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统编教材 优化读写结合

2020-11-06庄锦霞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庄锦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优化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多读多写,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教师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重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实现读和写的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再以习作训练体现阅读质量,通过二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优化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原则

(一)以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段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正确看待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教师应当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差异化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树立语文读写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特性的文本开展阅读教学和习作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启迪学生智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将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生动美妙的乐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模仿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然而有的学生平时对声音不太关注,个人语言积累水平有限,不知道如何写声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等方式让学生关注鸟儿、厨房里的声音,拓展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来自由表达,并回顾课文中的生动语句来试着加以应用,进行读写训练。

(二)积累应用,促进全面发展

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把在文本阅读中发现的较好的词语、句子、表达方法等摘抄写下来进行积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笔记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并经常翻阅,理解记忆,揣摩并体会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储备。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写下来,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材料积累灵活运用于日常的习作中,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的词句,如“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大青树上的铜钟”“蝴蝶停在花朵上”“凤尾竹的影子”等,既与课文表达的情境相吻合,又比较特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特别是有学习价值的词句,让学生在进行交流的同时将其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加以应用。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立足学生发展,激发读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设法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并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读写结合,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身边的景物,描写了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将落叶想象成“金色巴掌”,充满童真童趣,体现了平常生活之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联系生活联想自己上学、放学的路上是否也有美妙的景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作热情,再让学生写一写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使习作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充满生活情趣。

(二)依托统编教材,把握读写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拓展更加丰富多样的读写训练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教材在课后练习部分提供了四幅图画,有美丽的珊瑚、多彩的鱼、可爱的海龟、飞翔的海鸟,图画上的景象与课文在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领悟具体的写法,掌握“……像……”“有的……有的……”句式,“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段式,并通过拓展延伸来让学生积累和丰富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进行读写训练。

(三)注重课堂练笔,加强读写运用

根据文本特性和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练笔是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灵活地安排了一些课后小练笔,小练笔的内容或为顺读而写,或与理解感悟相结合,或顺应学生学习文本时的情感表达需要。

例如,《花的学校》一课的课后练笔设计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练笔要求中的“这样的表达”和“照样子写一写”,都非常鲜明地指向了写法的学习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中各种新鲜的词语和句子,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打下积极的心理基础,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和内化具体写法并加以应用。

(四)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

小学生习作的表达需要借助丰富的语言积累。如果学生没有大量的词汇积累,那么就很难写出流畅甚至词句优美的文章。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阅读、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是让学生积累习作语言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在阅读中扩大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文章写作技巧,将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记录下来,并利用语文课堂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阅读赏析或者是阅读感想交流。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自己身边的小事,并且通过观察与用心体会发现习作的素材,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从而让学生变得更加喜爱阅读和习作,作者细致观察杨梅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的特点来展开具体描写,而且运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如“细腻而柔软、新鲜红嫩、又酸又甜、甜津津”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文本阅读中学到的细致观察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学习描写一处场景或一种景物。在习作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丰富习作内容,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从而达到以读促写,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因此,教师在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将阅读与习作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应用,继而发展学生阅读与习作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小丽.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04).

[2]朱文博.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J].速读(上旬),2017(06).

[3]陈碰芬.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4]朱爱华.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2(09).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