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差异及相关教育启示
2020-11-06杨维思
摘 要:高职院校里同性恋学生是不能被忽视的教育群体。高职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关系到校园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同性恋学生的成长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总体被接纳的程度较好,但需要在班级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性恋现象,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增进了解,同时防范相关疾病。数据显示,同性恋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较异性恋学生更多,同性恋学生对自我探索的需求程度也更高,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学生;同性恋;教育引导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发放问卷,收回631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267份,大二166份,大三198份,各年级人数较为均等。但由于所选学校及专业的限制,女生500人,男生131人。其中同性恋人数为23人(占比3.65%),异性恋人数为608人(占比96.35%)。
(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法和个别访谈法完善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调查问卷》,问卷题目来自于国内已有的对同性恋态度的相关题目,并结合研究内容加入了新题目。邀请了1位心理学专家对问卷内容涉及的四大方面进行了审核,最终确立了29个问卷项目。
(三)统计处理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差异
在“您周围的同学对同性恋的态度”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16.175,P=0.003**。82.61%的同性恋学生感受到包容、接纳。但是在参与调研的608名异性恋学生中有158名学生(占比25.99%)选择尽量忽视和避免讨论此问题。
在“是否愿意与有同性恋倾向的同学生活在一个宿舍”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7.959,P=0.019*。同性恋学生中有78.26%的学生愿意与有同性恋倾向的同学生活在一个宿舍,但是只有55.26%的异性恋学生愿意与有同性恋倾向的同学生活在一个宿舍,有12.66%的异性恋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还有32.07%的异性恋学生表示愿意但心里会不自在。
在“是否愿意与有同性恋倾向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某项校园活动”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3.186,p=0.203。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同性恋高职学生表现出更大的意愿(比例为91.30%),异性恋高职学生也表现出较好的接纳态度,其中76.15%的异性恋学生表示愿意。
在“任何情况下,同性恋者在校园里都不应该受到歧视”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t检验分析结果t=3.416,p=0.001**,同性恋学生表示出更多的赞同与异性恋学生的态度达到显著差异。在同性性行为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都表示出理解和赞同,虽然同性恋高职学生更为赞同,但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t检验分析结果t=3.212,p=0.001**,都表示出支持该观点,同性恋高职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赞同,与异性恋学生之间呈现显著差异。在“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取向,TA应该竭尽全力去纠正自己”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t检验分析结果t=-2.196,p=0.039*,异性恋学生的统计结果为3.28±0.93,同性恋学生的统计结果为3.91±1.38,两群体都支持“不用故意纠正自己”,但是同性恋学生表示出更多的支持态度,与异性恋学生的态度呈显著差异。
在“是否会将同性恋与艾滋病等类似疾病联想到一起”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3.287,p=0.193,结果不显著。参与调研的异性恋高职学生中30.76%的学生表示会联想到一起,50.99%的学生表示不会联想到一起,还有18.26%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参与调研的同性恋高职学生中30.43%的学生表示会联想到一起,65.22%的学生表示不会联想到一起,还有4.35%的学生表示不确定。
(二)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认知及心理需求差异
在“您是否了解过涉及同性恋话题的内容”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7.637,p=0.006**。参与调研的同性恋学生中有91.30%的学生表示了解过,但只有63.16%的异性恋学生表示了解过,两类人员之间的结果呈显著差异。
在“如果您有同性恋倾向,您是否愿意与好友或亲人分享您的感受”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1.517,p=0.468,差异不显著。43.48%的同性恋学生愿意与好友或亲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也有39.13%的同性恋学生表示不确定,17.39%的同性戀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31.41%的异性恋学生愿意与好友或亲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也有49.18%的异性恋学生表示不确定,19.41%的异性恋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
在“如果让班上同学得知你是同性恋,你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18.926,p=0.000**。60.87%的同性恋学生表示没有压力,但只有22.04%的异性恋学生表示没有压力。
在“你总是遇到一些人际困扰”、“你是否出现过抑郁情绪”、“你的宿舍关系如何”这三个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都未达到显著差异。同性恋学生在这三个项目上表现稍差,出现的人际困扰和抑郁情绪较多,宿舍关系也较差。
在“总会出现一些莫名的心理压力”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5.583,p=0.018*。69.57%的同性恋学生表示会出现莫名的心理压力,而仅有44.57%的异性恋学生表示会出现莫名的心理压力。
在“大学里,心理老师或辅导员,有没有跟班上同学深度探讨过同性恋的话题”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0.318,p=0.573,差异不显著,69.57%的同性恋学生和63.82%的异性恋学生都表示没有跟大学老师深入探讨过这一话题。在“是否想了解一些关于同性恋的知识和话题”这一项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卡方分析结果χ?=15.979,p=0.000**。91.30%的同性恋学生表示想要了解,然而只有48.85%的异性恋学生表示想要了解。
三、讨论及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高职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差异的分析及启示
同性恋学生感受到周围同学的接纳程度比较高,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同性恋学生的总体校园生活环境是比较融洽的。但还有四分之一的异性恋学生表示尽量避免讨论该问题,这与同性恋学生良好的感受存在实际出入。不排除异性恋学生为了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刻意地表现出包容和友好。真实的心理接纳程度并没有同性恋学生预想的高。
异性恋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不愿意与同性恋学生在同一宿舍生活,且数据结果呈现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异性恋学生对同性恋学生的真实接纳度其实并不高。因为宿舍是一个相对隐私和封闭的生活场所,更容易折射出异性恋学生的顾虑和真实态度,但是异性恋学生并不排斥与同性恋学生一起参加校园活动。对同性恋不应该受到歧视以及对同性性行为的包容和理解的研究结果,又表现出校园里对同性恋学生基本的尊重、理解、包容是客观存在的[1]。
在“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这一项目上,同性恋学生表示出更多的赞同。以及“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取向,TA应该竭尽全力去纠正自己”这一项目上,同性恋学生表示出更多的反对,虽然这个项目,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观点大体一致,但同性恋学生的反应更强烈、程度更深。也说明了异性恋学生可以理解同性恋学生,但是在程度上两者是有显著区分的[2]。由此也说明异性恋学生并不能真正的体会同性恋学生的感受。
最后,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都有占三成的学生会把同性恋与艾滋病等类似疾病联想到一起,说明他们对同性恋性行为可能引发的疾病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有超过半数的高职学生表示不会联系到一起,表现出他们对同性恋性行为可能引发的问题持乐观和较为开放的态度。对同性性行为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的认识还不足,值得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综上所述,同性恋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总体被接纳的程度较好,作为学校老师或辅导员不用太担心同性恋学生的在校生活现状。但需要在班级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正确地认识和接纳同性恋学生,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增进了解。同时应该加强对同性恋学生所在寝室的关注和管理,避免因寝室关系问题造成人际冲突。同时可以通过班会、宣传栏、谈心谈话等途径加强同性恋学生对艾滋病等疾病的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
(二)不同取向的高职学生的认知及心理需求差异的分析及启示
同性恋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希望了解同性恋相关话题和知识的倾向,表现出自我探索的程度和需求都更深刻。在“是否愿意与好友或亲人分享自己的同性恋感受”这一项目上可以看出,同性恋学生对他人真实的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程度表示出顾虑,或许是为了不造成好友或亲人的困扰,选择自我隐忍。但是又有超过60%的同性恋学生表示,让班上同学知道自己的同性取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说明同性恋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对同性恋的总体接纳程度较好[3]。
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发现,69.57%的同性恋学生表示较容易产生一些莫名的心理压力,这也是从侧面说明同性恋学生在自我接纳、人际交往、校园生活中确实比异性恋学生存在更多的内在冲突。但是在“你总是遇到一些人际困扰”、“你是否出现过抑郁情绪”、“你的宿舍关系如何”这三个项目上,虽然同性恋学生表现稍差,但跟异性恋学生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同性恋学生一直在努力适应社会和环境,基本能克服困难,做到较好的适应。但同性恋学生遇到的现实挑战和困惑也是客观存在的。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老师应该多掌握与同性恋相关的知识,在谈心谈话或心理咨询中帮助同性恋学生敞开心扉,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合理排解心理压力。鼓励同性恋学生向可以信赖的好友或亲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应该多关注同性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人际交往情况,做好定期的观察记录,必要时进行干预和寻求专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罗曼.“同性恋”研究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34~35.
[2] 刘予玲.异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及其干预[D].郑州:郑州大学,2010.
[3] 庾泳,肖水源,王希等.长沙市两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69-371.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9-5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维思,四川財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心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