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0-11-06王楠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幼儿教育

王楠

【摘 要】在幼儿园中,一些教师会用外在的奖励和惩罚等方式,通过强制的手段让幼儿听话、遵守课堂纪律。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控和管制,还会恢复原貌。可见,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的。19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自由是儿童学习的基础,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常规纪律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自由与纪律

蒙台梭利提倡让幼儿做到自觉管理自己的行为,认为这才是真正做到了遵守纪律,只有让幼儿自觉地遵守纪律,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由地交谈,这才是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最好的课堂,而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和知识的热爱,才是教师送给幼儿最好的礼物。

一、蒙台梭利自由与纪律教育思想

(一)提出背景

当今幼儿园的常规纪律教育难以让幼儿从根本上养成自律、自觉的好习惯。部分教师只一味地注重考评模式或班级竞赛,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的需求,没有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大多会采用惩罚、命令、物质奖励等方式让幼儿听话,完成对幼儿的纪律管理。这样简单粗爆的管理方式已经慢慢变得不适用,因为这样做不仅忽视了幼儿的需要、减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还限制了幼儿个体发展,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课堂,培养幼儿自觉完成活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遵守纪律和学习知识。

(二)纪律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的纪律教育目的是激发儿童的内在潜力,争取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潜能。在幼儿自由地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教师要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练习,从而让幼儿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肌肉和协调肢体动作,丰富头脑,在幼儿遭遇困难或者失败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反复思考和尝试,帮助其取得成功,按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对新的活动更有信心,从而收获满满的愉快与成就感。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有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的。这样才是真正能让幼儿受益一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内容

蒙台梭利提出,“只有当一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的权利,他才能建立真正的纪律,而非强迫手段培养的纪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给他们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只有幼儿自发进行学习和探索,才是真正有用的学习。教师不能强迫幼儿坐着学习教师认为应该学习的东西,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幼儿创造自由的、轻松的发展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自发地进行学习,引导儿童节制自己的行为,知道遵守规则秩序,这时幼儿园的纪律教育才是成功的。儿童能自觉地遵守纪律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蒙臺梭利认为,教师强制控制使幼儿听话的这种方式,只能培养出愚钝、呆板的学生,这不利于幼儿自由天性的成长,这是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也不符合当代教育的需求。蒙台梭利提出,“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可称他为守纪律的人。”幼儿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选择“工作”,并热衷于“工作”,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耐心和毅力,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强大的“工作的热情”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幼儿在“工作”的过程中,会自觉地遵守纪律,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这是他们自主产生的纪律。相较于常规的纪律教育,这是最好的纪律教育方法。

二、蒙台梭利自由与纪律教育对幼儿纪律教育的启示

(一)转换幼儿教师角色

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一直扮演着指挥者、领导者的角色,幼儿只能服从,这在压抑幼儿本性的同时也限制了个体的发展。教师是严厉的,而幼儿多因惧怕教师而不得不遵守纪律,于幼儿的学习发展没有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对以往的角色进行转换,积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并且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即“自我的教育”。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从安全性出发,有时不敢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这是不利于幼儿独立性发展的,会让幼儿缺乏主见,不能独立地处理好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调节自己,改变自己的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自由活动,而是通过观察来接近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的需要和想法,及时进行指导,关注幼儿真正的需求,耐心地引导幼儿更好地发展。

(二)创设支持发展的环境

在常规教育中,幼儿长时间坐在板凳上上课、读书,幼儿的发展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只能通过说话来释放自己、发泄内心。而幼儿教师在面对这一现象时,往往会严厉控制,认为幼儿在挑战教师的权威,对爱说话的幼儿加以批评,却没有考虑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教师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提供了适合幼儿节奏和步调的环境,是否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等,是否给幼儿创设了充分自由自主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放入丰富的、多种类的活动材料,让不同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充分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从而获得轻松自由的发展。教师除了为幼儿准备这些物质环境,在班里也要注重幼儿心理环境的建设。如果教师平时大吼大叫或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班级的氛围则是紧张、压抑的,这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要面带微笑,对待幼儿要和蔼可亲,营造轻松自在的气氛,给幼儿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这才是真正适宜幼儿成长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教师不仅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更要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给幼儿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幼儿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帮助幼儿内化秩序

教师在要求儿童遵守纪律的同时,要帮助幼儿理解纪律秩序的意义。例如,当幼儿排队喝水时,教师应该耐心地讲解排队的原因:如果不排队,小朋友们挤来挤去,可能会被热水烫伤,把水撒出来会弄滑地板,小朋友们可能会摔伤,摔伤很痛的。在进餐的时候向小朋友们讲述不要说话的原因:对着其他小朋友的餐盘说话不卫生,而且食物容易误入食管,那就要去医院等。当幼儿在活动中抢玩具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懂得合作、学会分享,耐心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和惩罚幼儿。教师耐心地讲解幼儿需要遵守的纪律、秩序,就是将规则内化的过程,可以让幼儿懂得遵守纪律的原因,明白遵守纪律的实用性和价值,这样的做法相较于教师的控制、压迫、喊骂会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耐心讲明幼儿要遵守的纪律,要重视言传身教,这样的“榜样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坚持纪律教育的一贯性

纪律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的相互配合,为儿童树立榜样,注重言传身教,这样大人才会有威严,幼儿才会听话照着做。纪律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榜样作用,而不是强制的说教和简单的奖惩。成人和儿童共同成长,这是督促幼儿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科学教育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科学教育方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刘艳珍.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0).

[4]马金凤.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启示[J].教育观察,2018(12).

[5]周雪艳.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基本理念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5(03).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幼儿教育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