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京剧的欣赏与传承分析

2020-11-06卿松

青年时代 2020年24期

卿松

摘 要: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京剧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为了能够有效传承京剧文化,需要对京剧艺术进行欣赏分析,寻找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本文将分析京剧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京剧传承的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京剧欣赏;艺术分析;京剧传承

一、前言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古希腊戏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京剧具备独特的魅力,在戏曲艺术中占据特殊的地位,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国剧。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四大徽班”进京形成皮黄戏曲,再加上与北京地方方言相结合,形成京腔,也被称为京剧。京剧艺术主要取决于历史题材,通常选取群众耳熟能详的历史情节,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表演性以及美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情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以及极强的历史性。人民群众观赏京剧艺术也能够受到相应熏陶,因此在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

二、京剧的独特魅力

(一)京剧的唱腔

京剧与其他歌剧艺术一致,主要有唱腔、器乐两部分,在京剧中被称为文场、武场。京剧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综合各种声腔的魅力,同时能够实现它们之间的互相融合,有效提升了京剧的表现力。京剧唱腔具有极强的抒情性,戏剧情节高潮迭起,会利用大段的唱腔来表现自身的情绪。比如说,二黄唱腔特点较为稳重以及抒情,节奏上较为平缓,比较适合表现一种深沉以及感伤的情绪,这种唱腔多用于悲剧;唢呐二黄受到伴奏乐器的影响,唱腔浑时磅礴。比如说在京剧《青石山》中,唱腔可以用唢呐伴奏。观众沉浸在角色的唱腔中,能够被京剧的魅力所打动。同时,唱腔在叙事争论等场合能够充分依托情景,使得观众被戏剧的情节所感染。

(二)京剧的服装

京剧服装被称为行头,服饰传承了元朝明朝以及清朝流行的戏曲服饰,同时能够与京剧的舞蹈动作相互协调。京剧的服饰并不受季节所限制,不同的角色选用不同的服饰,做工非常精细。京剧服装颜色也比较讲究,形式多样化。京剧服饰中能够看出男女老少以及地位的高低。京剧的服饰还包括帽子、鞋子,因此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京剧服装中,有一种服饰被称为水袖,因为京剧艺术表演人员在进行舞蹈时袖子会像水波一样荡漾。京剧表演艺术人员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够掌握水袖。利用水袖动作能够展现出柔美的动作,同时能够真切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从而能够展现出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服装对于京剧情节也有重要的表现作用。

(三)京剧的表演艺术

京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对表演的功底要求非常之高,讲究唱腔,文场以及武场都需要表现大段动作。每一个上台的人物都要有深厚的动作功底,特别是京剧表演艺术人员的手部、眼神、身段步法艺术都要细腻,从细节处体现出美感,身体上每一个器官都能够协调进行运用。京剧表演人员一举手或者是一抬足,每一个小动作都能够体现自身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身份,这样才能够真切地具有艺术性的感染力,能够将观众带入戏剧艺术情节中。一名优秀的京剧艺术人员需要精通唱念做打等基本功,通过身段步法的灵活运用真实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京剧艺术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京剧艺术不但需要较强的表演天赋,在唱腔上也要下足功夫,这都离不开长期艰苦的磨练,打造自身的表演技艺。在京剧表演艺术行当中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这是京剧艺术人员艰苦努力的真实写照。

(四)京剧具有写意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写意性。京剧艺术不追求绝对的真实化,比较擅长以虚代实,以形传神,将各种实物系统经过提炼与上升,形成一套观众能够理解的艺术符号形式。同时,可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去破解这些艺术符号,让观众在心灵的沟通中能够感悟到京剧艺术的魅力,这也是精髓的文化精神所在。京剧的写意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京剧表演艺术具有时间随意性。京剧内容的时间主要通过舞台来判定。第二,京剧表演艺术空间具有假定性。一个小小的京剧舞台就能够表现各种场景,通过艺术表演以及伴奏,能够烘托氛围。第三,京剧表演艺术具有虚拟性。京剧演员利用一根鞭子就能够表演出骑马或者是骑驴的状态,绣花或者是其他动作都能够借用外在的表演形式,使得观众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突破了京剧空间、时间上的限制。这种虚拟的表演形式受到极高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京剧是写意的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唯美艺术的代表作。第四,京剧艺术具有高度的程序化。京剧艺术主要的基本功底是唱念做打,程序化表演成分比较多,这是其艺术表现力的完善。其对于表演人员走路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不同的人物所穿着的服装、脸上的脸谱、所使用的道具都有传承性。

(五)京剧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京剧艺术具有审美以及娱乐性相互统一的特性,不但好看而且好听。京剧演员扮相以及唱腔都非常严谨,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美感;京剧艺术同样具有教育目的,大量的历史题材编入其中,美德批判丑恶,观众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能够使观众了解历史,受到历史的熏陶与教育;京剧艺术来源于人民群众,为他们所喜爱和传唱。热爱京剧艺术的人被称为票友,能够有效扩展京剧艺术的传播性。

三、京剧艺术的传承性

京剧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必须要进行保护以及传承。从目前京剧艺术的扩展范围来看,喜爱京剧艺术的中老年人比较多,但是艺术要想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必须要在青年人中積极发展相应的群体。关于京剧艺术的传承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京剧艺术要走进校园

京剧艺术要从校园抓起。可以将简单的京剧段落编入中小学的音乐课本中,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京剧文化知识,同时对于传播京剧文化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学文化选修课中,可以将京剧艺术列为选修课程,将京剧表演艺术家请到大学课堂中,教学生京剧的唱腔以及扮相。同时,大学需要将京剧艺术爱好者组织起来,组建相应的社团组织,集中编排一些节目并表演。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和组织京剧艺术爱好者。

在一些关于艺术或者是戏剧的专业学院中,需要加强对京剧专业艺术的培养。要培养京剧艺术的教师,有了精通京剧艺术的教师,才能培养京剧艺术的学生。从教育者着手,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爱好者以及传播者,为京剧艺术的拓展洒下火种。培养京剧艺术观众要从青年人做起,让青少年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同时开展京剧艺术授课活动,让青年人将京剧艺术作为一种时尚或者是爱好,培养热爱京剧的青年力量。对京剧艺术进行授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形式,也是青年人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如果没有观众或者是京剧艺术的消费者,那么京剧存在就没有特别的价值。对于观众的培养,需要从青年做起,需要从课堂做起,这样才有利于京剧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二)创造京剧传承的发展空间

政府需要从资金制度、政策等方面做好京剧文化传承的物质和政策性保障工作,比如加深对目前京剧各个流派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情况的了解程度,确定相应的流派传承人。目前,京剧表演艺术团体在国内市场中前景不明朗,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增加演出活动的次数,传承京剧艺术的魅力。京剧艺术的传承重点是继承人,因而必须要有相应的京剧艺术学生。京剧艺术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京剧人员必须认真拜师学艺,将京剧艺术传承下去。京剧艺术分为不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应该确定相应的继承人,然后刻苦练习,不仅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这样才能够将不同流派的京剧传承下来。京剧艺术要想得到充分发展,必须吸引优秀的人才。在京剧艺术教育系统中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尽可能招收优秀的青少年加入京剧艺术院校,推动京剧艺术的广泛发展。

(三)做好京剧艺术的成就挖掘工作

京剧艺术源远流长,因此需要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和对象,这样才能够为传承提供相应的载体。要充分整理传统剧目,做好有价值的京剧剧目以及选段的拯救工作,并且开展相应的音配像工程,特别是重点推动一些已接近失傳的传统剧目。同时,对于一些京剧的老艺术家开展相应的口述工作,将他们对于京剧的认识以及经验理论进行总结,作为永久性的资料保存。

四、结语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想实现其传承,需要从人才培养、市场挖掘以及建设上扩展京剧传承的途径,为京剧的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雅婧.浅析京剧服饰图案的设计与传承[J].中国京剧,2019(12):64-67.

[2]董艳杰.开展京剧特色教育,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57-59.

[3]施旭升.论京剧流派的谱系化传承及其嬗变[J].戏曲艺术,2019(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