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0-11-06张德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8期
关键词:肿瘤内科糖皮质激素并发症

张德辉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6例肿瘤内科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组给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恶心呕吐、脊髓压迫、骨髓抑制、颅内高压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水肿23例(82.1%)、体力不支18例(64.3%)、过敏17例(60.7%)、肝功能損害21例(75.0%), 观察组发生水肿3例(10.7%)、体力不支4例(14.3%)、过敏3例(10.7%)、肝功能损害5例(17.9%);观察组水肿、体力不支、过敏、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7%(10/28)高于对照组的10.7%(3/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但存在一定并发症。医师要视病情, 观察患者身体状况, 根据个体差异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减少患者机体并发症, 缓解患者疼痛感, 让抗肿瘤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存期。

【关键词】 肿瘤内科;糖皮质激素;用药剂量;放化疗不良反应;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67

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激素药物, 常用于治疗肿瘤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过敏、梗阻和水肿反应, 可调节脂肪、代谢等, 减轻炎症反应[1]。肿瘤患者治疗期间, 产生诸多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肿瘤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有确切疗效。但在药典中规定,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禁止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等患者。肿瘤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会产生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为研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肿瘤内科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比4∶3;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51.42±9.81)岁;其中淋巴癌4例, 肝癌6例, 乳腺癌5例, 大肠癌6例, 其他癌症7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女比15∶13;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51.16±8.72)岁;其中淋巴癌2例, 肝癌5例, 乳腺癌6例, 大肠癌7例, 其他癌症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过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均确诊为肿瘤患者;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 患者自愿参与;③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控制相关并发症, 使用频率在1次/周以上。

1. 2. 2 排除标准 ①意识不清醒、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②存在其他严重心脏、肾脏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③病历资料缺失, 未全程参与的患者;④对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泼尼龙治疗, 采用口服方式, 初始剂量为30 mg, 根据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若无明显不良反应, 上调剂量至40 mg, 持续用药3~5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持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将剂量增加为50 mg, 用药1 d后, 若无明显不良反应, 上调剂量至60 mg, 持续用药3~5 d。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放化疗不良反应 ①恶心呕吐:患者用药后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无效;患者有轻微恶心呕吐, 或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有效。②脊髓压迫:患者用药后接受CT复查, 观察患者肢体活动能力, 活动能力提高, 疼痛症状减轻, 为有效, 否则为无效。③骨髓抑制:患者用药后产生骨髓抑制, 为无效;未见骨髓抑制为有效。④颅内高压给予患者CT检查, 患者颅内高压出现明显好转, 为有效;颅内高压无改善, 为无效。⑤水肿:患者治疗后肿瘤局部出现水肿症状未得到改善, 为无效;水肿得到明显缓解, 梗阻症状改善, 为有效。⑥体力不支:使用卡氏评分量表(KPS)评分评价患者体力状态, 若患者评分增加≥20分, 为有效;评分降低或增加<20分, 为无效。⑦过敏: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 为无效;未见过敏, 为有效。

⑧肝功能损害:根据Roussel-Uclaf因果关系评估方法(RUCAM)量表评定患者肝功能损害, 患者出现明显改善, 为有效;未见改善, 或出现加重迹象, 为无效。

1. 4. 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 包括肺部感染、低血钙、高血糖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8例(64.3%), 脊髓压迫24例(85.7%), 骨髓抑制26例(92.9%), 颅内高压28例(100.0%);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17例(60.7%), 脊髓压迫25例(89.3%), 骨髓抑制26例(92.9%), 颅内高压27例(96.4%);两组恶心呕吐、脊髓压迫、骨髓抑制、颅内高压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水肿23例(82.1%)、体力不支18例(64.3%)、过敏17例(60.7%)、肝功能损害21例(75.0%), 观察组发生水肿3例(10.7%)、体力不支4例(14.3%)、过敏3例(10.7%)、肝功能损害5例(17.9%);观察组水肿、体力不支、过敏、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0例(0), 低血钙1例(3.6%), 高血糖2例(7.1%), 并发症发生率为10.7%(3/28);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7.1%), 低血钙3例(10.7%), 高血糖5例(17.9%), 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属于非甾体类激素, 可调节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等物质的代谢, 同时可缓解过敏和炎症反应, 对于神经炎性水肿的改善有重要作用[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对多种细胞起到抑制增殖的作用, 促进细胞的凋亡, 对于淋巴瘤细胞、急性白血病细胞等, 均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3]。肿瘤疾病可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其中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重症疾病, 侵袭性强, 生长速度快, 治疗期间, 极容易出现转移, 造成浸润性扩张, 造成患者死亡[4]。

在我国, 肿瘤疾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药物治疗作为主要抗肿瘤治疗手段, 得到广泛应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 产生炎性反应, 影响到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 对肿瘤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症状[5]。肿瘤患者接受治疗期间, 受到抗肿瘤药物刺激, 机体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 治疗期间可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有效改善脊髓压迫等不良反应,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6]。

3. 2 甲泼尼龙 本文使用甲泼尼龙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意愿, 对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甲泼尼龙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最常见的一种, 早期治疗用于缓解炎性反应, 临床疗效良好[7]。甲泼尼龙进入人体后, 受到人体内酶物质的作用, 转变为甲基泼尼松龙, 半衰期短, 药效快。患者服用后10 min即可发挥出药效, 对患者机体内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8]。肿瘤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 抗肿瘤药物难免刺激患者血管, 引发炎性反应。给予患者甲泼尼龙治疗, 可针对炎性反应展开治疗,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增加甲泼尼龙剂量, 可能造成患者产生过敏反应, 出现神经系统反应等问题, 和用药剂量有直接关联[9]。因此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肿瘤患者时, 用药疗效和安全性引发极大争议。

3. 3 放化疗不良反应分析 经本文研究, 两组恶心呕吐、脊髓压迫、骨髓抑制、颅内高压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糖皮质激素对于脊髓压迫、骨髓抑制、颅内高压以及恶心呕吐等放化疗不良反应并没有明显作用[10]。但对于患者体力不支、水肿、过敏、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可起到良好效果。本研究显示, 对照组发生水肿23例(82.1%)、体力不支18例(64.3%)、过敏17例(60.7%)、肝功能损害21例(75.0%), 观察组发生水肿3例(10.7%)、体力不支4例(14.3%)、过敏3例(10.7%)、肝功能损害5例(17.9%);观察组水肿、体力不支、过敏、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糖皮质激素这有助于缓解放化疗的部分不良反应,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临床疗效。

3. 4 并发症分析 但长期用药治疗, 或增加药物剂量, 可能造成患者产生其他并发症。有研究提出,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或者增加用药剂量, 患者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 甚至造成死亡[11]。经本文研究, 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0例(0), 低血钙1例(3.6%), 高血糖2例(7.1%), 并发症发生率为10.7%(3/28);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7.1%), 低血钙3例(10.7%), 高血糖5例(17.9%), 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给药剂量增加, 导致并发症明显增多, 不利于临床治疗安全,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肿瘤患者治疗期间, 机体内存在炎性反应, 免疫力下降, 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 极容易产生高血糖、低血钙等并发症[12]。在甲泼尼龙临床应用中, 需要对用药剂量严格管理, 预防各类并发症的产生。

因此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中, 仍然要以小剂量、短期治疗为主, 视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并控制连续用药时间, 预防各类副作用的出现。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 能够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 提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 在肿瘤内科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但存在一定并发症。医师要视病情, 观察患者身体状况, 根据个体差异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减少患者机体并发症, 缓解患者疼痛感, 让抗肿瘤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张建英. 糖皮质激素对肿瘤内科患者治疗的干预效果. 养生保健指南, 2020(2):42.

[2] 方安平. 糖皮質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健康之友, 2019(15):53-54.

[3] 张丙亮, 王旭垠.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评价.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6):269.

[4] 岳瑞清. 肿瘤内科采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临床观察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4):365.

[5] 齐艳姝, 齐艳春, 吴丹, 等.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9, 22(9):25-26.

[6] 孙可雯. 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24):4313-4315.

[7] 符彦燕. 讨论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8):206-207.

[8] 王德元. 糖皮质激素对肿瘤内科患者治疗的干预.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3):12443.

[9] 高桂萍.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101.

[10] 方晓瑞.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3):2401-2402.

[11] 赵静.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8, 12(1):114-115.

[12] 李欣荣, 朱均权. 糖皮质激素姑息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证素变化的影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8):634-638.

[收稿日期:2020-04-16]

猜你喜欢

肿瘤内科糖皮质激素并发症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内科中应用及护理效果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肿瘤内科治疗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探讨