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重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析
2020-11-06刘欢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和事业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创新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新机遇。为了顺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抢抓新机遇,就要正确运用课堂教学方法,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区域教育基地,结合这三个策略进行教学重构。
关键词:新时期;思政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守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新时期,我国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出不少新变化、新特点,为适应这些新变化,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对高校而言,明确和落实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提升课程内容的有效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分析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此句,勉励广大青年应加强学习,认识世界,增强本领,以达国家对新时代青年所寄予的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一)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智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正确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生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自觉屏蔽政治色彩浓郁的偏见言论,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成果体现,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蕴含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学生明确新时代所赋予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树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牢固信念,树立开拓创新理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和事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用“扣扣子”的比喻,充分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引导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大学生处于学业与职业的连接点上,也是人生价值观和事业观形成和确立的特定时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事业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职业素养,才能为将来在社会中、在工作中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和事业观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机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分析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期最显著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新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创新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新机遇。
(一)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还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本色,这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1]156新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新机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要求
2019年3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运用“八个相统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明确的方向。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从“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完善教材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增强思政课效果”、“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五个方面20项,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新要求,为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新机遇。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方便,达到“一机在手,知闻天下”的效果。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认知和接受的速度越来越快,但由于年纪较轻,社会阅历较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错误的观点和思潮时,是非辨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较为薄弱,这就需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供给,及时聚焦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解答他们的思想困惑,调正他们的思想偏差,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发展,为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带来新机遇。
三、重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分析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机遇,要牢牢把握教学规律,结合以下三个策略进行教学重构。
(一)正确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当前,以教师主导,“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仍是主流。从列宁灌输理论的角度看,采用“灌输型”教学方法,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思政课的受众是个性鲜明、自我主体意识较强的95后和00后大学生们,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变化,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灌输”属性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坚持和加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阵地是否被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新的探索,倡导“既有权威又存在平等吸纳的双向互动式沟通教育教学模式”。
(二)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教学手段。慕课、超星等各类学习平台,图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刺激更加深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带有一定的虚拟性,但这也为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信息的及时传导和反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重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创建新媒体平台,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构建“微”平台,拉近“微”距离,搭建“微”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唱响好声音。
(三)合理运用区域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没有祖国的安定繁荣,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合理运用区域内红色资源和爱国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烈士公墓祭拜先烈、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直击心灵,促使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華,将爱国主义情怀落实到学习和实践中,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翟屿潼.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途径[J].学理论,2019(12):156.
[2] 佘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 朱民强,葛洪刚.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
作者简介:刘欢(1989- ),男,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