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策略探究
2020-11-06管明锐
管明锐
[摘要]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鉴于此,从专业需求角度出发构思策划点、提高图书审读与编辑加工能力、培养图书编辑人员团队协作及统筹能力、引入文化服务专业复合型人才方面,对文化自信视角下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策略进行探究,力求为提升图书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文化自信;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复合型人才
图书出版单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当前图书出版单位不再以扩大规模作为其发展核心,在出版领域中,图书出版的质量、速度以及效益之间的矛盾,充分体现着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编辑作为图书出版的核心力量,是创新治理的源泉,而其专业化的发展是当前文化自信视角下对其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图书编辑人员的使命和责任。实现图书强国之路,图书编辑急需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文化自信度。基于此,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分析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的现实价值,进而探究图书编辑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圣。
1.从专业需求角度出发构思策划要点
新媒体时代,图书的发展趋势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比如图书的受众(包括传统纸质图书读者和新媒体读者)、图书载体的多元化、融合媒体、编辑的专业化素养等。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图书编辑一方面要从受众角度来进行内容,上的选题策划和构思,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读者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来充分考虑图书新的呈现方式,以求以更专业的态度和精神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图书编辑应当对国家以及地方上的文化政策导向和未来文化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优质的、专业化的图书编辑除了在内涵上应与当前文化自信理念契合,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外,还应当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起到一定的引领和先导作用。同时,图书编辑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对图书内容、设计以及相关编写等方面与原作者或原作者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并从中得到一定的话语权,要与原作者建立起共同提升、且互通有无的关系。图书编辑可以将文化研究专家作为自身的职业目标,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对所编辑的图书有更加精深的研究和掌握。同时,还应积极地参与到有利于文化自信建设的专业学术会议、学术研究以及专业课题研究当中,并尽可能地深入到文化教育一线当中;经常与读者进行沟通,不断加强对图书使用情况的跟进,充分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反馈意见和建议;与文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保持联系,更多地了解当下最新的文化教育管理政策以及导向。
此外,图书编辑还应当以精准问题为导向,对作者和读者进行详细划分,通过图书编辑让图书内容更加专业化,充分体现出图书的文化深度和内涵。图书编辑的专业化发展还需要相关政府机构和领导的重视,对于在专业学科领域中处于较高水平或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一定潜力的图书,力求申请资金专项扶持,以此推动一流图书的建殳,从而形成一流水平的图书群,增加其在图书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提高图书审读与编辑加工能力
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图书编辑作为图书出版工作的核心力量,对图书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具备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首先,应当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在稿件的审读和编辑加工等方面要体现出自身的职业优势。
图书编辑还应当熟练掌握对应专业图书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以此才能更加有利于精准捕捉到稿件中存在的知识性错误。最后,图书编辑应当具备对图书法规以及相关,条例的了解,精通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明确图书整体结构以及装帧设计等方面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同時,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常态”,进一步提高图书加工能力和专业水平。图书编辑人员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新媒体的大环境当中,学会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多样化的媒介平台,从而精准找出最具时效性、最具见解性的专业信息。以此,通过本文上述的方法,使图书编辑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图书的价值。图书编辑要想保证图书中相关信息和资源更加快速且广泛的传播,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于各类媒体技术和平台,融合当前文化自信、创新发展的优势,占据图书专业主体地位。图书编辑要在新媒体时代立足,并妥善结合传统图书编辑模式以及现代新媒体的特色,合理使用现代化大数据技术,更精准地了解图书受众的阅读需要,对图书内容不断优化,从而实现对读者的精准服务。例如推出网络首发的图书出版模式,使图书编辑出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具备一定的传播主动权。在当前文化自信的视角下,结合大量涌现的优质文化资源和相关的资源分享平台,有效构建图书编辑出版发布平台,进一步引导图书集约化发展和数字化的更好转型。
3.培养图书编辑人员团队协作及统筹能力
当前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图书编辑往往身兼数职,除了要承担其原本的图书主题策划、稿件编辑加工、参与图书设计及后续的装订等之外,还应当对图书的生产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并做好对图书的推广和各类宣传工作%。图书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离不开编辑与出版社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此外,还需要及时与稿件作者、印制方、营销方、发行方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现如今图书行业由于受到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影响,除了传统的参与订货会、在实体书店做宣传活动、走入校园等方式外,图书已经很少在大众市场中被人们重视。因此,图书编辑应当利用网络等多个平台等对图书进行宣传和推广。图书编辑要想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精准把控图书出版的全流程,必须要严格按照出版的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图书出版流程,严格落实“三审制”。图书编辑应当自觉抵制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不端正行为,杜绝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在图书编辑的初审、复审和终审等环节应当及时、快速地处理稿件,更加熟练地运用编辑校正工具,修炼基本功,并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学习和不断积累,并有意识地向项目经理的角色转型和发展。除此之外,图书编辑还应自觉、主动参与到图书出版的学术会议当中,将传统投稿人主动投稿的模式转变为图书编辑主动约稿的模式,根据当前行业中的热点话题,主动策划选题并主动组织稿件,从而彰显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图书这一文化载体所体现出来的时效性和专业性。同时,编辑还要时刻做好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不断凝聚专业智慧,不断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增强图书的活力,充分体现优秀图书编辑的价值。
4.引入文化服务专业复合型人才
图书编辑要想向着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转型,获得与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位,应当符合当前国际图书发展的潮流和文化自信背景,抓住中国文化国际化的发展潮流,培养一批为文化发展提供服务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在文化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更加强调对读者个性、兴趣及智力的培养和激发,图书的编辑设计逐渐从传统、单纯进行知识讲解的模式,转变为更加个性化的定制模式。而这种定制模式,既可以是针对读者学习和教学的,又可以延伸到家庭以及学校的教育当中去。未来图书将逐渐走向多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受到语言交流障碍、出版形式单一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限制,而引入文化服务复合型人才,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同时复合型人才具备的创新意识也可为图书编辑出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形式,从而提高中国图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阶段,图书编辑不仅承担着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使命,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图书编辑的优势和特色。只有文化自信与图书编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对图书编辑专业化发展的促进,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图书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原业伟.图书编辑在精细化出版成书过程中的作用——“编辑导读计划”调查研究[办出版广角,2019(8):30-32.
[2]周方圆.用编辑能动性增益图书价值——以建筑类图书编辑的营销实践为例[J].中国出版,2019,57(08):049-051.
[3]翟秀凤.文化自信视角下图书馆对戏剧文化的智慧推广研究[J].戏剧文学.2018,00008):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