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2020-11-09戴爱莉
文_戴爱莉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可以构建学生的开放化思维,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与资源,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为了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科学使用教学指导方法,并合理引入一些课本外的延伸与辅助资源,从而更好地分析具体问题,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德育有良好的渗透效果,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的综合目标。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渗透德育,教师要善于找到一些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并且合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带给学生更多思考,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收获与体悟。教师可以基于一些相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建立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小学生正处于对周围的人、事、物十分好奇的阶段,他们不仅对于很多事情充满兴趣,也在逐渐形成内在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结合一些特定内容的教学向学生传递正面价值,并且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比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时,在为学生讲解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基本特点与结构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到部分人类的不良行为导致了一些植物的灭绝,使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充分认识到每一株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要尊重每一条生命,真正地爱护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这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引导可以很好地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不仅有助于日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会让学生内在的生命意识逐渐形成,让德育的积极引导效果充分发挥。
激发学生内在的环境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内在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样是德育的一种渗透方式,并且可以结合很多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小学科学课本中,和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针对这些内容做分析解读时,除了要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良好的吸收,也要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多元目标,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态环境,让学生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比如在讲到“有趣的食物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食物链的知识时,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人类的伙伴,只有关爱、保护动物,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人类才能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由于人类不当行为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画,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会带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学习印象,让他们强烈意识到这些行径的后果,并且让学生内在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强化。
拓宽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随着教学的逐渐推进,学生对各类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丰富,也初步具备了对问题的分析解读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课程教学,让学生对广泛的外部世界有更多认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延伸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教学融合,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加丰富。教师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积极的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体系,让德育可以很好地和教学知识点有效融合。
比如在“岩石与矿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为学生讲解有关岩石构造的知识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亲自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在户外环境中找寻各种岩石,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岩石的特点等,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岩石的成因与矿藏价值,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涉及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为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提供良好的契机,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将德育渗透课堂,打造高质量科学课程教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