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医院山西籍产妇中医体质分布及成因分析※
2020-11-09郝建军张雪娟党文珊
郝建军,张雪娟,党文珊
(1.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030013;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030000)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化。中医治未病思想即是以人为本,中医体质学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体质特征并归类分型,形成完善的体质理论与分型评定标准,用于临床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1]。本研究初步分析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籍产妇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其相关成因,以期为本省产妇制定个体化康复预防保健提供思路,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4—10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复查的产后42 d山西籍产妇的有效问卷1 060份。产妇年龄21~45岁,其中21~34岁人数最多,占89.06%(944/1 060)。
1.2 纳入标准 籍贯为山西省,且久居于山西;自愿接受调查并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孕期或产时患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并发症者;孕前或孕期患有恶性肿瘤及肿瘤治疗后患者;未能配合调查完成问卷者。
2 调查方法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设计体质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为量表形式。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档案号、住址、调查时间、调查人等基本信息。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由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9个亚量表组成,并按中医体质评定标准评分(见表1)。生活习惯调查表包括产妇的个人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睡眠)情况。
表1 中医体质评定标准
3 调查结果
3.1 调查指标 统计1 060例产妇的中医体质类型;对高频次偏颇体质产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平行双录入建立山西籍产妇中医体质数据库。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年龄、睡眠、饮食偏好等定性资料进行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对产妇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产妇中医体质频次分布特征 1 060例产妇体质频次共计1 586次,其中前4位分别为阴虚质(占23.96%)、气虚质(占22.19%)、湿热质(占13.75%)和平和质(占11.85%)。见表2。
表2 1 060例山西籍产妇中医体质频次分布特征
(2)阴虚体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饮食变量中,偏嗜辛辣、偏嗜酸对阴虚体质有明显影响(P<0.05),提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偏嗜辛辣阴虚体质患者是不偏嗜辛辣阴虚体质的14.251倍,偏嗜酸是阴虚体质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380例山西籍产妇阴虚体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气虚体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每日睡眠时间对气虚体质有明显影响(P<0.05)。见表4。
表4 352例山西籍产妇气虚体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湿热体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饮食变量中,偏嗜甜食、饮食清淡均对湿热体质有明显影响(P<0.05),提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偏嗜甜食的湿热体质患者是不偏好甜食湿热体质的7.732倍,饮食清淡的湿热体质患者是饮食非清淡湿热质的0.326倍。见表5。
表5 218例山西籍产妇湿热体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阳虚体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每日睡眠时间对阳虚体质有明显影响(P<0.05)。见表6。
表6 150例山西籍产妇阳虚体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讨论
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及后天获得的条件下,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其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2个必要因素[1]。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儿童医院和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的1 060例产妇的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等偏颇体质占比高于平和质。宋曙霞等[3]对2 820例产褥期妇女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发现阴虚、气虚体质是最为常见的体质,其次是气郁质。本研究调查结果以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排列前三位,其原因可能与产妇饮食营养、地域环境、生活起居等不同有关。
先天因素是对体质的初具及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母热儿热,母寒儿寒,母弱儿弱,母惊儿惊。”父母先天因素对子女体质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强与弱、遗传、生育年龄、孕期养胎、妊娠疾病等均影响下一代的体质。《妇人大全良方》言:“阴阳平均,气质完备。”《备急千金要方》提出“逐月养胎法”,提示母体体质的强弱决定下一代禀赋的厚薄,母体阴阳平衡,体质强壮,则胎儿发育正常。若母体气血失调,则胎禀异常,甚至胎中患病等。女性经带胎产的生理特性也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决定了生产过程及产后多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的特点,极易形成多虚的体质特征。本研究发现阴虚质380例(占23.96%)、气虚质352例(占22.19%),也体现了产后多虚的体质特征。
后天因素离不开饮食调摄。长期饮食不节,营养不良,导致形瘦体弱;饮食无度,饮食偏食、偏嗜等有可能损伤脾胃,导致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体质,从而进一步诱发疾病。《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饮食偏嗜对人体的损害,认为五味偏嗜会导致脏气盛衰,从而引发相应疾病。长期营养不良,人体易出现气血不足,导致体质虚弱,出现气虚质;偏嗜肥腻味厚之品,易损及脾胃滋生痰浊,形成痰湿体质;偏嗜煎炸食物、饮酒易助湿化热,形成湿热体质;偏嗜辛辣刺激之品,易化火灼津,伤津耗液,导致津液匮乏,形成阴虚体质。本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偏嗜辛辣阴虚体质的危险因素,偏好酸是阴虚体质的保护因素;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是喜食甘甜,湿热体质保护因素是饮食清淡。研究亦发现山西地区人偏好辛辣煎炸饮食,易形成阴虚体质,调查中阴虚质占比最高。
不同的地域环境、地区气候变化、风俗习惯等亦影响人体的体质。长期处于某种较稳定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人体逐渐发生改变以适应周围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体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详细论述了“五方之人”的体质特征及其居处衣食、受病治疗等。总的来说,环境气候恶劣的地区,人的体质比较强壮;环境气候舒适的地区,人的体质相对娇弱。山西处于内陆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沟壑林立,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多处于1 500 m以上,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分明,冬夏气温变化悬殊,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偏少,气候干燥,产妇气血津液易亏损,在生产时汗出过多与产创出血易形成阴虚体质,与本研究偏颇体质中阴虚体质偏高相符。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阐述了女性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以及女子随年龄的改变,脏腑气血盛衰的规律性变化。女子从幼儿、青年、中年逐渐走向老年的生命历程中,脏腑气血由盛转衰,影响女性的生理功能,反映了女子自身的体质变化。幼儿期“稚阴稚阳”,处于萌发阶段,体质相对不固定;青春期体质逐渐成熟并稳定;成年期脏腑气血阴阳旺盛,体质最强;老年脏腑生理功能逐渐下降,体质变弱。本研究产妇21~34岁人数居多,平和质产妇占比较高。
生活起居对体质也有一定影响,睡眠是其最重要的因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论述了人体阴阳可随天地五运六气变化。睡眠质量不佳会引起阴阳失衡,出现精神涣散,身体体质偏颇,从而诱发疾病。产妇多因情绪波动大,或因产后哺乳气血失和,气机紊乱,气化功能减退;或营卫阴阳失衡,阴虚血燥内扰心神,从而影响睡眠。本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与气虚、阳虚负相关,表明睡眠时间越短,越容易产生体质偏颇。
本研究结果显示,1 060例山西籍产妇中,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阴虚质、气虚质两种偏颇体质占比较高,分析原因与饮食、地域环境、年龄、生活起居等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可为临床指导治疗及护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观察指标少,未进行体质因素调查,后续仍须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