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血止痛、疏肝解郁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及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发挥抗溃疡作用[10]。茯苓具有利尿、增强免疫及镇静作用,有助于改善组织水肿及焦虑状态,此外茯苓多糖能够抑制急慢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11]。延胡索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发挥抗菌消炎作用,同时能够阻滞脊髓上D2受体,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12]。川芎中阿魏酸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前列腺素活性,发挥镇痛及缓解血管痉挛作用;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菌及神经保护作用[13]。当归具有改善微循环、镇痛、增强免疫及神经修复等作用[14]。白芍具有较好的抗炎及镇痛作用[15]。柴胡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生成,具有显著的抗炎及抗菌作用,同时能够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16]。

综上所述,消痈愈创汤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能够显著改善创面疼痛、水肿、渗出,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肉芽肛周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品读快乐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