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请回答1988》叙事艺术

2020-11-06何嘉欢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何嘉欢

[摘要]如何叙事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都是至关重要的,叙事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成败。《请回答1988》这部青春怀旧类型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1988年住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的五家人的故事,从平凡的小市民出发,描绘他们之间温暖的亲情、邻里情和年轻人之间爱情。该剧播出就在韩国以及中国引起了很大的的反响,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这部剧吸引大众的原因不仅仅是其青春怀旧的类型和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主题,更是离不开其对叙事的把握。本文将从叙事母题、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以及声音叙事这三个方面对《请回答1988》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叙事母题;艺术再现;声音叙事

叙事艺术从叙事体影视剧作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叙事手段和叙事方法,其中叙事手段也是剧作元素的运用技法,比如结构的编织、情节的设计、冲突的组合等;叙事方法是指故事展开的形式。

韩剧作为韩流文化的载体在中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加,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中,韩国凭借其完整成熟的电视体系淘汰了原有的简单的类型剧,取而代之的是高水准、精制作的高质量韩剧。

“请回答”系列在韩国一经播出就反响热烈,其中《请回答1988》更是超越《请回答1997》和《请回答1994》,在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收视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叙事手段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结合韩国当时特有的文化来分析《请回答1988》在情节设计和故事展开的形式中体现出的叙述艺术,并从中发觉(掘)其在叙事上的创新之处,希望为国产剧的叙事提供启发。

一、明确的叙事母题

(一)友情母题

“母题”一词最早用于文学作品研究,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人物或故事情节等,放在影视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把母题理解为组成影视作品中的一个小的情节元素,这些元素特点鲜明,可以从一部作品中剥离出来放到另一个作品中。相较于“请回答”系列的其他两部作品,《请回答1988》则更是注重对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冷漠的邻里文化的反思。友情母题不仅仅存在于几个年轻人之间,就连父母之间的友情也是时刻打动着观众。吃饭的时候,各家总会互相分享自家做的食物,所谓“礼”轻情意重,这些菜成为双门洞这五家人特有的情感符号,传递美食的过程也是传递邻里友情的过程,最后正焕不由得发出感叹说:“与其这样不如在一起吃算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出现穿来穿去送菜这样略显荒诞的行为,它像一种连锁反应,使这几家人正是导演通过这种夸张的叙事方式放大了所要体现的友情母题。

(二)亲情母题

亲情的刻画在剧中简单但是很真实,搞笑又不失温馨叫。下雨天,阿泽父亲给阿泽送伞,院长让阿泽的父亲进去等,但他坚持在棋院外等阿泽出来,怕影响儿子下棋。其实这些细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往往被忽略,更不用说被感动,《请回答1988》再现了这些情节,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我们更加珍惜亲情。剧中,我们还能看见中国传统儒学的影子,即儒学中的“孝悌”文化,比如二女儿的名字“德善”的寓意是希望她遵守儒学之道,以“德善”为先。但这并没有成为体现亲情的核心内涵,导演在爱的基础上弱化了道德体制下的服从和专制。作为老二,德善在家中处于尴尬的地位,既要忍让成绩优秀的姐姐,又要谦让疼爱弟弟,就连生日也要和姐姐一起过,孩子本能的对爱的渴望让她终于爆发出不满,但是她的父母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镇压女儿的情感,而是对女儿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并为德善补上了生日蛋糕"。在这过程中,德善和她的父母都互相理解了彼此,都得到了成长,同时亲情母题又与成长母题相互交织。

(三)成长母题

成长母题在影视剧叙事中十分常见。《请回答1988》只有短短20集,但是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我们都能看到每一个主人公的成长和五个家庭的成长。德善奶奶去世时,在家里的大哥回来之前,德善的父亲和姑姑们都是有说有笑的招待客人,德善很不解,但是当大哥回来之后,大人们终于抑制不住悲伤,抱头痛哭。德善看到这一幕也终于理解了大人们,此时德善的旁白响起:“大人们只是在忍,只是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任,大人们也会疼。”在孩子看来,失去了就要表达悲伤,以此来表现出对逝者的留恋,但在成年人身上,悲伤可以用一万种方式化解,比如隐忍。德善成长了,她明白了大人们所承担的责任。与此同时奶奶的去世也是传统时代的逝去,时代在德善眼里已然开始发生裂变,社会和时代也在成长。本剧中的成长母题不仅仅是伴随着每一个角色,更是伴随着一个时代,契合了观众的心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四)爱情母题

本剧中是以女主德善的爱情作为叙事主线的,德善一开始喜欢善宇,但是善宇喜欢德善的姐姐,她不得不放弃,后又与正焕互生好感,但是正焕得知阿泽也喜欢德善之后他不忍心伤害阿泽,选择放弃,而阿泽的坚持也最终打动德善,有情人终成眷属"。不难看出,该剧的爱情母题并不新颖,但是编剧将纯洁的爱情和纯真的友情结合就格外打动观众,而最后德善和阿泽在一起的结局也是一个剧情上的反转。与友情母题交织的爱情母题,让原本不新颖的爱情母题有了其自身的特色间。

这四个母题都没有独立的出现在剧中,而是相互交织,从而使该剧在借鉴传统母题的基础上又自成风格。亲情,友情,爱情,成长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母题在以德善为代表的青少年的眼中发现了它们夹在舊时代和新时代的缝隙中的怪异性和荒诞的色彩,这种怪异性和荒诞性正是当时韩国人的生活的裂变所产生的,社会已经开始转型,但这种转型其实不是基于社会面貌的新闻层面的叙事,而是每个人的内心,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裂变,这也正是这部剧叙事的宝贵之处。反观近期的国产剧,很少有能够沉下心来描绘细腻真挚的情感,而是一味地求“高”求“大”,失去了让人反复品尝的韵味。

二、对生活现实的艺术再现

(一)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

本剧一开始就将汉城奥运会、大学生民主游行等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在观众眼前,并将女主角成德善做奥运举牌小姐作为整部剧的事件基点,为整部剧架设了时代背景,勾勒了人物群像",从一开始便唤醒了观众的记忆符号,再通过后期的艺术渲染,让观众同时从物质和精神上感受到了韩国当时的飞速发展"。相较于其他剧把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当做故事背景一带而过,《请回答1988》则是将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德善生活中的一部分,并讓其参与其中,在第一集中就详细地讲述了德善是如何被选为举牌小姐,但是由于举牌的国家马达加斯加的退赛而导致德善感到难过失落,这种难过的情绪导演并没有让德善自己消化,而是将这样的情绪转移到家庭中,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也充分了解了德善所处的家庭的状况以及德善在家中的地位。德善最后仍是获得了举牌小姐的资格出现在了电视上,她的父母甚至是平时对她刻薄的姐姐也关注着这一时刻。这种强烈的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参与感,充分还原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真实样貌,对此中国观众也有共鸣。1980年,为抵制全斗焕的军事独裁,光州许多学生和市民上街进行民主游行,政府对他们进行了武力镇压,伤亡无数,新总统卢泰愚保护全斗焕,抵制民主化的行为遭到了学生的反对,出现了大规模的学生民主游行。剧中宝拉开始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参加游行,但是到最后,她理解了父母的用心,含泪放弃。这表面上是反映了宝拉的斗争精神和坚持民主政治的决心,但导演的意图是想通过宝拉这么一个小人物映射当时的大环境,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既达到了本剧在叙事上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韩国的出国潮,风靡韩国的香港电影《英雄本色》以及对当时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等回忆和呈现,不仅仅使剧中生活在那个年代下的人物感到兴奋,同时也将这种幸福感通过对历史真实的还原传递给观众。

(二)对生活细节的聚焦

生活中的细节往往最能打动观众,而《请回答1988》中对生活细节的浓缩和提炼也是其叙事上的亮点。宝拉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父亲很少交流,但是想为父亲做些什么,就用自己的工资为父亲买了一件衬衫。但是,因为不知道父亲的穿衣尺寸,衬衣买小了,父亲依旧穿在身上,并说就喜欢这种紧身的效果。一件衬衫连接了一对不善表达情感的父女。阿泽和父亲都不善言辞,父亲明明不会做饭但是仍然坚持亲手为儿子做饭,笨拙的用手去测量煮饭的水位。剧中这样的细节很多,可以是一双买

大了的皮鞋,一个随身听,一个妈妈们想要的新式燃气灶,甚至小到一个“世界杯”甜筒,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琐碎都是当时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些事物上凝结了人物的情感,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向观众诉说着一个个质朴却动人的平凡故事,还原了一个真实可见的时代。

三、声音叙事体现生活哲理

(一)画外音的运用

《请回答1988》故事的展开形式是德善在多年之后用一个亲身亲历者的身份向采访者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所以剧中画外音的运用很多,导演也是借助画外音向观众传达人生哲理。第一集刚开始就是一段德善介绍1988年时代背景的画外音,通过她的叙述,观众便从一个小切口窥见了一个大时代。而结尾都会呼应开头,用一段旁白在阐明每一集的哲思的同时升华了主题。在最后一集结尾,德善的画外音说:“岁月依然流逝,一切终将过去,青春之所以美丽,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在刹那的瞬间耀眼闪烁之后,再也无法回去。涌出眼泪的青涩岁月,我也有过,这种青春。”这段画外音不仅直击观众内心,同时也是通过叙述者的口吻将整部剧想要表达的哲思一时间终会流逝,青春也不会重来,但我们的一生总有一些永远年轻的东西被珍藏心底传达给观众。德善的每一次通过画外音所发出的思考和感悟也是她对过去的告别。德善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叙述往事,我们也能从她的口吻中感受到那时激情的青年时代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感伤。

(二)音乐语言

在《请回答1988》中全部插曲共360首,平均8~9分钟就会出现一段音乐,可以说这是一部完全被音乐笼罩有强烈的音乐叙事风格的电视剧。这些音乐中大多是韩国80年代的怀旧金曲,具有一些伤感怀旧的意味,这正传达了主人公对青春已逝的伤感,同时也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哲理:时间易逝,要抓住青春。具有特殊时代特点的歌曲中的歌词也映射了在当时年代下,人们的内心情感,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背景。德善的父亲成东日失去母亲后与年幼丧母的阿泽有一段对话,成东日问:“你是否会经常想起你的母亲。”阿泽的回答是“每天每天都会思念。”这时背景音乐选用的是当时韩国著名歌手金昌完的《青春》,这首歌伤感悠扬的曲调加上歌词,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叙事符号,不仅把失去母亲的悲伤和对母亲的思念这层表面情感表达出来,更是通过音乐叙事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无限怀念"。在音乐叙事这方面《请回答1988》是成功的,相比较那些千篇一律的青春影视剧配乐,这些具有年代感的音乐完美地配合了当时的时代特征,让观众一听到背景音乐就想到《请回答1988》,就能透过音乐看见那个有声的1988年。

结语

《请回答1988》叙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用小的细节展现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转变,通过一群孩子和五个家庭的生活加以夸张的叙事,展现了当时韩国人生活的裂变以及处于转型中的韩国的时代风貌,而这种叙事方式使想看文化的观众看文化,想看历史的看历史,想来消遣的观众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娱乐性,使得这部剧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赵孝思,沈亮.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3-4页.

[2][3][4][5][6]潘爱玲.青春怀旧剧《请回答1988》的叙事母题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100+102.

[7][8]张文超,刘沫潇.从韩剧《请回答1988》看电视剧与跨文化传播[J].西部学刊,2017(02):34-36.

[9][10][11]闫美璇.韩剧《请回答1988》的可看性研究[J].辽宁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