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智慧课程教育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06周凯尹盼盼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体系高校

周凯 尹盼盼

摘 要 通过对案例学校一个完整学期智慧在线教学平台教学数据的跟踪及统计,描述了该校智慧教育体系的的运行模式及师生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互动情况及考核成绩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智慧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智慧教学过程应重视教学监控,避免形成“互联网+”学习黑洞;学习过程应加强教师参与,增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高校 智慧课程 体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11

State of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lligent Curriculum System in Local University

ZHOU Kai, YIN Panpan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cking and statistics of the teaching data of the smart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of the case school for a whole semeste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smart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such as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interaction and assessment result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urriculum needs further deepen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emphasized on teaching monitoring, and the "Internet plus" learning black hole should be avoided.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igent curriculum; syste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智慧教育体系是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满足不同类型在校学习者不同教育需求的智能型教育服务体系。依托智慧教育支持服务,开展基于智慧教育环境、资源、平台的智慧型学习无疑是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趋势。

1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基本数据

1.1 运行模式

案例学校调研时点智慧通识选修课程196门,2203名学生报名参与尔雅通识课学习,其中83.38%的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并获得相应学分。考核通过率=考核及格人次/参加考核人次。课程学习期末考核总体优秀率为66.76%。优秀率=考核优秀人次/参加考核人次。

1.2 登陸情况

(1)学习设备。学生访问学习平台的方式主要为平台APP,占比为78%,而使用电脑学习占比为22%,说明跨时空的云端学习已成为主流趋势。

(2)学习者IP地址归属地情况。智慧教育平台登录访问主要以学校所在地天津市为主,学生留学对象国国家也均有访问。说明智慧教育网络平台的搭建,已经打破教学的物理空间局限,只要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均能完成学习行为。这样使异地修读学分可以完成,出国学生也可以在对象国国家完成国内的学分修读,给各种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基础条件。

(3)学生选课情况。案例学校在调查学期,智慧教学平台开设课程196门,选课人数为2203人(3153门次),平均选课量1.4门。其中,选课人数最多的5门课程分别是:“中国古代史”(221人)、“社会心理学”(215人)、“影视鉴赏”(201人)、“音乐鉴赏”(200人)、“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200人)。学生对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模块的课程兴趣最高,选课人次最多,而对成长基础、科技、创新创业类模块的课程兴趣较小。

2智慧教学课程学生考核情况

2.1学生考核成绩统计

据后台数据统计,学生课程考核总体通过率为83.38%,总体优秀率为66.76%,各门课程平均分主要集中在90~100区间段。

2.2课程平均考核成绩统计

学生的平均考核成绩为94.03,整体学习效果较好。同时,也有少量课程平均分数为50-60分和70-80分的分数段,综合其讨论数量和答疑数量可知,这些课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平均分未及格的课程,为选课人数较少并且未完成课程人数占比重很大的个别情况。

3智慧学习过程数据追踪分析

3.1 学习访问情况

整学期的学情数据可见,学生登陆学习平台的学习访问频数在开课初期呈线性平稳上升的态势,5月为学生学习的高峰月,学习平台访问量呈急剧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课程的学习、考试时间段——在3月份开课至6月份开始考试,学生的学习行为稳步提升,在考前一个月形成峰值。说明考前赶工的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在后期的教学管理中加强督学管理,使学习行为趋于稳定。以周为分析维度,一周内从周一至周四访问频数线性上升,周五、周六、周日呈急剧下降趋势,说明学习主要发生在常规的工作日。学生倾向于在08-12点这一时段内进行在线课程的学习(图1)。根据数据分析,智慧平台教学的教师互动环节,如在线讨论、在线签到点名等环节,适宜在周一至周四的8点至20点之间进行。学校应在学期、星期、时间点三个维度的高频访问区间,做好相应的教学指导与学情监控工作,并及时做好在线督学,避免考前突击学习刷课的情况。

3.2 在线课程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在线课程需要在规定的学期学习时间段完成视频观看、章节作业,取得考试资格后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在线课程完成率可以反应学校整体在线课程的学习情况,案例学校课程综合完成率为84.06%。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持续性较强,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整体分析,语言类专业学院除英语学院在相对高位,其他语言类学院均在低位;非语言类专业,在智慧教育通识网络课程上完成率较高,学习驱动性较强。后期,需要加强对落后学院的管理力度,并对学习进度进行实时监管。

3.3 在线讨论及答疑情况

在线学习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任务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线学习任务的学习强度,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解答。在调查学期,课程平均发帖讨论26次,回帖讨论6次。根据讨论数据显示,学生的在线讨论主要集中在“书法鉴赏”“中国马克思主义與当代”“法语学习与法国文化”等几门课程上。参加学生线上讨论的数量偏少。分析原因,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不强,没有对课程知识形成探究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几乎全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属于托管状态,课程没有专门的辅导教师,使不多的互动行为也变成无人可动,学习过程形成了冰冷的网络黑洞。学生在2018学年春季学期使用答疑中心进行课程知识答疑共51次,其中向答疑中心提问28次,回复率100%。

4研究结果及对策分析

4.1研究结果

(1)学校已初步建成了智慧教育体系。教学环境方面,校园网升级改造后带宽达到校园网主干带宽10G,校园网出口带宽2G,教学空间、生活空间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已投入使用十余间智慧教室,轻量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实现全覆盖;软件方面,学校引入超星尔雅、智慧树两个智慧教学平台,并有多款支持智慧教育的自主化学习、教学软件;课程方面,引进300余门平台自有课程,可以全面支持通识选修课程教学,部分反转通识必修课程,同时学校也进行了两期校本MOOC建设,共计十余门,《世界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学》已经成功上线,面向全网进行教学。

(2)智慧教育课程教学学情向好。学生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智慧学习行为,习得了较为固定的智慧学习习惯。单学期、单教学平台开设课程196门,2203名学生参加学习,选课门次3153门次,课程完成率83.38%,成绩优秀率66.76%,每课程平均学习时长1359分钟,主要学习时段为周一至周四的早8点至晚8点,学习整体分布周期为从开课时间点逐渐形成线性增长,至考前一个月形成顶峰。

4.2问题与对策

(1)智慧型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学校购买智慧教学平台自有课程的基础上,应加强本校课程的智慧化改造,增加校内智慧课程的覆盖,使智慧教学不仅局限于通识课程层面,主动渗透到专业教学层。这就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制定更多的引导性、激励性政策,激发教师的改革驱动力,参与进课程改革中。智慧课程类型也不应拘泥于高投入的大型MOOC,应更多倾向能更好服务校本一线教学的SPOC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同时,应充分利用高水平的、知名的智慧教学资源平台,以学生自行修读并认定学分的政策,激发学生主动找寻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的动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2)智慧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容易形成“互联网+”学习黑洞。网络化学习是一种虚拟化学习,学习过程比较难监控。研究发现,在学习者中存在不少比例,学习只是把终端设备打开空放,甚至存在网络付费找第三方代刷课程,在学生中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面对现状,建议在课程教学环节增加视频随机弹出小测,教学平台利用技术手段监控非常态学习数据,加强对学业落后者的督学。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上应增加教师参与,也可以引入研究生充当课程助教进行教学管理。

(3)学习过程缺乏教师参与,教学缺乏教师的引导。因大量课程上线,校内教师的专业局限、工作量等原因,造成绝大部分课程处于“空跑”状态,学生学习只能面对学习平台,没有教师的主导。建议打破教师的专业局限,在顶层设立管理制度,激励有相关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老师,更主动的参与智慧教学助学老师工作。课程教学有了老师的引导,可以丰富课程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源,主导学生的学习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在虚拟空间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2010-07-29.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体系高校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