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儿童数字绘本应用设计研究

2020-11-06王清慧胡梦婷

美与时代·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交互设计

王清慧 胡梦婷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儿童绘本的数字化浪潮,但儿童绘本受国外影响较大,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儿童绘本创作品类较少。由此,我们产生了一种文化忧虑,需要找回属于自己的绘本创作自信。将中国民间故事引入绘本创作无疑是其可行的途径。从创作者的角度,分析绘本的具体创作手法,探寻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进入儿童数字绘本的具体方法,应是当前迫切需要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儿童数字绘本;APP;交互设计;中国民间故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数字绘本设计”(DC2019-08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儿童数字绘本现状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介都向着数字媒介方向发展。如今,儿童绘本也不再局限于实体书籍。国内外针对儿童的电子绘本作品,竞相出现在各大软件商城里供人们下载使用。现有的儿童数字绘本具有许多纸质绘本所没有的优点,比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感官刺激强烈、媒体资源丰富等。现今,儿童数字绘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国也随之出现了绘本创作速度过快,质量欠缺的问题。仅通过设计上的变革、媒体的丰富和新IP技术再开发等方法,难以应对当前问题。如何将传统民间故事数字儿童绘本的视觉表达,与交互体验相结合,来满足数字儿童绘本受众的认知及心理需求?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在绘本创作中的价值体现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历经岁月淘洗,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数字儿童绘本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搭配组合,可相得益彰,为我国数字儿童绘本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一)文化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丰富多彩。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传统民间故事繁多复杂,从民族历史、衣食住行、语言使用到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蕴含着千姿百态的文化内容。以汉民族为例,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文化特色也不尽相同,更不用说其他55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包含众多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原型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缤纷多彩的民族文化,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族特色艺术作品。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正是数字儿童绘本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其次,中国民间故事与儿童有着更相近的审美趣味。中国民间故事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等交融,是传统文化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基础,影响着孩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的思维逻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都与儿童教育密切相关,是引导儿童教育的生动材料。

最后,中国民间故事简单纯粹,情感丰富而率真,与儿童的特点颇相契合。民间故事对儿童具有很高的文化引导价值,是天然的沟通儿童世界的语言。

(二)艺术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意象丰富、风格突出。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传统故事中的优秀文化就像中国画的意境一样深远流长,似仙鹤茕茕独立。在受西方文化输入严重影响的当下,这些传统文化更显得弥足珍贵。

其次,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拥有媒介质感,形式多样,可以带给我们很多艺术形式的启发,小到因创作方式不同而产生多样的笔墨纹理形象,大到民间美术品种,都能为绘本增添文化底蕴和创作灵感。

最后,中国传统民間故事的美术元素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民间故事艺术形象多姿多彩,纯真质朴,背景繁富多样影响了多种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与民间故事相辅相成,取材简朴,不注重修饰雕琢,表现形式较为平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例如民间庙会常出现的木版年画,泥塑娃娃,剪纸、皮影等民俗手工艺品都是其特点的体现。民间故事与民间艺术两者“心心相印”[1]。民间原创性的图案往往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民族历史记忆,每一个小小的图案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拥有其独特艺术价值。

(三)传播价值

传统民间故事有着振兴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2],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儿童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绘本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民族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今数字绘本在大众文化快速传播中具有优势的地位,通过绘本和现代通讯的发展能更快速地将浓厚的民族风情传递给孩子和大人。例如蔡皋的《桃花源的故事》(如图1)等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基础创作的绘本,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国内外的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

三、儿童数字绘本中民间故事的视觉元素

(一)民间造型元素

从民间故事提取造型元素绕不开民间美术,民间的一些造型元素往往携带着本土气质与故事性,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我国的布依族,他们特别擅长图案丰富、色彩风格独特的蜡染,用蜡染的方式在服饰和各类织物上染出各色鲜亮的图式造型。在进行儿童数字绘本创作时,可以对充满民族性的图案进行提炼,推演变形再创作。同时也要注意时代潮流的发展变化,在画面处理中适当增添一些现代审美所需要的视觉表现和个人风格,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儿童的审美认知水平。例如熊亮所创作的《京剧猫》(如图2)绘本,将京剧脸谱和绘本主人公猫的脸相融合而进行角色塑造,就很好地体现了民间艺术造型和绘本创作的融合。

(二)民间特色色彩体系

民间艺术特色色彩多使用纯度较高的、互为补充的颜色,组合起来比较显眼、具有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民间年画匠人有个口诀:“红配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白比黑、公明极。”[3]概括了民间艺术常用色彩的特点。学者对儿童的色彩偏好研究证明,儿童的色彩偏好和民间艺术色彩取色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创作时,如何运用这些单纯的色彩表达多种画面情绪与内容,遵循儿童认知又要创造富有内含的画面,需要我们仔细斟酌。

(三)自由的东方特色构图

西方绘画以精确的透视作为法则,而我国则将国画构图的散点透视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清明上河图》里所使用的表现形式可以在木板年画和剪纸等艺术品上见到:三维空间通过二维表现,同一平面展现不同时空,同一纬度打破逻辑规则展现不同事物,讲究圆满完整等特点[4]。从以上例子可知:东方特色的构图想象力丰富,自由奔放、感性而充满童趣。在数字绘本创作中如果把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构图方式合理运用,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画面语言,打造出戏剧效果,形成独特的绘本动感和节奏感。

(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材质

民间手工艺品材质多样,如雕塑工艺品有彩塑、面塑,印染有刺绣、蜡染、木板彩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局限于纸质绘本,数字绘本利用其他材质质感的可行性增大,可以将多种材质的创作手段引入绘本。比如可以通过软件将手工艺品的材质和绘本视觉相结合,增添数字绘本的趣味性、真实性,激发儿童参与绘本创作的热情。

四、儿童数字绘本中民间故事的交互体验设计

(一)丰富叙事增强感知

数字绘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交互[5]。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相交互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交互体验,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故事剧情。例如:在一些交互绘本中,通过手指点击等人机互动手势,帮助故事中的人物完成绘本中的剧情,为绘本增添游戏性。在界面设计时设计者要注意儿童在思维逻辑和记忆力等方面尚未成熟等特点,使绘本界面信息图形化、简洁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可降低儿童认知压力,有助于增强儿童对于绘本的感知能力[6]。

(二)情感交互设计

儿童的许多情感是在本能层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刺激儿童生理感官,引发儿童兴趣,在初次使用时就给予其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儿童产生经验联想,获得新颖感。结合传统民间色彩体系,选用明快的色彩,形成明快的情绪影响[7]。同时也要注意提升操作乐趣,满足社交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触摸交互建立与儿童的情感连接,例如:滑动、两指和重力感应等形式,提供多样操作变化。同时注意帮助儿童确立自我认知,引导自我实现,提升儿童使用时的沉浸感。在创作中可以使用第一视角或模拟人物与其交流,方便儿童情感代入,帮助其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文化内涵与媒介质感

对留白、线条、皮影、剪纸和刺绣、窗花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并融汇贯通,以此表现应用装饰,追求界面设计和谐均衡又不失主体特色。比如在绘本APP《山野日记》中,界面图标充满绿色植物的点缀装饰,还叠加了许多木纹质感的纹样,奠定了整个APP自然清新的基调,激发使用者对于自然美好的向往(如图3)。在画面与交互制作中,可以多采用传统文化元素,增强渲染力。

(四)多语态转换

如今计算机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媒体资源与硬件设备日渐丰富,数字绘本可以依托丰富的媒体资源扩展多语态转换,增强对儿童的新刺激[8]。我们在设计交互时,经常用到视觉和听觉的语态,特别的是智能化带来封闭便利的环境致使在视觉上给予的刺激越来越强[9]。为了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积极尝试触觉、味觉和嗅觉的转换,比如可以将数字绘本程序与实体周边产品联动,运用AR等技术将虚实结合起来,脱虚向实,增強“五感”的多语态转换[10]。

(五)系统化设计

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故事的专业与权威,要有一定的游戏性,制作用户画像、明确服务人群,确定重点服务人群。如《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中所说,交互框架是基层建筑,负责统筹屏幕布局,工作流程等细节。面对复杂的数字绘本交互逻辑和交互行为,要及时确定交互框架打好基础、把牢重点、补充细节。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以绘本视觉设计、儿童心理学以及交互设计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儿童和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儿童绘本应如何设计、如何发展,以及有关实践途径与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绘本通过图像为主的视觉形式,可给孩子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新途径,数字绘本的产生能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形式,将两者优势融合,必将为孩子们更好地讲述中国民间故事。

参考文献:

[1]许妮娜.儿童画与农民画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刘鹂.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及价值[D].汕头:汕头大学,2010.

[3]杨成寅.潘天寿先生授课语录选载[J].新美术,1981(1):77-79.

[4]王瑶.中西方艺术发展的不同——以中西方绘画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6(7):113-114.

[5]罗皓天.儿童数字绘本交互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6]朱琪颖.基于体验的儿童动态绘本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2(5):251-252.

[7]刘晶.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利用与重构[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6.

[8]曾奇琦.中国传统元素在数字化儿童绘本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2):146-147.

[9]盛歆漪,胡心怡.数字时代下儿童交互绘本设计特点研究[J].装饰,2016(8):136-137.

[10]张立杰.民族民间文化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5(11):149-150.

作者简介:王清慧,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胡梦婷,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
超数字化: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