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工业化时代

2020-11-06李仁美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前景

李仁美

摘要:惠普金融,是一种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平等享有一般金融权利的服务理念。主要运行模式包括银行代理、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移动支付、制度创新。在后工业化的时代下,普惠金融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互联网普及率对普惠会融的影响较大,金融业的整体发展可能与普感金融存在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普惠全融存在内涵与认知、理论与实践、性质与监管、公允与效益四个冲突。在后工业化时代下,未来,普惠金融的前景将向多元化、高效化、信用化及长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后工业化时代;前景

一、引言

普惠金融,指的是一种服务理念,让社会各阶层平等享受一般财权。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意大利成立了帮助穷人抵制高利贷的当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坚持平等和公平,并给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的相关融资政策的信念,促进整体社会福利的进步。在21世纪以后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体系面对更大程度。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有效地传播通过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之间的有效连接服务市民这个世界的金融模式,特别是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让更多的社会阶级和群体享受现代金融发展的红利行业。普惠金融的概念终于被广泛传播,并受到世界各地政府的认可。2005年,联合国进行小额信贷年的宣传时,首次提出包容性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这一概念经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最终在中国被译为“普惠金融”。2008年,全球普惠金融联盟成立,2012年,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暴西哥举办的G20峰会上正式使用“普惠金磁”的概念。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执政行动纲领。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级战略规划。

二、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

(一)理念的概述

从扶贫金融到微型金融,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包容性金融,普惠金融的概念一直处于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中。迄今为止,学术界与政府各工作部门对普惠金融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其实,从普惠金融的本质出发,不难发现对普惠金融概念的界定离不开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这一社会现象。

普惠金融的诞生正好解决或减轻因金融排斥的问题。换句话说,正是由于金融排斥的存在,促进普惠金融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从普惠金融的历史背景下,从15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扶贫资金的形式,包括当铺融资,政府融资,产业银行,专注于信贷供应的金融排斥,形成了小额信贷。一个概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科技专家为进一步缓解金融排斥带来的问题,需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度,因此从分散的小额资助性融资逐步推广到保险、汇款、信托等业务,微型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合作后,金融产业链已经不断扩大,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商业模式继续在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各个国家的建设已日臻完善。因此,在新的时代包容性金融应该有一个全方位,宽广度和服务特色深刻内涵,完全可以覆盖整个金融体系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包容性金融的基本概念是基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依靠金融业和科技创新的现代化水平,有效,全面和可持续满足经济,已排除对象的服务需求。

(二)形成的模式

在降低正规金融服务门槛、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普惠金融的主要运行模式可分为四类,即:银行代理,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移动支付,制度创新。

银行代理,就是通过银行,邮局,零售商店,彩票销售网点等零售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利用零售机构作为金融服务渠道的地方是不适合设立银行分行。包容性的金融概念的实现是从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即使在经济困难群体的利益主要考虑,决策的金融机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关系,地域特色,规模经济和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如果服务成本过高,这将是困难的包容性金融业务,调动各大银行的积极参与,其理念和经验,将很难蔓延到世界所有国家。在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零售机构,从而减轻了对金融机构的压力到一定程度,并简化银行业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矛盾之间共享。因为在节约成本的优势明显,银行代理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开发在拉美,东南亚等地的国家。

小额信货与微型金融。虽然包容性金融不能完全与国家福利相提并论,在实施其理念,人文关怀为经济排斥社会群体的祝福的过程中已经显露无处不在。通过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发放给低收入阶层,不需要担保贷款的少量是这种精神地集中体现。信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及时,充足和低利率贷款是提高社會各界,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特别重要。因此,信贷的可获得性已经成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融资难和融资贵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中国的问题的背景下,小额信贷项目的实施,包括贷款,存款,保险,支付,汇款等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移动支付。据统计,移动支付成本约为传统支付的五分之一,低成本优势使得移动支付近年来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及速度较快。世界银行2012年的报告显示,肯尼亚68%的成年人使用过移动钱包。在中国,截至2014年7月,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2.63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8.72亿,3G、4G用户4.98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成长,也促使小型银行和微型金融机构的技术创新成为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由于移动支付跨越包括银行、通讯、支付系统、反洗钱在内的不同监管领域,因此也给相关部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监管压力。

制度创新。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奋斗目标都与传统金融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国家既不适合以一成不变的宏观政策来扶持普惠金融,也不宜对普惠金融采取与其他金融领域相同的监管模式,比较尊重客观现实的做法应当是进行一定程度的制度创新以满足普惠金融发展的特定需求。规则创新与监管创新都是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促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要适当放松管制,采取探索式地发展路径,另一方面,针对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固有差异,相关监管制度也需进行变革。总之,制度创新虽不同于其他较为具体的运行模式,但也是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以人为本的社会制度,包容性金融也起着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它也可以普及金融教育,提高公众的金融知识。

通过满足低收入的融资需求,包容性金融正在增加其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我们实现了收入不平等和减少贫困的目标。更具包容性的金融体系更加发展,消除贫困,你可以期望的收入。更不公平的是快。从提高人的观点福祉,而且是包容性的金融,经济困难群体和低收入,手段以合理的成本提供金融服务。其结果是,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将会给所有的人的利益,它也将促进实现经济。社会与实现共同进步,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全面性。此外,根据人们的金融知识,中国的人民银行在2013年做了一个调查,60%的人有误解对一般的金融知识。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广大市民的理解和财务知识的理解而言重要的正外部性。

三、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前景

(一)现实冲突

第一,内涵与认知的冲突。普惠金融的内涵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从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似乎与扶贫金融有一定的关联。并且根据普惠金融的包容特性,也有人将其理解为一种向所有经济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金融体系。但事实上,普惠金融既不代表优惠、扶贫,也不是针对所有社会群体的福利。

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权利的平等,也就是为社会提供平等地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实现多层次,客户群体的全面覆盖和金融产业链。因此,它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解脱经济弱势群体。毕竟,包容性金融不仅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而不是直接提供高品质和低价的金融产品的门槛。除了在包容性的金融功能,包容的内涵和公众认知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也决定了服务对象。通过包容性金融的理论主张的有益对象是社会各个阶层,但在实践包容性金融主要是针对那些谁被排除在传统金融系统地组织或个人。普惠金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它的正常运行是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分不开的。在资金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所有社会团体和产品及服务的推广覆盖不是普惠金融概念。

第二,理论与实践的冲突。普惠金融在学术理论与政策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一方面,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尚缺乏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都未能较好地剖析普惠金融机理。因此,相关理论尚不能较好地指导实践中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与具体框架构建。当前,国家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意图更多地体现在原则性与方向性上,但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国情较为复杂,在理论指导缺位的情况下如何在具体实践与政策落实中较好地贯彻普惠金融理念还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理论上希望能受益现代金融业的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下的发展,但国家的金融体系,在实践中,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具体。分析。在需求层面,需要相关机构进行的金融服务模式,品种,规模,区域分布的综合评价。在供应层面,既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链长的运营成本,以及他们是否具有规模效应。

第三,性质与监管的冲突。普惠金融的性质与其受到的监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普惠金融应当兼具政策化与市场化的特征。普惠金融既要在政策的引导下帮助金融弱势群体,也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然而,普惠金融性质的不明确则可能引发其与现行监管体制的冲突。

其他金融行业类似,涉及包容性金融监管体系也应包括金融行为的监督和干预产品监督。与传统金融体系不同的是,由于其市场化的特点,包容性金融业务应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如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监督。然而,包容性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上升阶段。它的发展程度也非常依赖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沟通渠道。如果采用无歧视严格的监管模式,可能不利于它的生长。由于普惠金融的基于策略的特性,它在监管领域,如资金,风险准备和信贷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所以它更适合被包括在具有不同特殊的监管制度。中国尚未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监管体系,使包容性金融和监管的性质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第四,公允与效益的冲突。普惠金融的公允精神与运营效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金融机构之所以更加愿意为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组织或个人提供贷款,是因为可以期望更高的收益。但是普惠金融的机会平等原则与金融机构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即使刻意将政策向金融弱势群体倾斜,在有套利空间存在的市场背景下,相应政策也较难实现既定目标、收到预期效果。相关资金可能在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汇集之后又重新流向城市、工业以及大型企业,加剧资金配置的不对称程度。

普惠金融的悖论是,目前的融资机制下,实现平等机会和采取的中小型企业关怀,有必要减少对市民的投资回报;如果普惠金融的好处都有待提高,资金将在正规金融体系业务的主流进行重组,非包容性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包容性金融不应该仅仅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而自给自足的运营模式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包容性金融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利益是比较难以调动大型金融机构的投资热情。这是包容性金融的前一个长期的问题和抑制普惠金融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普惠金融的普及过程中,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是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但相应的经济成本仅由金融机构承担。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成本效益的不对称性将严重制约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后工业时代下如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人才不足和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的建设的客观困难阻碍了资金的分配在惠普金融排斥的区域,加剧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并成为另一个复杂,面对普惠金融的现实问题。

四、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第一,开发性金融将促进普惠金融多元化。开发性金融,是国家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其他政府目标,把国家信用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的一种金融形式,因此其兼具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优势。近年来,开发性金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全球投资平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模式与业绩受到广泛好评,为中国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二,网络创新将促进普惠金融高效化。自21世纪初开始,新兴业态,如移动金融和在线融资也不断推陈出新,并数字化,信息化已逐渐成为金融机构開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因为在提高服务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扩大业务范围的巨大优势,技术创新已成为普惠金融的根本动力。在这样一个繁荣的在线金融生态,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水平将实现高效的方向发展质的飞跃。

第三,征信系统将促进普惠金融信用化。财务排除实体,如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传统的金融体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直制约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随着支持的权威和及时的征信体系,包容性的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业务可预测性和效率将得到提高,市场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第四,金融消费者保护将促进普惠金融长效化。普惠金融的理念需要根植于繁荣安全的金融体系,对金融弱势群体的扶持更离不开国家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金融消费保护机制的缺陷可能会导致违反主要金融机构和积聚在整个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一旦金融危机被触发,为社会包容性金融的正面效益将难以持续,这将阻碍收益模型的通用的长远发展。普惠金融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目标都是追求金融体系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维护普惠金融的成果和红利。

参考文献:

[1]孔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李晶.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7.

[3]马彧菲,杜朝运.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国际考察[J].国际经贸探索,2016,32(01):105-114.

[4]杨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征信,2015,33(02):21-24.

[5]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5(03):5-16.

[6]王一青.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前景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