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竹元素在主题客栈庭院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2020-11-06孙传宝

美与时代·上 2020年8期

摘  要:竹,高而飘逸,纤细绵柔,秀逸有神,色绿而洁。竹子是中国古典风格院落造景中重要的元素。在主题客栈文化氛围营造中,如何应用竹元素,使庭院景观更加具有文化色彩,是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以邛崃市平乐古镇云庐客栈竹文化氛围营造设计为例,从客栈入口景观打造和庭院设计方面,阐述竹文化意境的主要营造手法,为竹元素在主题客栈庭院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竹元素;主题客栈;庭院文化氛围营造

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人们以外出旅行的方式舒缓身心,放松身体。人们在体验美景带来愉悦的同时,越来越向往能在旅游居住的环境体验特定的文化特色。因此,体验式的、具有一定风格和文化的主题客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邛崃市平乐古镇云庐客栈竹文化主题客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酒店业态。它具有独特的主题文化,以竹文化为基础,在客栈庭院设计方面充分运用中国传统竹文化的理念,使竹元素以具象的形式为客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享受。

一、竹在中国庭院设计中的应用渊源

(一)竹的文化品格

竹,中空有节,坚韧不拔,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风貌。竹文化是千百年来汉民族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四季常青、秀逸有神、柔美纤细,象征潇洒俊逸、幸福长寿和青春永驻。

从古至今,竹干以坚韧挺拔、傲雪不凋等自然属性深受国人喜爱。我国劳动人民将竹子所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虚心有节的精神风貌,作为道德美、人格美的内容和评判标准。历史上,中国文学、绘画、园林、宗教、民俗的发展也受到了竹文化的影响。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子的文化特征有着独特的喜好,因此竹子成了一种雅文化的象征,并在庭院设计中广泛应用。

(二)竹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渊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而竹子的文化品格与精神风貌又非常契合中国人民对居住环境文化氛围营造的需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设计建造的最高宗旨。竹子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涵所体现出的特殊意境,成为中国园林造景中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造景元素之一。殷商时期,周文王修筑的“园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我们从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古人欣赏竹林的秀丽风光,并将竹引种宫苑、营造园林景色的最早记载。

“静念园林好,山水有清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进入了发展与转折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崇拜清虚超脱的人生理想,“素志与白云同悠,高情与青松共爽”,他们多沉溺于园林庭院的营造。“一寸两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子”(庾信《小园赋》),这时候的中国古典园林开始注重写意,山水自然园林陆续出现。在园林植物元素的运用过程中,竹子作为独特的元素,是园林造景和写意意境打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促进了山水自然园林中竹子造景的发展。

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环境优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修竹茂盛。众多官僚、贵族、富商在此聚居,皇家宫苑、私家园林沿西湖而布之。竹子在古临安园林建设中运用较为广泛,为后来江南园林从发展到全盛起到推動作用。北宋时期文学家李格非著《洛阳名园记》,对当时都城洛阳范围内的19座私园的植物造景、山水布局、建筑装饰、园林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其中特别评述了唐时宰相牛僧孺的故园归仁园、董氏西园和富郑公园。归仁园:“中有竹百亩”;董氏西园:“逾小桥有高台一。又西一堂,竹环之中”;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郑公园:“历四洞之北,有亭五,错列竹中”。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近现代时期,竹子也广泛应用于建筑的营造中。在“蜀国之蜀”的崇州道明镇,竹子成为特色建筑“竹里”的最重要的构筑元素,并造就了全部用竹子建造的“竹艺”博物馆建筑,使得四川的竹编文化艺术得到更高的升华。凭借其独特的竹文化特性,“竹里”荣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北美芝加哥建筑双年展,问鼎国际建筑群!

(三)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渊源

中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用竹子制作日常工具,并引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精神文明中的发展,以竹为基础材料的装饰品和庭院景观设计小品,逐渐出现在现代人类各个生活生产领域。如竹篮、竹筷、竹碗等生活工具;竹制花瓶、竹编画、竹制动物形象等各式工艺品装饰品;人们也把竹当成美食,如竹笋、竹荪;更把竹种植在庭院中,文人雅士在私家庭院中种竹以助风雅,营造美景。

总之,竹以其独特典雅且用途广泛的特征,至今仍是营造庭院文化氛围的首选。下面以云庐客栈为例,谈谈竹元素在现代主题客栈庭院文化氛围中的应用。

二、竹元素在现代主题客栈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主题客栈是为了满足某些特定人群的特殊情怀所延伸的一个非标酒店产品,而庭院则是主题客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平乐古镇云庐客栈的院落氛围营造项目的设计实施,探讨竹在主题客栈庭院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云庐客栈位于竹文化一条街,街口茂林修竹,街上出售竹器、竹工艺品的店铺云集。根据云庐所处环境和客栈经营者意愿,笔者意将云庐客栈定位为竹文化主题,营造幽竹茂盛、翠竹凌云、云影徘徊的居住和休闲环境。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充分考虑客栈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用植物绿化和造景的手段将入口和庭院通过景观设计手段营造客栈竹文化主题氛围。

(一)入口景观打造

在云庐客栈大门外,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河边的大树下有一块几十平米的平地,摆放着竹制茶座,作为客栈布置在室外的公共休闲空间,也是客栈老板喝茶摆龙门阵的地方。这里有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河水潺潺、鸟鸣啾啾,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氛围,增添了云庐的惬意与幽静。

竹在庭院中,可以作主景,也可以作配景。入口景观处的几竿修竹和其他景观相互搭配起点缀的作用。在此处栽种几株竹子,用自然竹景隔离出独立空间,摆放可移动的休闲竹制座椅,就成为客栈布置在室外的接待空间。人们可以在植物景致中休憩,使人们拥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竹下增加景观小品进行点景,并立牌介绍竹的相关文化和一些美丽传说,例如平乐古镇与竹文化的传说、湘妃竹的凄美故事、竹林七贤的典故等。这样一来,这里也成了平乐古镇竹文化一条街的特色景点。因此,经过竹文化的打造,此处既是接待住店客人的休闲空间,也是景区游人游览古镇停留观景和休息的地方。大门两旁孤植两株金丝楠竹,增加灯具和夜间景观照明。入口大门悬挂竹文化吊灯,在金丝竹下面安装一些向上打光的夜间景观照明灯,将竹子照亮,即起到夜间照明的作用,同时也有景观造景的作用。

(二)庭院景观打造

云庐客栈有面积较大的庭院,院中有两株桂花树,左手有一面长满青苔的斑驳墙面,墙根处栽种各色花木。为了突出竹文化的创意,在保留桂花树的基础上,点缀增植翠竹,对院落进行竹主题绿化改造。具体手法有三个:竹影印粉墙、当窗移翠竹、小品点竹林。

1.竹影印粉墙

竹影印粉墙,月光染黛瓦。粉白墙前植纤细菲白竹三兩竿,婆娑竹影印白墙,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写意手法的体现,使庭院体现出自然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在云庐客栈庭院围墙内侧,为了突出竹文化主题,用几竿竹子配置于白粉墙前。黛瓦粉墙下,几竿丝竹随风婆娑,竹子和粉墙组合在一起,产生粉墙竹影的效果。月光下,白墙恰是白纸,竹影打在白墙上就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竹影水墨画。倘若适当点缀几方山石,竹下布置彩花卉与竹影映衬,高低错落、上下呼应,使色彩也显得不那么单调,画面更加古朴雅致。深秋季节,竹影下桂花开放,庭院闲散静谧,使住店客人顿时放松身心、心情愉悦。

2.当窗移翠竹

当窗移翠竹,竹影明月照。当窗移翠竹,就是在窗前植竹,窗即为“画框”,形成框景效果。以“画框”中竹景为中心,几杆修竹表达出窗外万顷竹林的景象,达到了以小见大,创造咫尺山林的效果。客栈院落里面有一室外卫生间,站在院子各处均能看到,在卫生间前面设计布置一漏窗景墙,漏窗后栽植几株修竹正好被固定在画框中。以窗外竹景为画心,几竿修竹顿生万顷竹林的画意,恰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竹子作为天然的屏障,也可以起到障景的作用。修竹对卫生间进行了遮挡,让人感觉景墙后面又有一番幽静院落,一举两得。移竹当窗也可用盆栽形式进行营造,是非常实用的装饰形式。漏窗外放置一盆竹景,创设竹林画意。移竹当窗还可以理解为客人透过客房的窗户欣赏院落的竹景。在微风下,竹景时隐时现,竹影印在窗帘上,就出现了幽竹茂盛、云影徘徊的画面。

3.小品点竹林

“一片瑟瑟石,青青竹数竿”。在庭院造园中,运用假山石创设小品,置于竹下,假山小品与翠竹组合成景。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是著名的造园家,在其诗篇中出现了大量的园林营造内容:“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描写其对竹林山石的钟情。小品点竹林起到的是点景的作用。怪石成景,布置墙角竹下,缓解了线条的生硬,增加趣味。若增加一两处水景小品,坐在院子里就可以听到水流潺潺之声,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竹林万顷的勃勃生机。

三、结语

平乐古镇被称为“秦汉文化·川西水乡”,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云庐客栈结合当地的特产和古城风貌,把竹子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社会元素充分结合,将竹元素引入庭院设计。通过竹影印粉墙、当窗移翠竹、小品点竹林等设计手法,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文化,从而将云庐客栈院落打造成幽竹茂盛、翠竹凌云、云影徘徊的居住和休闲环境。总而言之,云庐客栈以竹文化主题为核心,既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又充分利用了当地气候、地貌特征。

参考文献:

[1]陈维越,罗言云.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J].北方园艺,2007(3):83-85.

[2]闻世震.历代名家竹诗新注[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范景中.中华竹韵[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孙传宝,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