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源语差异的交替传译精力分配模式研究

2020-11-06曾光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摘要:在交替传译中,精力分配一直是困扰广大译员的重大问题,精力分配不当会极大地影响翻译的质量,造成漏译和错译。针对这一问题,著名口译研究专家吉尔(Gile)提出了口译精力分配模式(effort model),提出当口译中听辨和笔记发生相互干扰的时候,精力应当向听力倾斜。但是经过笔者在长期的口译实践中发现,精力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源语是母语还是外语。源语是母语,应该把精力更多放在笔记上;源语是外语,应该把精力更多放在听辨上。

关键词:源语差异;精力分配;简明笔记

一、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利益密不可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重要形式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交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精力分配的问题。精力分配不当会极大地影响翻译的质量。无可厚非,听辨能力和笔记能力是交替传译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但是两者缺一不可。听辨是口译的基础,笔记是口译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口译过程中,如果没有平衡好听辨和笔记,译员往往容易手忙脚乱,笔记记多了,会影响听辨,导致不知道讲了什么;笔记记少了,一会儿很多内容又容易遗忘。如何有效进行精力分配是口译学界长期研讨的话题。

对于口译精力分配,当前学界最著名的是吉尔的交替传译精力分配模型。吉尔把交替传译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Phase one):Interpretation = L + N + M + C

口譯(Interpretation)= 听力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 笔记(Note-taking)+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协调(Coordination)

第二阶段(Phase two):Interpretation = Rem + Read + P

口译(Interpretation)= 回忆(Remembering)+ 笔记解读(Note-Reading) +口译产出 (Production)

吉尔认为,不同的阶段,精力分配是不一样的。由于正确理解是口译输出的基础,因此当口译中听力和笔记发生相互干扰的时候,精力应当向听力倾斜。但是笔者通过大量实践发现,精力的分配不在于阶段,而在于源语输入的差异,源语为母语还是外语对译员在听力上的难度差异很大,对听辨的精力分配相应也会影响很大,因此精力不能一味地向听力倾斜。源语若为外语,听力的压力自然很大,精力应主要放在听力上;源语为母语,听力的压力会小很多,精力更多应放在笔记上。以下笔者设定译者母语为中文进行论述。

二、英译汉精力分配模式

在口译中往往有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混淆了听力和听辨的区别,无法从传统英语听力训练中走出来,抓住只言片语不放,在口译过程中患得患失。二是迷恋口译笔记,相信笔记是万能的。这样会导致笔记虽多,但比较零散,无法实现交际目的。这两种认知都非常片面。

其实精力分配远没有吉尔的模式那样复杂。在口译的过程中的精力分配无非就是处理好听辨和笔记之间的关系。精力如何分配,最根本取决于译员对于对源语的熟悉程度。也就是看源语是母语还是外语。因此,对于汉译英和英译汉,在精力的分配是有巨大差异的。

在英译汉中,听力理解可以说是做好口译工作的先决条件。传统口译研究对英译汉中的听辨能力的研究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于强调所谓的笔记技巧和应试技巧。对于很多初学者而言,往往一听到源语还没充分理解马上就开始记笔记,害怕漏掉什么。最后单词基本上都听懂了,但是就是传递不出正确的意思。这种认知是极其错误的。笔记其实是对短时记忆的一种必要补充,不能本末倒置。对于中国译者来说,英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我们的听力水平比起汉语要差得多,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听懂原文。在没有充分理解源语的笔记可以说是一地鸡毛。因此英译汉我们必须以听辨为主,以笔记为辅。

笔者认为应通过训练短时记忆来实现听辨,用简明笔记来完成记录。

听辨的实质可以说是通过剥离纷繁复杂的语言外壳去获取源语的实际含义。用巴黎释意学派的理论来讲就是要脱离语言外壳。在英译汉的时候我们要传递的不是具体的词,而是核心含义,因此在听的时候不要纠结于具体的词,把握整体含义即可。纠结于个别单词听不懂会极大地影响后面的听力理解,并容易造成紧张情绪,也容易让输出的汉语支离破碎,毫无逻辑感可言。加上口译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在口译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口音,以及没见过的单词和说法,甚至一些听不清的现象。但是我们必须把握口译的实质是交际。

译者在此过程中要做的就是以意群为单位对信息进行理解,并快速整合、提炼并将信息进行储存和短时记忆。因此听辨能力,辨很重要。由于口译的时间限制,没有可能让译员在听完后才进行辨,因此听和辨几乎是在同时进行。辨就是要分析英文句子的逻辑。如果这时遇到少量听不出来的,译员可以借助自己的知识储备、译前准备和会议主题以及口译经验进行合乎常理的推测,对于实在听不出来的,建议舍弃。

在完成了辨以后译员需要做的就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笔者强调在一边听的时候一边去抓主线,把听到的信息串联起来,一定要建立前后的联系,以防止很快忘记而导致大脑空白现象出现。比如可以采用视觉化的手段,在大脑中对所讲的信息生成一定的画面,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这样,才会记得牢靠。

接下来,笔记要在确保基本主线的条件下尽量简洁。笔者在《2017国际创客联合实践项目交替传译实践报告》一文中提出简明笔记法主要记录大意、逻辑、时态和数字。只要记住了这些,其他的部分都可以借助译员在听辨时对源语的理解和短时记忆进行相应的输出。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主要精力必须要放在听力上,尽量少记,笔记只是提示作用。笔记上花的时间要尽量地减少。

例:(节选自古特雷斯《世界难民日致辞》)

原文:Nearly 80 million women, children, and men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forced from their homes as refugees or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Even more shocking: ten million of these people fled in the past year alone. On World Refugee Day, we pledge to do everything in our power to end the conflict and persecution that drive these appalling numbers.

听辨:这一段看似很长,实际上只有两个层面的信息,一是国际难民的现状,二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因此我们在短时记忆中可以形成这样的图式。

短时记忆:1.以上述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在大脑中存储起来,示意如下。

口译笔记:

译文: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八千万人流离失所,更为震惊的是仅去年就有一千万之多。在世界难民日,我们承诺,将竭尽全力结束那些骇人听闻的冲突和迫害。

分析:可以看出原文中的主干很多词汇都可以进行意义的整合,“women, children, and men”实际上就是“人”。“have been forced from their homes as refugees or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很长,实际上表达的就是“流离失所”的意思。“pledge to do everything in our power”可以简化记为HW(代指hard work具体遣词造句译员可根据基本意思临时发挥),除了基本的脉络需要分析,主干、数字、时态和逻辑需要记下来以外,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短时记忆快速完成。

三、汉译英精力分配模式

在汉译英中,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听力上的障碍会小得多,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听不懂,而是在表达上,要想实现正确的表达,更多依赖于笔记的提示作用,这就决定了译员在精力分配时要更多向笔记倾斜。

译员在汉译英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词或句子我们听懂了却一时半会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因此我们更多需要笔记来辅助,并留下一定缓冲的时间等口译输出的时候再来解决。在汉译英中,笔记可以说极大地缓解了记忆的压力,同时对于笔记的解读又起到及时的提醒作用。尤其是笔记的逻辑性。而很多译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汉译英中由于听到的是汉语,习惯性会用汉语相关的符号记笔记,由于中文博大精深,象形文字笔画又复杂一些,笔记不规范,在翻译时对自身的口译笔记解读非常困难,记完了自己也不知道写的什么。

由于汉语前后逻辑关系从形式上讲相对比较松散,语法体系不是太复杂。在转换成英文时必须要加上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并且需要处理成主从句和非谓语等多种形式。没有很好的笔记体系辅助,听到的内容很容易一闪而过,在译成英文往往很容易忽略一些逻辑关系词、时态等语法,造成翻译出来的句子外方很难理解。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要把重心放在笔记解读上,在口译输出的时候根据笔记重新调整顺序,用更加符合英文语言习惯的句子进行表达。

例2:(节选自《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谈中美关系》)

原文(新华社记者):美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讲话,声称自尼克松总统以来美历届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没有取得美方预期目标,已经失败。美国内很多人质疑、批判蓬佩奥讲话内容,认为没有提出清晰可行的前进道路,而更多是“意识形态咆哮”。你对此有何评论?

译文: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made a statement at the 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Library that the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since President Nixons has not produced its goal and has failed. Many Americans question his words, saying it was an“ideological rant”instead of a way out. What is your comment?

原文(王毅):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重拾冷战思维,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历史进程的无知,也是对中美两国人民的不尊重。这种散布“政治病毒”的做法理所当然会受到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译文(Wang Yi):Pompeos words reflect his Cold War mentality. It turns a blind eye to all that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US relat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s. Its an ignorance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lack of respect for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s. It is a political virus which is understandably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by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口译笔记:

上文中加黑的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有特色的或一时想不到对应表达的,清晰充实的笔记会让英文句子更加清晰,意思表达更为明确。译者通过梯形笔记对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以及主从句分布进行了合理布局(如:第二行位置稍靠右表明此处要使用从句),通过符号对时态(如:┙表示过去)、逻辑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前后因果關系)进行了标注,使得英文句子的表达更加地道。

参考文献:

[1]Gile.Getting Started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M].Amesterdam: Benjamins Pub. Co..,2001.

[3]谢林江.吉尔认知负荷模式对大学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1):123-124.

作者简介:

曾光(1987年—),男,汉族,四川邻水人,助教,翻译硕士,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口译、英语笔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