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编三绝

2020-11-06风语者

阅读(中年级) 2020年9期
关键词:造纸术竹简易经

风语者

典故出处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历史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习吸收了夏、商、周三代的文明和知识,融会贯通,提倡“仁、义、礼、智、信”;他首创私人讲学,广收门徒,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这些人把他的学说发扬光大,成为后世几千年来备受推崇的主流学说,孔子也因此被尊为“至圣先师”“圣人”。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今山东一带),他从年轻时起就十分关注天下大事。后因为鲁国内乱等原因,孔子带着弟子们开始周游列国,他考察各国的施政情况,对君主们提出了各种劝谏,但大多收效甚微。到了晚年,孔子开始专心于研究学问,教化弟子,他最爱读的书是《易经》(也叫《易》或《周易》)。春秋时代还没有发明造纸术,那时的书都是写在细长的竹片上,再用绳子串联起来供人们阅读,称作“竹简”。由于孔子读得太勤奋,时常翻阅,以致于后来竹简中的绳子都被磨烂了很多次。这件事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下来,成为后人称颂的典范。“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也被用来赞美那些读书十分刻苦,勤学上进的人。

智慧传递

孔子能够被尊奉为“圣人”,和他读书读到磨穿竹简绳子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即便到了晚年,孔子也是手不释卷,他提倡读书要“温故而知新”,哪怕是读过许多遍的书,每次重读也会有新的感悟。我们对待学习也应有同样的态度,对一本好书就应当有“韦编三绝”的精神,这样才能把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烂熟于胸,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现。

知识拓展

1.《易经》同《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和孔子编著的《春秋》并称为“六经”,是儒学的核心经典。后来《乐经》未能流传下来,只有“五经”留存。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后来东汉的蔡倫改进了造纸技术,才有了成熟可用的纸张。在此之前,文字多记载于龟壳、骨片、竹简乃至绢帛之上。

猜你喜欢

造纸术竹简易经
我所认识的《易经》
韦编三绝
我学会了造纸
韦编三绝
蔡伦改进造纸术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造纸术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
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