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名思义?巧解政治概念

2020-11-06石明利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顾名思义课堂教学

石明利

摘要:政治概念作为思想政治课理論知识的基本组成,架构起整个政治理论体系,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政治概念本身的理论性和概括性,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难度较难把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概括几种一线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政治概念理解;顾名思义

《普通高中思政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政课新编教材的必修模块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这里所谓的学科知识就是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高中政治课中,概念类的知识点特别多,概念教学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细胞,是构成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基本要素。并且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但离开明晰概念的思维,只能是胡思乱想、不着边际。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编写中,剔去了许多旧教材中的概念、定义,但即便这样,因为学生对政治概念这样理论性高的定义,把握很有困难,也就提高了思政教学工作的难度,有的概念,不讲不好——不懂,讲了也不好——费时,讲浅了,不能理解,讲深了,理解不了。在这样两难的处境中,只能靠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在实践中自己把握了。

基于几年政治课的教学,在针对概念教学这个问题上,我突然想到一个成语“顾名思义”,从语言学上讲,这个成语有看到名字就联想到它的意义这样的意思,也就是平常我们思维中常用的直观理解,打个简单比方:汉语词汇中有“吃力”一词,顾名思义,吃力,急需吃进力量,说明能量匮乏,也即书面用语“疲惫”。

在概念教学中,这个方法屡试不爽,但即便是顾名思义,也是需要一些技巧、艺术的,概括如下:

一、成分分析法

一般的概念表述,基本都采用判断句型,因此按照语句成分,应该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而往往定语状语只是作为修饰而存在,或是对事物加以定性,相比较,主谓宾则构成了语句的主干,表达了主干意思,共同揭示着事物的一般本质。这样,逐层分析成分,对于精准地理解和把握概念的涵义极为有用。

例:“货币”的概念表述: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主干:货币是商品。定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且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这样的概念一拆分后,理解思路就很清晰。首先肯定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其次明确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可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抓概念中心法

思想政治的概念,往往出现就是一串,学生一看就烦,怎样才能使这些串联的概念,有点头绪呢,主要还在于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抓住核心,然后逐层剥开,分层剖析,这样才能真正弄懂概念,不仅是单个的概念,更在于能从体系上把握概念群,这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很有效的。

例如《政治生活》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的理解,总体说来不难,但因为涉及方面比较多,学生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如出现这样的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民族地区实行自治。这样的错误,教师一点明,学生自己都会发笑,但却不可避免地搞错,再例:自治地区的一切国家机关都是自治机关,这样的错误就更难避免了,但如果能把知识点记清楚的话,这样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了。这样的错误表面看看似乎是知识点把握不准造成的,但其实往深层看看,会发现其实是对概念把握不精的缘故。毕竟政治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实在广泛,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学生不是一个个记忆单个的知识点,而是能够以知识群或者概念群为单位,串联知识,这就需要找个核心概念。

在讲授这个概念群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概念核心设定为“自治”,因为本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自治”,然后设置一系列的设问,包括自治的前提、自治的地方、自治的机关、自治的权力、自治的必要性。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我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在于帮学生记忆这样概念,而更重要的是整理知识体系,至于细枝末节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去课本寻找,这也是初步的,而从长远来看,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自己去整理体系,这就是教学中所说的授之以渔吧!

三、区别分析法

政治中有很多概念,表述相近,但意思又相差甚远的,学生在把握这类概念时,经常混淆,例如公民和人民、专政和专制。

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概念,帮学生对比一下,不能说记忆,但至少能区分开来。

在概念的区分上,我觉得最典型的是这对哲学概念: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这样的概念基本上字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顺序倒了下,但是却完全属于不同范畴,并且如果这两个概念不弄明白,接下去的原理都会弄混,这对概念的理解,即使高三毕业班的同学都会犯错。

我觉得如果这样理解,会不会能清晰一点,加个“的”字,变成“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的唯物论”。这“的”字一加,“唯物”就成了“辩证法”的前缀,又或者说是修饰,更深点,唯物的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相对立的,那另一个概念也就可类推了。

加深难度,相类似的还有一个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如果把三个概念搞在一起,学生就更分不清了。在对比完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两个概念后,趁热打铁把辩证唯物主义给对比掉,其实这种主义既包括唯物论,也包括辩证法,是两者的结合。

四、字词拆分法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概念自身表述就很长,而两个相近的概念又很相似,这时,除采用上述的区分法外,我认为运用这种字词的拆分法也比较有效,更贴近“顾名思义”。

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用拆分法,我们可以拆分组合为这些词汇:“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拆分后,设问“人民”的地位,学生回答国家的主人;再问“人民代表”,顺着这样的思维逻辑发问:为什么要设置人民代表,人民代表怎么产生,人民代表是什么,干什么;再围绕“人民代表大会”,也依这样的思路设问:是什么,干什么。这一串问题回答完后,这时,我们再去对照课本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就滴水不漏了,这样做既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更有效地记忆。

顾名思义,就如成语本身所表述的,看到词汇就能揣摩它的意思一样,政治教学的概念虽然繁多,但如果能采用适合的理解方式,也就能如鱼得水、手到擒来了。

猜你喜欢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
如何扩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马尾藻海是个什么样的海?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西红柿
Get disconnected with the NoPhone
电学概念的“顾名思义”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