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提升数学课堂思维度

2020-11-06孙青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质疑思考小学数学

孙青媚

摘  要:儿童的数学学习需要思维的支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成首要任务去完成。为此,教师就得善于利用教材编写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现实等诸多要素,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引领孩子们思考、争辩、质疑等,从而让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周密性、深刻性等获得长足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思课堂;追问;思考;质疑

构建有深思、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不只是表面上投放多少问题,而是体现在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数学思考”这一主线,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讨论、质疑问难等,让他们经历一次次数学思考的洗礼,从而促进加速智慧的碰撞,激发思维火花的迸发,为思维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得重视由果导因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自觉反思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

一、追问——可能是什么

儿童的数学学习总是具有主动性的,也是富有个性的。针对不同的学习表象,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深究因果关系,以帮助学生自觉地回顾知识形成的过程,认真地反刍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抽象、归纳出数学概念等,让数学学习充满理性,也让数学课堂充盈着思考的芬芳。

如,在五年级“3的倍数特征”教学中,教师就得为学生探究知识搭建合适的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分享、质疑辨析等活动中去,从而在思辨中把握3的倍数特征,明细3的倍数特征的独特之处。

师:你们还记得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吗?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回忆,在小组中交流2、5的倍数的基本特征。

生:都是看自然數的个位上的数,是2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是5的倍数,它的个位上一定是0或5。

生:个位上是0,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师:2、5的倍数有如此明显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是不是也有鲜明的特征呢?

生:估计是有的。我猜想也是看个位上的数,可能是3、6、9。

生:猜的吧!明显有漏洞,你看13、23、43、16、26等是3的倍数吗?

生:可能是1、4、7,比如21、24、27,它们都是3的倍数,个位上有1、4、7。

生:不对啊!11、14、31、41、44、17等都不是3的倍数。

……

师:怎么回事呢?个位上是3、6、9不行,是1、4、7也不行,那剩下的2、5、8、0总可以吧?

生:不行!20、50、22、25、28都不行。

生:我猜,估计和十位上的数有关系的,大家看,3、6、9是3的倍数,十位上是1就都不是了,加上3又都可以了。

生:有道理,1、4、7都不是3的倍数,但是十位上如果是2,它们又都是3的倍数了。

……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猜想的世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学习猜想,是明智的选择。教师要努力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合情猜想,并通过分享猜想,引发学习质疑,达到去伪存真的教学目的。同时,猜想还能拓展孩子们的学习视角,引导他们去探寻其他的学习路径,从而让学习在智慧碰撞中实现突破。

案例中,教师首先采取温故知新的策略,让学生在复习2、5的倍数的同时引起新的思考:3的倍数特征是不是也与2、5的倍数特征类似呢?问题会引领他们去大胆猜想,学生在不同的举例、不断地质疑中发现问题所在,感觉到“此路不通”,进而拓展到十位上的数,从而使研究3的倍数从局部走向整体,并且在学生共同的思量中抽象出3的倍数特征,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平添了几许理性的光芒。

二、追问——到底是什么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需要“理”的存在,也正因“理”而导,才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诱发学习创新的发生,从而开启智慧学习之路。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追问策略,在最为恰当的时候用问题引发学习关注,促进思考跟进,使得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追索原因的探秘中水落石出,使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得以顺利突破,也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理”的光辉。

如,在四年级“平均分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捕捉孩子们学习中有价值的信息,用问题串联这些信息,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加速学习感悟,最终在不断追问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师:通过观察屏幕上的信息,你认为投圈比赛中,到底是谁赢了?

生:当然是女生赢了,因为男生投中的个数是6+9+7+6=28个,女生是10+4+7+5+4=30个。

师:你们也是这样思考的吗?

生:不是这样的。男生是4个人,女生是5个人,比他们投中的总个数是不合理的,人数多当然投中的会多些。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能比较总个数,那比较什么呢?

生:应该比一个人投中的个数,谁多谁就赢了。

生:不过这也不好比啊!女生中有的投中10个,是这次比赛中最好的成绩,但女生中也有最差的4个呀!

师: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应该算出男生每一个人投中的个数,再算出女生每一个人投中的个数,最后比较这两个数,谁大就是谁赢。

师:真了不起!男生每一个人投中的个数,我们就称为男生投圈的平均数。同理,女生每一个人投中的个数就是女生投圈的平均数。

生:哦!我明白了,比较每一个人的,就是比较平均分。

……

师:经过这么多的辩论,平均数到底是什么呢?它又该如何算出来呢?

……

儿童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更需要教师智慧地理答。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重视学生思考的激活,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给他们争辩的平台,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让知识在争辩中越发清晰起来。

案例中,教师利用教材的编写,直接展现学习情境,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当学生说出因为女生总数多就是赢家时,学习争辩就已开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等开始反驳有缺陷的观点。不同的争论,让那些虚浮的数学现象被逐渐剔除,使得平均数的实质在比较中逐步显现出来。案例中,学生从比较整体的总数到个体的单数的这一过程,始终有让人不信服的内容。当学生解读这些不全面的信息时,就能够轻松地发现问题的症结,从而使平均数的理解走向深入,也充满理性。

三、追问——还会是什么

构建深思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有一个深思的历程,而不是给学生一种“难思”的体验,同时还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发现规律,抽象出概念等 [2]。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关键处的追问,特别是“还会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思考、联想思考,使得知识成网、思维成链,也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因思而创新不断。

如,在六年级“众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得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情境,诱使他们用既有的知识、经验等进行积极的发散思考,让学习的视角更开阔,让学习的活力更饱满,也让数学课堂充满理性的意蕴。

师:看这组数据,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生:能够看出最多的量、最少的量,还能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

师:不错!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但这组数据中还有一个新的知识隐藏其中,你知道吗?

生:我发现这组数据中24出现的次数最多,是不是与这个有关系呢?

生:我知道这样的数叫作众数。

师:新名词——众数,它到底是什么呢?

生:我感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生: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师:真是这样吗?会不会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呢?

生(迟疑):不会吧。

生:有可能会有2个数都出现了同样多的次数的情况。

生:也有可能是3个这样的数。

师: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众数是什么呢?

……

师:这是个很特别的例子,像这样,所有的数出现次数相同,没有最多的小部分数,那么在数学上就认为这组数据是没有众数的。

……

对众数的理解并不复杂,但总是有意外存在的。当学生提出数据中有几个或全部的数出现的次数都相同时,他们的学习就进入一种理性的状态,因为他们学会了思考,没有满足于眼前的例子,而是跳出了例题看众数,从而让众数的学习理解达到一个教学预设所无法企及的高度。案例中,学生的争辩,不仅让他们明白了特殊情况下众数的判断方法,更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才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财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思考的产生,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分析思考、质疑争辩等,从而不断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反思力。同时,教师还得善于利用课堂追问这一有效机制,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反思,学会梳理、抽象归纳等,促进“深思课堂”的打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灵勇. 感受追问魅力,提升思维品质[J]. 數学教学通讯,2019(04).

[2]  于正军. 自我追问: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基于儿童视角的教材追问和学法转变[J]. 小学数学教育,2019(23).

猜你喜欢

质疑思考小学数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