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主持人的职业特征分析

2020-11-06孙琦

青年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概念界定

孙琦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媒体生态格局。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更好地适应新的主持人职业场域的改变,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节目主持人的综合职业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和概念范畴、新媒体环境下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人;概念界定;职业特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由于互联网迅猛发展,在互联网营造的新媒体环境下,影视艺术的形态大大丰富,专业从业人员和业余兴趣爱好者的壁垒早已经被打破。在影视艺术领域,众筹、互动、网络化思维、病毒式营销等新的理念依托于新的技术和经营模式开始大量涌现。在这样一个变化巨大,新理念、新想法、新手段、新措施不断涌现的新时代,主持人行业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時存在极大的机遇。

一、新媒体主持人的产生和概念界定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环境的新媒体主持人,其产生具有偶发性和自发性。目前来看,新媒体领域出现的主持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仿生或者使用虚拟成像技术创造的虚拟主持人;另一类是真实的主持人。

(一)新媒体主持人的产生

2000年4月19日,英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网络主持人爱诺娃(ANANOVA)。爱诺娃是一个面向网络用户的新闻主播,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新闻播音员形象,可以每天24小时连续提供新闻服务。

世界首个虚拟主持人爱诺娃出现后不久,我国也有了虚拟主持人。“2000年5月25日,我国第一位网上虚拟主持人GoGirl登场,这是一位全天侯的主持人。几乎与此同时,由263首都在线发起的全球第一位网络主持人选拔赛进入决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选手经过最后的角逐,清华大学外语系四年级的一位女生最终获得了冠军,成为我国第一位网络主持人。”

电视主持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国最早出现电视主持人的概念则是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1980年的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观察与思考》这一栏目,当天播出的《北京市民为什么吃菜难》一期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拿着话筒对街头巷尾的人们进行采访。节目最后,片尾的字幕上出现了“主持人:庞啸”的字样。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在我国的出现比国外晚了近30年,而新媒体主持人的出现几乎与世界同步,这就是技术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新媒体主持人也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新媒体主持人的定位和概念界定

要科学地将新媒体主持人或者称作网络主持人的群体从传统主持人的窠臼中分离出来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概念判定,这是进行一切研究的基础。

在目前对新媒体主持人的学术研究中,比较主流的定义如下。其一,新媒体主持人指“在由网站制作的原创网络视频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引导节目进程,直接面对网民,进行具有人际传播特性的大众传播的人。”其二,新媒体主持人指“无论基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平台,能够以新媒体用户为传播对象,适应新媒体文化环境下的思维方式,采取带有新媒体特征的主持方式,主持视听节目的人。”

以上提及的这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主持人进行概念厘定和划分。但是笔者认为其还均存在不足,既新媒体主持人可能不是以自然人的形态出现,而完全可以是虚拟的、通过数字技术呈现的“拟人”。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新媒体主持人的概念厘定应该包含两个层面,既广义的新媒体主持人是指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利用有声语言向收听、收看的传播对象传播观念、主持节目的自然人或“拟人”化的虚拟主持人。而狭义的新媒体主持人概念则基本可以使用前文提及的两种定义。

二、新媒体主持人的职业新特征

在强调新媒体节目主持人与传统节目主持人的区别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两者在具有极大区别的同时,还存在极为广泛的共通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把主要的论述重点放在论述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展现出来的新的职业特征上。而这些特征正是新媒体节目持人逐渐脱离传统节目主持人而更具研究价值和时代意义之所在。

新媒体节目主持人与传统节目主持人相区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传播环境、传播语境的变迁。“新媒体语境与传统媒体语境最大的区别在于,大众传播的节目语境中,加入了人际传播的情景。”马史·波斯特教授在《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一书中指出:“当电子媒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其语言的多变性引发了意义的去中心化以及自我意识的消解,对人们感知自我与现实的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信息方式下的语言‘包装对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及整个社会关系都进行了重新构型。”具体来说,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相区别的新媒体主持人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

由于传统媒体都是属于机械媒体或电子媒体,其特别强调传播过程的大众化,把观众想象成由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居住地区、宗教信仰、民族构成的一个个观众群体,节目的设置本身考虑的是最广泛的传播效果,基于大众传播的实践,其主持人也主要以大众传播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表达。与之不同的是,由于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使得新媒体主持人的传播方式更接近于人际传播的模式,也就是更多地像是朋友间的闲谈,轻松随意而不会过于强势。相对来说,传统媒体主持人进行一对群的传播,新媒体主持人进行一对多的服务。

(二)从控制话语权到服务于话语权

传统媒体一般都隶属于传媒机构,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或政体环境下,传媒机构都是强势社会组织,代表这样强势机构出现的主持人自然也就具有了与生俱来的优势地位,其基本完全控制着话语权。而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所有网民的交流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位网民都可以零成本地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传播活动中,如点赞等,凭借自己的感受而为之,这就使得新媒体主持人更倾向于迎合大众。相对来说,传统节目主持人拥有话语权,新媒体节目主持人服务于话语权。

(三)从引导话题到创造话题

传统媒体的主持人作为权威媒体的代表来与观众进行交流,其是一个节目的核心和支柱,其对节目流程和进展起着把握全局的作用,其作用更类似于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中的“意见领袖”角色或是经验主义大众传播学中的“守门人”角色。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情况完全不同,没有哪个主持人会自命为“意见领袖”或是“守门人”,新媒体节目主持人更像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其提供了讨论的空间和话题,但并不决定话题讨论的方向或结果,作为讨论的参与者完全可以去“歪楼”。相对来说,传统媒体主持人引导话题,新媒体主持人创造话题。

(四)从身份固定到身份互换

传统媒体的主持人身份是固定的,并且主持人的镜头感、节奏感、控制力绝不是受众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并且驾轻就熟的。而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完全发生了变化,虚拟的社区没有固定的舆论权威,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话题的开启者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将主持人取而代之。虚拟社会真正实现了网络民主化,任何一位普通网友除了可以当受众外,只要愿意都可以当主持人,这种角色互换给普通网民提供了成为主持人的一个机会,甚至可以一夜成名。相对来说,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角色是固定的,新媒体主持人可以与网友互换角色。

(五)从重视外在形象到着重话语冲击

在传统媒体中担任主持人的职务,除了要具备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语言能力外,主持人的形象气质也极为重要。而在网络上,新媒体主持人最重要的是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对观众或听众兴趣点的研判能力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冲击能力。固然有外形姣好的网络女主播,但网络上更具影响力的毫无疑问是《晓松奇谈》《罗辑思维》这样依赖于主持人谈天文地理、海外见闻、中西野史与受众互动较多且具有趣味性的节目类型。相对来说,传统媒体对主持人的形象气质、才艺要求较高,而新媒体对外在形象要求不多。

(六)从主流语言到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这就要求新媒体主持人要对网络语言了然于胸,使其语言形态摆脱传统的宣教色彩,而具有强烈的网络化、草根化、非主流特征。

目前,新媒体主持人在社会中的影响越发显现出来,研究新媒体主持人行业的产生和职业特征将有助于对其行业发展进行合理预判,进而在此基础上引导新媒体主持人行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声武.网络主持人成為新传播者[J].传媒观察,2004(5):44.

[2]姚喜双,李桃.试析网络视频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12(2):43-54.

[3]晁代新.新媒体主持人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2.

[4]毕一鸣.言由旨遣语随境迁——新媒体语境下主持人的话语方式[J].视听界,2013(5):53-56.

[5]马史·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猜你喜欢

概念界定
略论高中政治课生态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