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体视域下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0-11-06韩华

家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

韩华

【关键词】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教研活动;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集体进行的一种研究与改进的活动,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目前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教师的主体性缺失、教师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与交流、形式单一等问题,阻碍教师专业发展,而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搭建教研活动平台,增强教师沟通与交流,激发教师群体智慧,共同研究反思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经验,在集体智慧的发挥中形成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成就教师个体和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搭建教研学习平台,增强教师沟通与交流

建立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研讨平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如:共同体内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读书分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专题培训平台,实现教师资源共享的学习愿景,合作参与的动力机制,激发教师的互助热情,增强教师间沟通与交流,增强团队合作及凝聚力,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学习型团队,利用团队资源优势,实现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互助共赢的教育成果,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二、转变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教研积极主动性

教研活动需要改变传统教研模式中的读文章、谈体会等被动接受的教研模式,共同体视域下的教研活动,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研讨环境及内部需求,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主动性,鼓励每位教师在活动中想说、敢说、乐意说,愿意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让教师在共同体教研中共同研究学生的行为、反思教育实践,提升教育经验,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探索多元教研模式,强化教研实效性

幼儿园教研不仅应注重对教师的全面引导,探索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对话模式,展现共同体视域下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自主性,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更要注重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引领,拓宽教研活动类型,以多种形式教研,力求体现教学的真实性、研究的朴实性,增强教研实效性。

(一)专业引领教研模式

以专家指导、骨干引领与教师教学实践结合的教研模式。与幼儿教育专家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采取专家入院观察实地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幫助教师更新教研理念,指引骨干教师带领共同体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二)同伴互助教研模式

共同体教研,不仅要依托于一线实践,而且要走向合作共享的专业发展模式。

1.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结对教研,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及共同体互助作用,一对一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2.集体备课与磨课教研相结合,提升教师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以公开教学为契机,各共同体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引领、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和新入职教师模仿教学的教学观摩,进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多种方磨课教研,改变教师个体思维的局限性,提高教师沟通与合作,让教研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与高效,达到互助共赢的教育成果。

3.集体教研与个别指导结合,以“问题”共享进行教研,鼓励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进行提炼、提升,共同商讨有效解决问题,共性问题集中研讨、个例现象个别指导。

(三)反思与提升教研模式

1.案例分析。组织共同体教师进行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研讨,发掘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实现成员间实践经验的交流、碰撞、反思和重建,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

2. 观摩交流。学习共同体成员定期观摩研讨学习交流,读书交流、资源交流、课程交流、心得交流等,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交流模式,探寻幼儿教师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3. 反思提升。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及时书写教育日记及教学反思,共同体内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反思总结教学实践经验。

4.激励评价。形成教师自评、互评以及他评的多元评价模式,激励教师在共同体研讨中进步,评价中提升。

共同体视域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更能发挥教师自主性、互动性,把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与研讨学习融为一体,教师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研模式中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有利于形成幼儿园教研合作文化,有效促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