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09宋伟玲
宋伟玲
(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516000)
剖宫产手术是当前产科解决难产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进步及高龄产妇的增多,剖宫产手术显著增多。剖宫产手术期间,由于产妇处于麻醉状态,体腔也处于开放状态,大量补液会导致体温不恒定,术后极易发生寒战,影响产妇康复[1-2]。传统护理以单纯覆盖为主,无法有效维持产妇体温,易发生产后寒战。术中保温护理给予全方位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母婴体温正常,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预防寒战发生[3-4]。本研究探讨剖宫产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体温及寒战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32.59±3.42)岁;孕期39~42周,平均(40.08±0.31)周;其中经产妇9例,初产妇23例;体质量62~77 kg,平均(69.65±2.61)kg。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32.62±3.47)岁;孕期38~42周,平均(40.06±0.34)周;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24例;体质量60~78 kg,平均(69.62±2.6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20~42岁;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生命体征稳定;分娩前体温36.8~37.0℃;均满足剖宫产指征;无重大脏器病变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存在认知、精神、心理障碍者;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多胎妊娠或人工受孕者;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等异常分娩史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手术时间在2 h以上者;术中出血量超过500 m L以上者;术前心电图等检查异常者;合并严重肺心病、肺结核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术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为22~26℃,术中用无菌单遮挡非手术区域的暴露部位。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①室温干预:调节手术室温度为25℃左右,湿度控制为50%左右,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防止热量流失。②保持躯体干燥:术前在产妇臀部放置一次性吸水垫,保持臀部干燥,及时将血液及羊水吸引;术中切口部位的无菌布浸湿后及时更换,防止体液蒸发导致热量流失[5]。③保暖干预:采用专用裤腿对产妇下肢实施保温护理,以无菌毛毯覆盖肩臂等部位,以红外线取暖器照射腹部,必要时使用充气式保温毯,温度以产妇自觉舒适为宜[6]。④液体加温:术中使用的冲洗液、输注液等均加热至37℃,术前准备大量温热水,以便术中使用。⑤基础护理: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出现寒战征兆,应及时告知麻醉医师,予以持续面罩吸氧,保持产妇呼吸道通畅,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氧浓度。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体温。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 h体温。②寒战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寒战发生情况。无寒战现象,0级;面部以及颈部肌肉微颤,Ⅰ级;上肢及胸部肌肉震颤明显,Ⅱ级;腹部以及下肢肌肉震颤明显,甚至出现躯体抖动,Ⅲ级。寒战发生率=(0级例数+Ⅰ级例数+Ⅱ级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体温比较 术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前及术后1、2 h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前及术后1、2 h体温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 h 术后2 h观察组 36 36.25±0.33 36.16±0.28▲ 36.12±0.24▲对照组 32 36.29±0.31 35.51±0.16 35.68±0.13
(2)寒战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发生率比较[例(%)]
4 讨论
剖宫产手术期间,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体温调节中枢会动态调节散热、产热平衡性,术后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裸露部位较多、手术室温湿度较低、麻醉、大量补液、机体代谢较快、羊水大量吸出等均是引发术后寒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高龄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发生率达61.67%[7]。寒战会增加二氧化碳蓄积,引发血小板聚集,乳酸性酸中毒,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增加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及肝肾中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增加术后出血量;还会降低产妇产后免疫功能,减少胶原蛋白合成,不利于切口愈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切口感染率,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8]。
保温护理充分利用各种保温技术,通过术前放置一次性吸水垫,保持臀部干燥,加盖充气升温毛毯(泵入加热的空气),维持产妇机体温度恒定;以红外线取暖器增加产妇腹部及空气温度,阻断对流机制、机体辐射的散热途径,手术室温湿度调节至适宜,所有冲洗液、输注液等均加热,可避免机体热量流失,可有效预防寒战发生,维持体温[9]。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结果显示术后1、2 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保温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与张少芳等[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保温护理,可有效防止术后体温降低,减少寒战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观察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