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2020-11-06祝颖

文存阅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院校素养

摘要:伴随着社会用人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单一拥有学历的人才早已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目前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从而给专业型人才带来了空前的良机。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新常态;素养;方法

一、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包含职业技能、道德、习惯、意识、作风等多方面。

(二)职业院校学生文化业务方面的素质

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应具备:(1)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其中包含信息的处理、职业设计、问询指导、设计处理等。(2)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需要的应变能力,包括应对压力的对策选择、承受程度等。(3)创新意识培养能力,创新是各职业自我发展的重中之重。(4)动手实际调研能力。(5)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1]。

(三)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信念

良好的职业素养包含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信念是由忠诚奉献、乐观积极、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创新开拓、认真负责等构成。

(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同其他行业的基础是共通的,例如忠诚奉献、乐观积极、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创新开拓、认真负责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等,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同时还要拥有从事工作行业所特有的职业素养: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客户态度亲切热情,投入事业无怨无悔。

二、学生提升素养的条件

(一)环境因素

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创设职业氛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实训现代化设备的普及度,能够有效地紧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步伐。实训的场景布置也相当重要,能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加强真实体验度。教师着装应当职业化统一,主要是因指导者对于职业的规范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该职业的严肃态度[2]。

(二)师资条件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教师主导教育的方向,传授知识多少和质量的主导权在教师手上,因而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教育期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提高相统一,促进“双师型”队伍发展[3]。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硬性要求严格把关。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及建议

(一)培养指导人员队伍专业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9年发布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在2005年又执行了完善的修改与补充,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为实现职业服务专业化奠定了基础。而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标准同一般职业指导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在区别与统一中产生。所以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凭借职业分析方法,颁布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标准。

(二)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人员专业培训,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凭借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程度,实事求是,应对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特质,重点在实践技能、专业意识和理论素养等多层面提高专项培训。开拓指导人员的知识面,把涉及社会、信息、心理、教育和就业政策法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传达给专业指导人员提升其实际工作素质,从而自身能够良好地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任务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然而,在其他学科获得了许多知识并不一定能够证明就掌握了语言技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技能的培养,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所以,仅仅反复的拘泥于所学内容的加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应当令学生在语言学习或完成实验任务中不停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自身所学知识。

(三)提高指导人才的吸纳力度

现如今,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才紧缺,高职院校应当适当提高指导人才的吸纳力度。可以尝试聘请社保与劳动相关部门、社会人事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成功人士和法律专门人才、政府人事组织部门等专业人才,充当高职院校指导人才,从而使学生认识求职就业期间的行业发展规律、就业应对技巧、社会用人企业的需要,做到从容不迫,有序应对。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社会竞争愈演愈烈,高职院校应届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才仅能凭借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创新力量,在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多层次渠道给予及时完善的指导关心,帮助学生减少求职的压力,更圆满地完成就业这一最终目标,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指导事业的有序发展。

(四)建立高职院校校内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机制

强有力的评价机制具备鼓励学生的功能,是高职素质培养教育积极重要的保障。所以,应当成立一个有助于高职素质培养有序完成的评价机制,通过在评价中反复地锤炼高职素养,使评价内容更丰满。应当改变从前单一凭借成绩评价一名同学个人价值的做法,在学生日常评价中,要突出职业素质的内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层面的表现都要录入评价系统,考试内容以能力测试为主,这样便可以引导日常教学向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不只在考试这种定量评价内,还可在多层次评价中实现对学生评价过程中的客观公正。

结论: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在真正投入工作大环境下的锻炼,是评价学生适合与否重要的试金石。在这个阶段的磨练中就能够看出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才能客观评价学生是否适合,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在这种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中,使未来的毕业生羽翼更加丰实饱满,拥有更有力的臂膀来应对未来的职业之路。

参考文献:

[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的构建研究[J].刘兰明,陈蕊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

[2]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職课程体系研究[J].陈晓雁.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简介:

祝颖(196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财经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能力。

猜你喜欢

新常态职业院校素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