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整合

2020-11-06赵士俊

考试与评价 2020年9期
关键词:主动性整合兴趣

【摘 要】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整合,简言之,即根据具体教学和学生实际,对各类教学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再加工的过程,其应有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如跨学科整合、某一阶段或时段知识整合及具体某一节课的知识整合等等。本文以一节课的知识整合为例,试谈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因和必要性、课堂知识整合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给各位一线教师以启发,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  课堂教学  整合  兴趣  主动性

所谓知识整合,简言之,就是将各类零碎分散的知识信息根据人们自己的需要进行处理的过程。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知识整合宽泛地说是对历史知识体系横向或纵向地总结,如跨学科整合、某一阶段或时段知识整合及具体某一节课文内容的整合等等;从狭窄处说就是对一节课文内容的处理,今天我们主要谈的就是一节课文的知识整合。

一、提高学生兴趣,立足师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出发,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则是主体地位是否凸显的体现,也是能否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

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整合必须围绕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服从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整合好教科书上的内容,使之更加生动化、浅显化、深刻化,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听课的负担,相反会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从而上出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历史课。

二、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大前提下,课堂内容整合应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重难点是一节课的主干,也是重心。如果在具体课堂内容的处理上,忽视重难点,那这节课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也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所以,在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中,必须围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展开。

三、必须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范围

课堂教学整合中增补或者拓展的内容,需要考虑到:以不超越历史课程标准和教课书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为度。万万不要盲目整合,什么都朝课堂里补充,什么都朝学生的脑袋里塞,最后只能够增加学生的负担,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逐渐失去耐心与兴趣,最终适得其反,失去教学应有的效果。

四、整合视野要开阔

要想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应在于是否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与链条,而要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与链条,历史视野的开阔性则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在知识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当牵引史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保持其视野的开阔性,而不应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时段或者某一课,只有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才能学好歷史,且越学越好。

五、整合须多联系与比较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说联系与比较是记忆历史知识最好的方式之一,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整合时适当地添加同类事件或同时段事件进行联系比较,在联系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了历史课堂教学中知识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后,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课堂知识整合的方式与方法:

一、围绕目标,适当增补

增补教学内容时,在围绕教学目标的情况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生动,如何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补充香港澳门被列强强占的相关史实,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完成教学难点即学生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创造条件;再如讲同版九年级上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可补充日本和中国参战的历史史实,还可以为以后中国在“巴黎和会”被欺凌及五四运动的发生埋下伏笔。

另外,所增补的内容还必须符合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原则和历史教育的思想性要求,同时材料应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并且所补充的材料应该尽量是少而精的,这个分寸必须把握到位,否则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臃肿繁琐,那就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了。

二、明确重点,精简内容

精简内容是与增补内容相对立的一种方式,许多课文内容含量过大,知识信息太多,如果面面俱到,则会淹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精简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适当削减书本课文内容的枝枝叶叶,把重要部分凸现出来呈现给学生。

在精简教学内容时以下两种情况可以作为精简的对象:一是教材中的非主要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而理解的材料段落;二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部分,学生对这一段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或以前学过或在其他学科中已学过的内容。

三、根据需要,调序校正

编写者在课本编写过程中,许多时候出于某一方面的需要和考虑,课文内容安排的顺序并不符合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正常习惯,从常规的角度看去,许多时候反而显得有些混乱。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我们的认知习惯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调序校正,把不适合学生习惯的顺序调整过来,变成学生能够适应的顺序。

四、读史明智,升华拓展

斐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将有关知识重新提炼、总结,久而久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即培养学生认知规律,获得元认知能力。

历史课堂不仅让学生知道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从历史事件中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这就是一节课的德育中心。如果说文章讲究围绕一个主题,其实一节课也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这节课须升华的德育要求,是一节课的思想灵魂的主旨所在。

最后,我要说,历史不仅仅是记忆的学问,更是思考的学问,因为如果仅有低层次的记忆,缺乏辩证逻辑思维,则不可能做到牢记历史、以史为鉴。而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整合,如果说课堂内容就好比发动机的内部部件,那么整合处理就好比润滑油,只有好的润滑油给发动机部件好的磨合,课堂教学这台机器才会越开越好!

参考文献

[1] 于右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冯艳红.《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整合》课件.平定县东关中学.

作者简介:姓名:赵士俊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年2月 籍贯:安徽省天长市 单位: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 学科:初中历史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主动性整合兴趣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1+1”微群阅读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