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出镜记者在窦发事件报道中的细节把控
2020-11-06孟宪梅
孟宪梅
[摘要]出镜记者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把握新闻报道风向的“舵手”。在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要结合媒介融合的特点,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做到立体化传播,积极发挥主观上的多重感官,客观展示事件中的多重细节。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突发事件报道;细节把控
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出镜记者这一职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契机。出镜记者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助力其现场突发事件报道工作,进一步增强突发事件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就目前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问题来看,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应更加注重细节把控,并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发展所提供的契机,为突发事件报道的成熟化奠定细节基础。
一、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
(一)有效实现对受众群体的引导
出镜记者作为突发事件报道的关键人物,其不仅承担着新闻细节的讲述任务,同时也会适当地担任对现场情景的拓展职责,通过其详细的讲解和描述,受众可以对现场事件有所了解和认识。出镜记者通过调动多方感知系统,对突发事件现场细节的挖掘,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信息具象化,引导受众对现场状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除此外,出镜记者声情并茂的报道也会进一步加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共情心理。
(二)拉近新闻传播者和受众间的距离
出镜记者作为突发事件第一媒体人,其可以很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拉近同受众的距离,为受众分享直观感受,增加受众设身处地之感。一定程度上,出镜记者这种报道方式也有利于增加媒体与受众间的距离,加强二者的互动。
(三)有效提高新闻可信度
如果突发事件仅仅依靠画面和现场声音进行播报,没有出镜记者的引导,受众很有可能会对播报的新闻关注度降低。除此之外,亲临现场的细节播报和讲述会拉近同受众的距离,增加新闻的可信度,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比如出镜记者在对台风现场情况进行报道时,受众可直观地从记者话筒中传出的风声感受到台风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常见问题
(一)应变能力较低
出镜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求其在拥有流畅的语言表达基础上,对现场事件有迅速的反应,并作出准确的判断。然而当下许多出镜记者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很容易因为经验不足,一味追着镜头跑,而忽略了自身对整体事件脉络的把控,这种缺乏现场把控和应变能力的行为不仅会引起受众对出镜记者专业能力的质疑,同时也会导致受众关注重点跑偏,进而使得突发事件报道及影响力降低。
(二)主观情绪化
许多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过程中特别容易受现场事件影响,导致报道过程过于情绪化,使报道内容失去客观性。例如,一些出镜记者在报道悲伤事件时,受自我悲痛情绪的控制,忘记现场事件进展,及关键信息点。作为一名专业的出镜记者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忽略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提问模式化
融媒体背景下,受眾对于现场突发事件报道要求愈来愈高,然而目前许多出镜记者的综合素养还不能满足融媒背景下受众的需求,许多出镜记者在对突发事件报道和提问时,仍局限于模式化问题的提问,导致报道深度不够,有效信息,采访或报道流于表面,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受众对出镜记者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兴趣,不利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长远立足。
三、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细节把控
(一)做足访前准备,提高现场反应能力
众所周知,突发新闻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时随地性,因此并不会给出镜记者充足的准备时间。对于记者而言,抵达突发事件现场,其面临的动态性新闻线索及题材都可能是未知且从未经历过的,因此,对于出镜记者而言应做好充分的采访前准备。例如,确认摄像机是否完好,相关采访出镜所需设备是否正常。除此之外,在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技术,在前往事发中心的过程中利用融媒优势大致了解事情大致走向,事件因果联系以及事件发生概况,进而整理此次事件采访的目的及采访重点,提高抵达现场以后的控场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加强突发事件采访效果及影响力。
(二)要有敏锐的发现力,增加现场真实性、立体化
对于突发事件出镜记者来说,敏锐的发现力既包括全方位的感知能力,也包括敏锐的洞察能力。首先,出镜记者作为连接现场和受众的关键人物,其播报内容既包含现场情况、周边环境的报道,同时也包含出镜记者本身对现场环境的感官描述。因此,出镜记者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系统,为受众呈现无法用画面记录的真实感受,帮助受众切身感知现场情况。其次,于记者而言,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其应具备的关键能力。突发事件报道既要保证其生命力,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约束,不能随心。换言之,突发事件的报道对出镜记者的发现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突发事件报道的细节性、精确性,保证突发事件的立体化播报。
(三)注重叙事逻辑,规范报道语言
出镜记者在对现场事件报道时,是以突发事件见证者和新闻信息传播者的身份而出现的,其主要任务是为受众传递事件走势,并对其中部分现象进行评价和提问,通过此种方式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现场报道连线时间有限,因此出镜记者应最大限度保证其报道内容及信息的有效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还原现场信息,并将自身获取的细节信息进行整理,有逻辑,有重点地对事件进行阐述,通过此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受众了解突发事件实贡。除此之外,出镜记者在对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大都采取口头播报和大众传媒相结合的形式。简言之,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依靠记者的口头传播及摄影设备完成大众传播一系列行为。在此传播过程中,出镜记者自身的语言功底,逻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极为关键,会对播报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播报过程中,出镜记者应选择适应现场情况的语言表达方式,条理清楚,流畅地报道突发事件。
(四)重视现场细节,巧用对比手段
出镜记者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应仅仅局限于对于事件现场宏观环境的把握及介绍,而是应同时关注现场细节,做到以小见大,层层递进。例如出镜记者如果对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情况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及切入点进行报道的话,不仅会引起受众群体的抵抗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受众对突发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出镜记者在报道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现场情况的呈现,而且要注重对比手法的使用,推动事件展示的形象化。例如在對火灾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出镜记者可以充分利用导播间的设备为受众展示火灾中心及周边地区火势蔓延及灭火进程,为受众传达准确清晰的火灾发展态势,引导受众对火灾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做好情绪管理,注重人文关怀
突发事件出镜记者的主要职责是为受众传递现场信息,如果在报道过程中,出镜记者夹杂过多个人情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突发事件本身报道失去价值。因此,出镜记者要适当表达自身情绪,适当渲染现场氛围,但要注意把握情绪释放的度,保证现场气氛的适中性。例如出镜记者在对部分动人的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可以适当且克制地释放个人情绪,表达个人情感,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受众的情感共鸣。除此之外,出镜记者也要充分考虑现场人员的个人感受,不能脱离人文关怀而问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对现场人员造成心理伤害。
(六)加强自我专业素养,提高细节把控能力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普通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也就导致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出镜记者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一员,其必须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逐步提升个人素养,增强自身现场感,对象感,专业评述感,全方位实现个人与媒体环境的融合,提高自身现场细节把控能力,以更为专业的记者形象为受众更好地展示事发现场情况,进一步提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背景下,出镜记者的工作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为出镜记者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更多契机。在此大背景下,出镜记者更应认清自身对突发事件报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作出调整改变。最重要的是要从访前准备能力,个人发现力,情绪管理能力,细节把控能力,自我专业素养等角度出发,把握作为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注意的细节,进一步推动突发事件报道水平及影响力,推动我国传统媒体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更好地立足于融媒体社会。
参考文献:
[1]金家正.融媒时代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破与立[J].传媒论坛,2019,2(24);70-71.
[2]李楸.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性及其技巧探析[J].科技传播,2019,11(04):35-36.
[3]罗晓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159-160.
[4]杨小丹.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传播.2018(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