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2020-11-09梁瑞华樊燕青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切口

梁瑞华,樊燕青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稳定髋关节,矫正畸形,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行走功能的恢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有创手术,手术及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失血量较多,术后容易引起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2]。研究认为手术室护理的配合程度与手术的良性操作密切相关[3],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手术的顺利开展需要术者与护士之间精心配合,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术后康复。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的14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14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经专科、CT检查均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患者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均为单侧置换。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男75例,女70例;年龄61~81 岁,平均年龄(68.54±11.30)岁;Evans 分型:Ⅰ型20例,Ⅱ型73例,Ⅲ型45例,Ⅳ型7例。股骨颈骨折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对照组:男77例,女68例;年龄62~79 岁,平均年龄(68.48±11.28)岁;Evans 分型:Ⅰ型18例,Ⅱ型70例,Ⅲ型48例,Ⅳ型9 例,股骨颈骨折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帮助患者完善各项生化及临床指标检查,指导患者的饮食,局部皮肤准备,术中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 给予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具体实施内容:(1)前期培训:首先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1名骨科组长,5名护士组员组成,组员半年轮转一次,定期由厂家或者组长对组员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厂家安排相应护士上台。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指引,图文并茂,建立医生喜好卡,帮助护士记住医生习惯。(2)术前访视:巡回护士负责向参与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的患者详细的讲解其实施的意义、方法及重要事项,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体位垫,洗手和巡回护士提前模拟,提高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3)预防低体温:巡回护士检查手术室湿度和温度,患者入室前将温度保持在26 ℃,手术铺巾时将温度调至22~24 ℃,手术开始后,将室温调至20 ℃。设定血液加温仪温度至37 ℃,将术中所用药液、血液进行加温。设定恒温箱温度至38 ℃,加温冲洗液[5];将术区以外部位进行覆盖保温,例如患者肩膀采用小棉被肩包裹,上肢则采用棉袖进行保温。关闭术口前,将室温调至22~24 ℃,缝合皮肤前,将室温调至26 ℃。(4)安全核查:与病房的管床护士交接患者的个人信息并核对,将患者推入到手术室,开通静脉通道,上心电监护设备,手术医生、助手、麻醉医生就位,共同核查患者的信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手术的需要摆放好侧卧体位,防压疮、防坠床,器械护士提前15 min上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督促医生和助手穿好手术衣转系带。(5)术前准备: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备好仪器设备和各种假体植入物,并确定仪器能正常工作。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确认各种无菌物品灭菌合格。(6)术中配合护理:巡回护士做好手术进程的关注,根据手术需要帮助手术医生调节灯光,根据医生手术进度提前核对所需要的假体的有效期、批号、型号及外包装是否与出仓单一致。器械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操作,传递器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物品和器械[7]。(7)术后配合:术后过床前,巡回护士确保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各管道上有醒目标识,保证管道通畅,避免牵拉脱出,患肢保持中立位,不内收,以防关节脱位。

1.3观察指标 (1)髋关节Harris评分:Harris评分表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 个部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8]。(2)VAS评分: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计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8]。(3)切口愈合等级:评估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主要分为:甲级: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乙级:切口愈合良好,但是有红肿、破损等不良反应;丙级:切口化脓急需切开引流[8]。(4)切口感染判定标准:切口处有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5)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6)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出院前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2 结果

2.1术后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1、2、4周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1、2、4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2.2术后1、6、12 hVAS评分比较 术后1、6、12 h观察组VAS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1、6、12 hVAS评分比较

2.3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0例切口感染,而对照组19例切口感染,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4.14 %,较对照组13.10 %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比较[n(%)]

表4 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4.48%,较对照组的82.0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用于髋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的治疗,该手术采用根据人体的关节结构、功能、性状所制作的高密度金属、塑料材料对骨折部分进行置换,置换后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关节的活动度加固稳定,纠正关节畸形[9],但是需要有效的护理才能提高手术的疗效,以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主要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积极性和预见性均较差,对于患者手术过程乃至术后康复的护理需求难以满足。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需要较多的医疗设备,操作繁琐,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的应用率逐渐进步,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故手术过程中护理的配合需求也明显提高。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强化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医生、助手等人员之间的配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10]。本研究显示:实施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术后1、2、4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提高,术后1、6、12 hVAS评分显著下降,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等级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且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说明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缓解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首先对所有参与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详解的介绍其实施的意义、方法及重要事项,并进行模拟配合的实战演练,术前准备工作中设备、消毒器械的检查与布置到患者的交接都必须按照护理路径严格执行,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术中根据需要调节设备、体位、温湿度等,积极配合医生传递器械,保证手术的实施,减少手术时间[11],术后再次清点设备、器械,填写手术记录单,待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防止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缓解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切口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