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思考
2020-11-08白文颖
白文颖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留学生跨文化教育欲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破解诸多的难点,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价值观的传播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鲁班工坊”对跨文化教育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最后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教学改革;鲁班工坊;实践措施
近年来,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已成为留学热门国家,我国高等院校不斷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留学生来源广泛。高校为了适应留学生规模的增加,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工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人文外交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留学生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一些本身存在的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在高校教育改革进一步加深的新时期,跨文化教育应当着眼于目前存在的不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进步。
一、留学生跨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方式保守
国内高校一直是传统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就好像一个机器,老师不断往机器里灌输教学内容,使得师生之前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除此之外,我国现行教学是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查机制,无法获取最直接的实践效果,这就导致大量的教学改革仅停留在表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这种封闭式的固定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行业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以“学会”为主,目标明确,内容繁冗,老师若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这种直接封闭的灌输式的教学让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持续进行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再加之语言文化等差异,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客观上抑制了教师推行其惯用的灌输教学目标理念。
(二)价值观传播的迟滞性
我国跨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对留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存在不足,多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仅停留在表面,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有效可行的价值观教育较为缺乏。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国内外的语言及文化差异导致,客观上阻碍了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因此,教师需要转化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发布者转型到学习氛围营造者和难点解决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推动国内教育改革的优化。基于上述提出的高等院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实践经验,通过留学生教育,刺激提升高等院校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办学质量。
二、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考
(一)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转型
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该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也应由封闭式的固定课堂教学转为开放式的创新课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课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转换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改变共性培训教学,向因材施教教学的方向转变,在不断实践和拓展中总结经验,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促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全面发展。
在“鲁班工坊”的实践中,以营造友好的学习氛围为重要内容的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抑制异化学习现象的出现。以往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被迫完成任务的反感,而友好氛围的出现,会驱动学习者自主安排专业课程学习计划。
在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这种新型师生角色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仅适用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同样适用于国内学生教育。不仅可以起到降低在国内学生推行类似教学目标的成本的作用,还有助于推动相关教学模式的大规模概念改良与优化,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体系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二)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国崛起不再成为一句口号,尤其在“一带一路”的构建过程中,得到国际的认同显得更为重要。“鲁班工坊”是天津市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搭建平台,其使命是将本国优秀的教育成果和技术技能向全世界展现,实践国家职业技术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广宣传中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技能和工匠精神、提高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国际职业教育水平的纽带和桥梁。
“鲁班工坊”的建设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最好体现。应通过“鲁班工坊”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可以增设一些文化教育的专业课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采用“课上”加“课外”相结合的模式,多方位进行人文交流平台建设。还应促进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沟通交流,例如以混编的方式,开展“大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混住的方式,在生活中增进沟通交流。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的实现国内外学生价值观上的交流与碰撞,在价值观的有限冲突中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互动。
“鲁班工坊”是高等院校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最好的实践平台,对人文交流、文化传播都有积极的社会效益,有助于增加国际友人对中国的正向认知,加强国际友谊,彰显国家实力,是实现我国主流价值观对外输出,培育价值观国际认同的重要而可行的手段,来华留学生作为交流的纽带,在我国通过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回国后大概率地在相关行业会获得较大发展,是展现我国教育实力的最佳代言人,对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黎原菁.跨文化交际中的道德价值观差异[J].今古文创,2021(22):47-48.
[2]杨延,王岚.中国职教“走出去”项目“鲁班工坊”国际化品牌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24-127+136.
[3]高雅丽.跨文化教育下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评《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理论与实践》[J].语文建设,2021(04):86.
[4]谭旭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1):37-43.
[5]齐冬冬.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