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2020-11-06呼正萍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文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贡献了巨大的能量,其可以开拓公众的视野,也能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国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进行创新与改革十分重要,只有完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技术,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提升群众的阅读意识,增加大众的知识储备,使公共图书馆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引言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希望可以得到质量更高的社会服务。在此背景下,要不断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料管理进行创新,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给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更好地查询与检索,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让人们的读书需要得到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公共图书馆的资料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负面影响依然在,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會遇到一些阻碍与问题,才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鉴于此,本文将对大数据时代下优化公共图书管理资料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1.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和价值意义

1.1. 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做好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还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改革和创新应该想数据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读者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解决供需不对称、资源浪费、空间占用等问题,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2. 价值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能够促进图书馆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调查显示,此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自然少不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创建线上支付、APP选购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借阅、购买等服务,后台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的管理,确保图书馆可以为读者群众提供更多快捷、便利的书籍资源。

2.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策略

2.1. 构建智能化的服务体系

大数据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就是为了促进图书资料管理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质量高的、细致的服务。大数据时代融入到公共图书馆资料管理中,首先应该对读者的读书兴趣与需要进行分析,借助大数据提升智能化的服务水平,得到读者的喜好信息,依据读者的兴趣爱好推送相关的内容,让读者进行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依据个人的浏览信息,可以得出这个人的兴趣点在哪,然后在首页推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有的人原意阅读关于近代历史的书籍,大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在电子图书馆中去查找,让读者更便捷地去阅读,进行自主的选择,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资料管理,还要注重读者的感受,创设便捷的检索方式。将不同类型的书籍设置不同的编号,按照编号去检索更方便,然后同一作者的书籍也可以进行分类,让读者输入关键词即可查找,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检索,逐渐丰富阅读材料。读者自身可以构建自身的“私人读书库”,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纳入其中,收藏起来,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让读者享受阅读的过程。公共图书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服务模式更加主动,服务质量更高,读者更愿意进行资料的收集。

2.2.转变思想,树立“互联网+”管理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的有效管理。首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了解“互联网+”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的改变,在思想上接受并认同新理念、新技术,深刻认识到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是大势所趋。其次,公共图书馆要把握“互联网+”时代为管理水平提升带来的契机。一直以来,很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进展缓慢,原因在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根源在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新理念,没有将新技术运用于工作中,管理观念的落伍导致了管理工作的落后。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再次“,互联网+”时代为管理人员提升工作能力创造了条件。新时代必定会带来新技术,新技术需要新技能。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树立“技术提升能力”观念,将了解、学习管理技术的过程看成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3.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优化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和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计算机管理、运行能力,不仅要扩大计算机的存储量,还要提升计算机的运行能力,使其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增加图书借阅的渠道和方式,拓展数据阅读的内涵。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对读者实施互动服务,通过电子查询、意见反馈、交流互通等方式,了解读者的需求并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如,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发布书籍推荐等信息,读者也可以在公众号中办理电子会员,通过积分等方式获得更多阅读机会和服务项目。在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要积极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2.4.注重开发,善用“互联网+”资料渠道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利用“线上+ 线下”的采购模式加快资源更新速度。如今,图书资料的采购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图书供应商越来越多,图书采购越来越方便,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下单订购图书资料,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与知网、万方等知识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充实图书馆馆藏资源。其次,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更新资源内容,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馆藏实际情况开发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并制作成文图、音视频等供读者获取。再次,公共图书馆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图书资料特色品牌,通过读者互相推荐、向图书馆推荐等方式,在补充图书馆资料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图书资料品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资料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其正确发展方向,一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文化体系改革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丹琳,王丹璐.试论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J].明日风尚,2018(13):337-337.

[2]   卢敬芳.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8):51-52.

[3]   梁继宏,张伟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创新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7(4):30-32.

作者简介:

呼正萍,(1964.6-)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称:副研究馆员,学历: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图书资料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及创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