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视阀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2020-11-06梁家翠林琪心邓钥琼
梁家翠 林琪心 邓钥琼
摘 要: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建设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在部分高校,由于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培养教育不深入、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少数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不高、培养教育方式局限多等因素制约,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为此,高校应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的培养教育,拓宽学生党员发展参与主体,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方式,为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党员提供保障。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高校学生党员(以下简称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要素。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党员,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部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因此,高校如何强化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学生党员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全面质量管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定义为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改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组织内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让客户感到满意和组织内外的成员及其社会收益实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上,即以提高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有效动员全校师生以及相关人员建立起科学严密高效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学生党员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党员的全部活动。学生党员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可概括为四点。第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学生党员质量是在学生从入党申请人到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生党员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党员发展程序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为了确保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有必要全面把控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第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强调组织内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直接影响人和间接影响人,包括高校各级党组织、全体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见习单位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因此,学生党员发展的全员参与要求在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其他师生、学生家长以及见习单位的参与度。第三,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学生党员发展的全方位管理强调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其他综合素养的考核管理。因此,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学生的公民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第四,全方法的质量管理。学生党员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综合运用多种培养教育方法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培养教育停留于表层
发展党员的程序包括入党申请人提出入党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程序。在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应高度重视培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过多地注重发展党员流程中的书面材料整理和审核而弱化了培养教育,导致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未能达到相应发展阶段的要求,严重影响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对转正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存在缺位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一方面,学生党员一般是在大四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大四的学生刚好需要外出实习,这就造成校外实习的学生党员未能每次都按时回学校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更不能主动完成党所分配的任务;另一方面,部分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未能激发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努力。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略显薄弱。学生党员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跟进、培养教育的过程,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部分高校,现有的党建工作人员还不足以完成党建工作要求。一方面,资历深厚的专职党建工作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新入职的专职党建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无法胜任党务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是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或辅导员担任,学生党员阅历不深、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且自身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党建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如果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兼任过多的党务工作,则会加大其工作量,容易出现纰漏。
(三)少数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从“非党员”到“党员”的身份转变过程中,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功利性和盲目性。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纯正,但是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入党更利于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还有些学生则缺乏主见,盲目跟随其他学生或者听从家人的意见申请入党。无论是功利性的入党动机还是盲目性的入党动机,都缺乏对自身全面發展与国家发展这两者的关系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是政治素养不高的表现。第二,部分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不深,更无从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第三,部分大学生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出现思想松懈、责任感低等问题。这些学生将入党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认为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即为任务完成,于是在入党过程中表现积极,成为正式党员后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第四,部分高校将学习成绩作为入党的首要标准,甚至将担任学生干部作为入党的条件之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四)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方式局限多
《意见》明确提出,拓宽党员教育培养途径。但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培养教育方式局限于固定的模式。总体而言,入党前后所采用的培养教育方式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被动式教育多,主动学习少。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形式局限于灌输式教育,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培养教育,均以单方的讲解为主,缺乏互动性,无法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提升思想认知;第二,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活动。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考察方式停留于理论考核而忽视日常行為表现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培养教育过程中学得的理论知识最终需要运用到实践中,仅有理论没有实践,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且实践能力不足。第三,重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考核,轻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考核。这种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助长了学生在接受培养教育过程中敷衍了事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无法得知培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策略
(一)构建“全过程”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力度
学生党员质量是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发展后评价出来的。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应切实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入党前,做好党的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将党的相关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时,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开展党的相关知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从思想上入党。入党后,做好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加强党的宗旨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注重知识技能教育,推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此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稳定,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需要密切结合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结合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二)推行“全员参与”的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性
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者与其他师生、学生家长以及见习单位的协作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性。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确定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党员和非党员的意见。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除了由学生党建工作者担任,也可以由其他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如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等正式党员担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在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时候,除了采用个别谈心、平时观察等方式,还应综合学校其他师生、学生家长以及见习单位对学生情况的表述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现实表现。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是学生党员发展最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能否平稳有效运行。因此,“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策略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数量。在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学生党建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按要求配齐兼职学生党建工作者,如优秀学生党员和其他教师党员。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质量。一是强化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具备科学的、坚定的价值导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理论素养;熟悉并掌握党的性质和宗旨、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优良传统等党的基本知识。二是强化学生党建工作者的质量管理理念,对其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教育,培养其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三是强化学生党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落实学生党建工作者培训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使学生党建工作者熟知自身的工作职责,增强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宣传教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能力。此外,还应聘请在学生中有影响、有威望的党员教师、党员专家、先进模范人物、离退休老同志充实学生党员教育师资力量,确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倡导“全方位”的学生党员素质考察理念,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核内容。为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在加强政治考核,严把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升学生党员的公民素养。通过公民素养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要求每一位学生党员模范遵守并自觉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二,提升学生党员的身心素质。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在学生党员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和比赛,提高其身体素质;开展各类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提高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见习、“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制度以及环境保障,保证学生有条件参与这些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而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第四,提高学生党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是衡量学生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培养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为日后参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实施“全方法”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有效性
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方式是影响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突破以往党员培养教育的固定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有效性。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和掌握都依赖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因此,在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二,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培训应采用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线下培养教育的同时,需借助网络新媒体构建党员培养教育重要阵地,通过学校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积极宣党的理论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实践是人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党员进社团、进班委会、进课堂、进宿舍、进社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三,坚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重的评价体系。在党员的教育培养中实施评价既是鉴定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也是判断党员教育培养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评价的效度,应改变以往评价主体单一、重量化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重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整合学生党建工作者、党员教师和学生、非党员教师和学生、家长、见习单位以及学生党员自身等多方面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帮助学生党建工作者及时客观地了解学生在入党的过程中接受各个阶段的培养教育后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并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党员的质量,为创新和完善党员培养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Z].中办发〔2014〕33号.
[3] 赵明,韩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7(03):41-42.
[4] 肖晓哲.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现状、反思与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36-137.
[5] 王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的途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7(13):3-4.
[6] 万艳.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结构性困境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回应——基于互构性治理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2):110-116.
[7] 严立,程利敏.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调查与保障机制研究——基于驻保五所高校的调研数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33-136.
[8]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22号.
[9]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9年度党建课题“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KT201906)。
作者简介:梁家翠(1993- ),女,瑶族,湖南永州人,助教,硕士,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