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修炼路径
2020-11-07杨松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最具潜力和生命力的教育资源。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专业素质强、职业操守硬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大致可分为“外引”和“内驱”两个方面,从教师个体成长的效果看,青年教师若能突破“外引·要我学”到 “内驱·我要学”的藩篱,化自身专业需求为成长内驱力,找到自我修炼的路径,做到三个“自”:思想上自“悟”,内容上自“明”,方法上自“炼”,更能促使其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自我修炼;路径
青年教師是学校最具潜力和生命力的教育资源。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专业素质强、职业操守硬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青年教师成长品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其对于学生成长品质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一般来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大致可分为“外引”和“内炼”两个方面,从教师个体成长的效果看,青年教师若能突破“外引·要我学”到 “内驱·我要学”的藩篱,化自身专业需求为成长内驱力,找到专业成长的自我修炼路径,更能促使其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思想上自“悟”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修身养性,无论道佛抑或儒家都认为,只有修身悟道,方能参透世事如棋,感悟人生真谛。由此可见,入道需得悟道,悟道方可得道。同理,青年教师要获得自身专业的成长,首先就得自“悟”,悟己身之道,悟教育之道,摒弃思想上很多不适合我们职业需求的东西,做一个厚植教育情怀的纯粹的教育人,这样方可“得教育之道”。
(一)不爱它就放了它
作为老师,我们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岁月洗礼后,当初从我们手里放飞的每一只雏鸟,振翅高飞时还能感受到我们曾经给予他们的力量与润泽,这绝对是为师者最大的快乐!当然,我们也深感做教师的无奈与不易。关于老师的不易,时下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字是“累”,两个字是“好累”,三个字是“累死了”,所以曾有人比喻我们这个职业“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诚然,这比喻是夸张了些,但不得不承认,随着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要求的日趋严苛,做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学生的不受教,家长的高要求和不理解,教育惩戒权的丢失……这些都让我们倍感压力。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有多元化的需求,天天喊着给学生减压,可谁来给老师减压?这么一捋,似乎残酷了些,但现实就是如此。而面对如此境况,咱们做老师的,特别是青年老师,还能否坚守三尺讲台?这确实是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省悟的问题。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慰问师生时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能否直面现实,成为这一份幸运、光荣、希望的承载,关键还在我们自己!我们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行业,就必须有归于平淡、甘为人梯的境界。反之,如果你真的静下心来想通透了,还是觉得自己真的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确实不爱这份职业,不爱你眼前的孩子,那就趁早放手吧!不爱它就放了它,去更适合你的岗位找寻自己生命的价值,也给了别的生命兴许更好的机遇,这样对你自己也好,对学生也好,对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好,都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二)不能改变它,何不适应它
曾有老师在私下交流时告诉我:“杨老师,如你所说,教师这份职业对于我来说真的只是一个饭碗而已,但我都这把年纪了,你要我做其他的我也做不了,所以不爱它也不能放了它,你说咋办?”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但问题的答案正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我们在思想上必须醒悟的第二个层面:不能改变它,何不适应它?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诚然,现实总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生活中也总有许多的磕磕绊绊、无可奈何甚至是事与愿违。但如果我们每天只知道怨天尤人,烦恼纠结,那我们这一生注定将一事无成。《庄子·至乐》里面有一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老师们,妻子新丧,庄子居然还“鼓盆而歌”,这何其荒唐!但看过此故事的人就会明白,那是因为他早就窥透了“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的道理。我们曾经抑或正在经历的一切,不管是辉煌还是暗淡,最终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厚实的积淀、最珍贵的财富。如果我们整日满足于现在的辉煌,又或者沉沦于过去的痛苦,哀叹于现实的无奈、未来的无望中,天天唠叨教育大环境的不尽人意,埋怨领导如何的不公平,抱怨自己为何总没有评优晋级的机会……却从未自省自己的问题,这样就很难洒脱地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明白:很多事情,不能改变它,何不适应它?改变自己,以一种更积极、更正确、更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世事,我们的人生将会少很多阴暗与晦涩,多许多阳光与豁达,我们的生命自然也就更加有广度和厚度了。
所以,老师们,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改变自己吧!做一个充满阳光味道的老师,当你真正倾注了感情后,你会发现,在三尺见方的世界里书写人生,那真的也是一种快乐!
(三)凡大成者,一个勤字了得
我们经常劝诫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吴正宪、华应龙、张齐华……我们经常在各种教学观摩会上看到这些名师上课时的潇洒身影,那份洒脱、那份超然让多少老师趋之若鹜,望尘莫及,但有几人会透过他们耀眼的光芒真正悟到:名师也不是神啊,除了天赋悟性外,他们在教学这条路上比我们多了多少勤奋、多少思考、多少坚持?冰心曾在《繁星·春水》里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凡大成者,必勤字当先,因为天道酬勤,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只有通过勤奋,努力练就过硬的专业本能,然后才能感受到那份对于教学的洒脱,那份来自于心底最踏实的快乐。所以老师们,如果我们选定了教育这条路,并且决定要走一辈子的话,那就趁着年轻,努力去做吧!多看些书、多练练字、多思考点儿东西,好好锤炼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勤教者,不为借此获取什么名或利,也不为标榜自己多么勤教不辍,因为这本就是一个真正为师者应该做的,我们提之为之的目的,只为做一个真正有教学品格的人,只为让自己在接下来几十年的从教之路上活得更舒坦、更踏实、更惬意!
二、内容上自“明”
思想上的问题“悟”明白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专业提升,还得方向正确,明白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至少得从以下五方面努力:
(一)要修炼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情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曾明确提出“教育:必要的乌托邦”。可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怀揣教育的理想、情怀和信仰。作为师者,我们的生命只有在三尺讲台上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因为和孩子们不期而遇的那些过往才是我们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此,青年教师要实现专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有意识地去修炼自己对于教育的赤子之心,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以心为镜,鉴己正人,做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甘愿为每一个孩子奉献终身的纯粹教育人,唯有如此,方可在教育这条道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道”。
(二)要修炼系统的学科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必须熟悉学科本位知识,了解学科历史文化,把握学科先进理念,确保我们教给孩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正确的。课上得好不好与知识教得对不对,这可是两码事!前者可以慢慢学,后者却容不得半点耽搁与侥幸!青年教师必须在学科专业素养上下苦功夫,这不仅是职业的要求,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
(三)要锤炼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学技能太多了——解读教材的能力、组织与调控能力、点拨能力、板书能力、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家访能力……如武者修炼一般,只有当这些能力全部根植于我们的气海丹田,形成教育合力之时,才是我们基本功大成的时候。而我们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品质优劣,将直接影响我们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名老师,只有基本功过硬了,他所实施的教育才会有悟性,教学才会有灵性。所以,锤炼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必须终身追求的。
(四)要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万金油”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储一桶水”的时代,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内涵,做一条源源不竭的知识溪流,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更能获得孩子的认同与喜爱。而在“师之榜样”的影响下,这样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其能力也会更加全面。
(五)要涵养深厚的人文底蕴
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言谈、仪态、思想、道德、情感、思维模式等,都是教师人文底蕴的外显,即我们常说的气质与修养。身教胜于言教,这些对学生影响至深,所以我们师者一定要修身悟道,锤炼品性,做一个底蕴深厚、温润儒雅、明德润人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给予学生的润泽才会更加圆融和深厚。
三、方法上自“炼”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方法上需要修炼的内容很多,不过总的来说,就是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全国劳模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由此可见,用心做事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反思:同样是做老师,为什么有些人成了教育界的名家大师,有的人成了我们身边小有名气的名师骨干,而有的人教了几十年,却始终还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我想,这除了天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和用心程度有關系。经师易遇,人师难求,那青年教师该如何朝着“人师”的方向修炼?结合如上修炼内容,建议如下:
(一)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情怀
青年教师要实现专业的品质提升,需要多听听名师大家的讲座,听听他们对于教学的真知灼见;多看看名家大师的书籍,从中汲取教育的“正能量”,看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多接触身边对教育真正执着的人,感知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对于教育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对于学生的谆谆教导、仁爱之心,学着做一个思想纯净、甘做人梯的人。我们应该明白,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注定平凡的职业,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加惬意,有时修炼点儿“高情逸兴”是很有必要的,要是连这点儿理想和情怀都没有了,那你的教育生活注定是煎熬的、悲哀的。
(二)系统的学科专业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青年教师要多读书,特别是关于自己专业方面的书。外面的世界纵有多么精彩和诱惑,作为一名涉教未深的年轻老师,我们也务必静下心来,抽出时间通读一遍教材和课标,以保证你教学的正确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可别小看了天天教的那一册册教材,里面蕴藏的可是孩子们将来在此学科领域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学科课程标准更不能仅当作办公桌摆设,它是我们教学的大纲、标准和指针,读一遍可不行,至少读三遍!这样才能知道我们每天该教什么。韩愈《进学解》有云:“行成于思,毁于随。”青年教师还应善思、多思,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造。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培养成思想触角灵敏的人,这样才能抓住教学中那许多一瞬即逝的教学节点,智慧引之,成就属于自己的教学经典。青年教师还应多钻研,俗语说:登高望远。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眼界和视野,决定了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我们必须勤于钻研,研课标、研教材、研教法、研学生,甚至研自己,每日三省吾身,不耻下问,学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这样专业才可能不断精进。
(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修炼建议
关于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我们需要修炼的太多,在众多的教育教学修炼途径中,公开课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径,没有之一,这是我个人一向坚持的观点。青年教师要提升教育教学基本功,首先就要敢于接受公开课任务,多上公开课。因为公开课对于我们的意义不是最后结果的好坏,而是在打磨公开课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理念的把握、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法的优化、对学生的适应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锤炼、洗礼和升华,打磨公开课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学基本功发生质变的过程。但凡真正受到一线教师追捧的那些名师,诸如窦桂梅、吴正宪、华应龙等,绝大多数都是从一堂堂精彩绝伦的公开课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磨公开课实际就是在全方位地打磨上课之人的教育教学技能。当然,除了自己上公开课外,青年教师多观摩名师的公开课也有助于教学基本功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应多练练字。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定能给你的教学带来助力,不要以“我不是语文老师”为借口放弃对板书的完美追求,任何学科的老师都要认识到我们的板书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极大,必须勤练、苦练。
多练练口才。我们常自嘲是“靠嘴巴吃饭的人”,所以教文科的老师一定要有“出口成章”的自信,而教理科的老师,清晰严谨的教学语言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简洁高效。
多写写东西。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青年教师须笔耕不辍:教学论文、案例、随笔、反思……坚持三年,保证你受益非凡。
多些思考和研究。“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先研再教,青年教師本身教学积累就较薄,所以每次进教室前,一定要深钻教材,先翻一翻教师用书,对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多些思考和研究后,再进教室。
多听听课。见多自然识广,青年教师要上好课,建议每学期至少听20节以上你周围人都认为好的课。见多了,听多了,自己自然就会了。
多拜拜师。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名师之所以被称为名师,人家对于教学一道必有其过人之处,多向他们请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如此一梳理,我们需要修炼的基本功真的太多太多,修炼之道也不胜枚举,不过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更应该以一隅而窥全貌,从别人的经验里琢磨出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才是上策,不要将眼光停留在具体某一个问题怎么解决上,学理念、学思路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专业提升之路。
(四)广博的知识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新一轮课改后,教材内容在文理互通性上日益加强,相邻学科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加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今天的孩子信息储存量可远比当初同龄时的我们多之又多,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大教学观”,以更为开放的教育格局和视野去培养学生,方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胜任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腹有诗书、博学多才。还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所以青年老师们多读书吧,专业的、文学的、艺术的……甚至于孩子们喜欢的笑话、漫画、脑筋急转弯等,凡能为我们所用者,皆学之,在书海中不断丰腴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教育的视野,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做一个有内涵的数学老师、博学的“万金油”,才能让你轻松应对教学中的每一个偶然。
(五)深厚的人文底蕴
人文素养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而教师的人文修养就体现在其日常的德、言、思、行中,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人?两方面建议,一是内养:多看看书,浸润于书海,涵养师者应有的书卷气、书香味儿;同时,与身边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亲近一些,养一身师者正气;再有就是注意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热情、真诚、友善、宽容地对待学生,每天微笑面对自己和他人,多一些云淡风轻、君子如玉的气质。二是外束: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谈吐有度,温文尔雅;多修修边幅,衣着打扮端庄得体,落落大方。不是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吗?很难想象总是落伍于时代潮流、暮气沉沉的老师能带出朝气蓬勃、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更不用说受学生欢迎了。片面强调内在修养而忽视外在建设,或许是传统教育价值观在对待师德问题上的一种缺失,而这种缺失也造成了教育效力的流失。所以,我个人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师,男老师不妨“帅”一点儿,女老师也不妨“靓”一点儿,内外兼修,得体就行。端庄高雅的仪容、渊博厚重的谈吐、温文尔雅的举止、阳光仁爱的气质才是我们新时代师者应该追求的。
(责任编辑:吴延甲)
作者简介:杨松,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特级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新教材优秀实验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广西师范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